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和对策以靖江市西郊村为例(附件)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但是从产品供给的结果来看,仍然存在着供给主体的缺少、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政府间权责不对等使得供给受限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问题,本课题以靖江市西郊村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供给主体单一责任错位、供给质量不高和供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增加供给主体明确责任、提高供给质量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对策,来保证供给的有效性。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满意度,供给质量,供给主体
目 录
1 引言 5
2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5
2.1 基础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5
2.2 公共教育类产品供给现状 6
2.3医疗卫生类产品供给现状 7
2.4 环境保护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8
3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9
3.1 供给主体单一、责任错位 9
3.2 供给质量不高 10
3.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 10
4 解决农村公共问题的对策 11
4.1 增加供给主体、明确责任 11
4.2 改善供给质量 12
4.3 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13
结 论 15
致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录A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调查问卷 18
表一:西郊村附近学校信息 7
表二:满意度调查表 9
1 引言
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较大也是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表现之一。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是指以农村为范畴来提供的社会产品或者服务,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每个属于范畴内的人都可以去享受的,体现了全体农民共同的利益[1]。随着经济逐步的发展,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政府在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还存在着不足,已影响到农村的后续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为了深入探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本课题通过对西郊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提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2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西郊村位于靖城街道西北,环城路贯村而过,东靠渔婆路,南接城西居委,西靠庙宇港,北邻城北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540户,总人口2022人,流动人员580人,耕地面积1000亩。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来进行。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西郊村的一些基础建设的情况;在走访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村民中抽取二十户作为样本,对抽取到的村民采用上门进行采访的方式,询问他们问题;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选择40位村民进行问卷的填写,得出数据汇总。这些调查得出,西郊村的基础公共产品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做的不行,村民对于医疗卫生方面也不满意,在环境保护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还存在着处理方面的不足。
2.1 基础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农村的基础公共产品供给是农村能够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为农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服务,基础公共产品包括电网的铺设、水利灌溉设备、基本道路建设、饮水、网络信息服务等。这些设施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效用,这些公共基础设施是为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如果提供的数量不够的话,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且会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调查来看,西郊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电力方面,西郊村具有完善的供电系统,在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上都是交给供电公司进行的,在出现电力故障时,都会由公司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村民都觉得在用电方面没什么问题,供电方面的要求是能满足的;
水利灌溉上,在西郊村的农田水利方面,为了方便农民,建有小型抽水机,抽水机的放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置,并且在抽水机的蓄水池旁边挖有通向小组各家田地的沟渠,方便农民耕种时节的大批量灌溉;
基础道路方面,农村道路建设方便出行,西郊村已经建成了六万多平方米的硬质道路,道路绿化达十七点五里,从基础上来看,道路畅通倒不是问题,基本形成了道路交通便捷的局面,但是从质量标准来看,还是有需要改善。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这条路上的所相对应路灯的建设,在村里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地段的路灯达不到夜间照明的效果,光线不足,而且这种光线不明的现象多出现在拐角处,夜间行走安全性还是没有提升,亟需改善,道路养护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新修的路段还行,之前修建的道路,养护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了一定的磨损,道路较为凹凸不平,且凹面较大,又处在下坡路段,是一个安全隐患;
饮水方面,供水系统和城区相连,村民家中都接通了自来水管道,保障村民饮用水的安全便利;
在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建设上,村里比较早就接通了网络,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这里基础的网络硬件设施较为完善。
2.2 公共教育类产品供给现状
良好的教育是保障孩子成长为社会栋梁的必备品,在教育方面,教育质量和配套的教育公共基础设施还是较为完善的,可以保障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政府在中高级教育上注入了较多的资金,但没有过多关注技术型教育,在技术型教育方面还有待完善。村里没有学校,村里的孩子上课是在所属乡镇范围内的学校,靠的较近小学的是有百年历史的城北小学。这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设备较为完善,致力于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泰州市文明单位”“靖江市教育共同体先进单位”,并且在校内开展国学活动。除了这所学校,全市范围内还有大大小小几十所中小学校,而且从表一可以看出,从西郊村到学校还是很近的,交通比较方便,除了一般的中小学外,乡镇内还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对这里的学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是仅有的一所残疾儿童学校,在公共教育上,靖江市的农村教育设施配套还是较为齐全的,并且,每年都会有专人对学校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得出的结果也会通过网络,让人知晓,对于发展不好的学校,也会作出相应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必须品,这使得农民更加重视教育培训,对于这一项,现有的教育人才和设施还是比较充裕的。
