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特征负担和社会支持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往往在承受着来自经济、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加。本文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特征、负担及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照顾者照顾压力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其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经济和工作状况以及社交状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此外,我国对于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可以通过强化政府的职能、完善社会政策、发挥社区作用等方面来降低照顾压力。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2
二、国内外现状研究3
(一)照顾者概念3
(二)社会支持概念3(三)照顾者基本特征及负担3
(四)各国各地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3
(五)文献评价4
三、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基本情况 4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5
(二)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基本特征5
四、照顾负担及社会支持研究6
(一)照顾负担6
1.生理负担6
2.心理负担6
3.经济负担7
4.社交负担7
5.照顾时间7
6.对工作的影响7
(二)社会支持8
五、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持提出对策建议8
(一)完善有关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法律法规8
(二)完善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8
(三)建立多方支持体系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 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信息描述5
表2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基本信息描述5
表3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6
表4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时间7
附录11
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特征、负担和社会支持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据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到了9.7%,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老龄化的临界标准。老年人口儿增长在20102040年间会十分显著,也有学者指出,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32%,因此,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还将继续加剧。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多,会使得我国老年人的照顾问题随之越来越凸显,社会压力也会不断增大,这就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即在自己家中接受子女的照顾,在生病时也多选择由家人进行照顾。因此,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就承受着来自心理、生理、经济等各方各面的压力和负荷,这些压力和负荷会在很多时候对家庭照顾者的身体、心理、工作和社交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这些影响越来越大,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外对于照顾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涉及需求、制度保障、社会支持等方方面面,而我国在对于减轻这些压力和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对他们的需求还关注较少,部分制度、政策还不完善、不健全。
本文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择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特点、照顾负担以及对老年人照顾者的社会支持,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国内外现状研究
(一)照顾者概念
(二)社会支持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同志、组织和社团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具有缓冲应激的作用,能减缓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吴小桃、刘旭峰,1995)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指的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些疏导、压力的缓解以及在经济上的补贴等等。
(三)照顾者基本特征及负担
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方式还是家庭养老,在这种家庭养老模式中,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一般为老年人的配偶、子女等。陈茜(2008)[3]、刘腊梅(2007)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照顾过程会给家庭照顾者带来负面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健康、体力、精神、经济及社会等方面。
在欧美,家庭照顾者是长期照顾服务的主体,而由于社会性别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家庭照顾者是女性,一般为被照顾老年人的配偶、女儿和儿媳等,他们的照顾内容主要就是为被照顾者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帮助,但是,他们在照顾过程中也往往会感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Leung(1997)对家庭照顾者与被照顾老年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除配偶外,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顾者来源,并且女儿承担的照顾责任和工作要比儿子多。Dooghe(1992)指出,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的长期照顾经常会伴随着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Whitlatch和Noellker也指出,提供长期照顾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经济压力。由此可见,经济压力是主要影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照顾效果和自身的因素之一。国外一些学者在针对痴呆老年人家庭的调查中发现,照顾老年人会使其家庭照顾者在心理方面遭受负面影响。由于需要长时间面对所需照顾的病人,家庭照顾者心里的焦躁、紧张和不满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排解,就造成了家庭照顾者心理上很大的负担。Gautun和Hagen(2007)在对很多研究进行分析后表明,家庭照顾不仅仅会增加就业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还会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参与率的降低、缺勤和迟到以及工作注意力的降低等等,从而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四)各国各地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
刘婕(2012)在研究中指出,应该强化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在照护知识和照顾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完善以家庭照顾者需求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保障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基本权益以及被照顾老年人的健康。[4]曾智(2008)在比较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时指出:北京市建立了“无围墙养老院”模式和“家庭病床”,这使得老年人在家中就可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和护理,这不仅仅有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更是减轻了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给予这些照顾者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也为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广泛地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积极开展义工活动,有利于减轻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从而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的需求。吴佩宸(2008)在对台湾的社会保障进行研究时指出,台