不过技术型职业培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少的,根据调查,西郊村建设有科普活动站和远程教育学习站,用于给农民普及农业知识和提升农业技术,但是建设完毕后并没有投入使用,并且有一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还有这两个学习点存在。
目 录
1 引言 5
2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5
2.1 基础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5
2.2 公共教育类产品供给现状 6
2.3医疗卫生类产品供给现状 7
2.4 环境保护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8
3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9
3.1 供给主体单一、责任错位 9
3.2 供给质量不高 10
3.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 10
4 解决农村公共问题的对策 11
4.1 增加供给主体、明确责任 11
4.2 改善供给质量 12
4.3 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13
结 论 15
致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录A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调查问卷 18
表一:西郊村附近学校信息 7
表二:满意度调查表 9
1 引言
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较大也是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表现之一。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是指以农村为范畴来提供的社会产品或者服务,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每个属于范畴内的人都可以去享受的,体现了全体农民共同的利益[1]。随着经济逐步的发展,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政府在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还存在着不足,已影响到农村的后续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为了深入探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本课题通过对西郊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提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2 西郊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西郊村位于靖城街道西北,环城路贯村而过,东靠渔婆路,南接城西居委,西靠庙宇港,北邻城北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540户,总人口2022人,流动人员580人,耕地面积1000亩。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来进行。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西郊村的一些基础建设的情况;在走访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村民中抽取二十户作为样本,对抽取到的村民采用上门进行采访的方式,询问他们问题;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选择40位村民进行问卷的填写,得出数据汇总。这些调查得出,西郊村的基础公共产品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做的不行,村民对于医疗卫生方面也不满意,在环境保护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还存在着处理方面的不足。
2.1 基础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农村的基础公共产品供给是农村能够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为农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服务,基础公共产品包括电网的铺设、水利灌溉设备、基本道路建设、饮水、网络信息服务等。这些设施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效用,这些公共基础设施是为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如果提供的数量不够的话,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且会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调查来看,西郊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电力方面,西郊村具有完善的供电系统,在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上都是交给供电公司进行的,在出现电力故障时,都会由公司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村民都觉得在用电方面没什么问题,供电方面的要求是能满足的;
水利灌溉上,在西郊村的农田水利方面,为了方便农民,建有小型抽水机,抽水机的放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置,并且在抽水机的蓄水池旁边挖有通向小组各家田地的沟渠,方便农民耕种时节的大批量灌溉;
基础道路方面,农村道路建设方便出行,西郊村已经建成了六万多平方米的硬质道路,道路绿化达十七点五里,从基础上来看,道路畅通倒不是问题,基本形成了道路交通便捷的局面,但是从质量标准来看,还是有需要改善。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这条路上的所相对应路灯的建设,在村里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地段的路灯达不到夜间照明的效果,光线不足,而且这种光线不明的现象多出现在拐角处,夜间行走安全性还是没有提升,亟需改善,道路养护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新修的路段还行,之前修建的道路,养护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了一定的磨损,道路较为凹凸不平,且凹面较大,又处在下坡路段,是一个安全隐患;
饮水方面,供水系统和城区相连,村民家中都接通了自来水管道,保障村民饮用水的安全便利;
在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建设上,村里比较早就接通了网络,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这里基础的网络硬件设施较为完善。
2.2 公共教育类产品供给现状
良好的教育是保障孩子成长为社会栋梁的必备品,在教育方面,教育质量和配套的教育公共基础设施还是较为完善的,可以保障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政府在中高级教育上注入了较多的资金,但没有过多关注技术型教育,在技术型教育方面还有待完善。村里没有学校,村里的孩子上课是在所属乡镇范围内的学校,靠的较近小学的是有百年历史的城北小学。这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设备较为完善,致力于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泰州市文明单位”“靖江市教育共同体先进单位”,并且在校内开展国学活动。除了这所学校,全市范围内还有大大小小几十所中小学校,而且从表一可以看出,从西郊村到学校还是很近的,交通比较方便,除了一般的中小学外,乡镇内还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对这里的学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是仅有的一所残疾儿童学校,在公共教育上,靖江市的农村教育设施配套还是较为齐全的,并且,每年都会有专人对学校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得出的结果也会通过网络,让人知晓,对于发展不好的学校,也会作出相应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必须品,这使得农民更加重视教育培训,对于这一项,现有的教育人才和设施还是比较充裕的。
不过技术型职业培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少的,根据调查,西郊村建设有科普活动站和远程教育学习站,用于给农民普及农业知识和提升农业技术,但是建设完毕后并没有投入使用,并且有一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还有这两个学习点存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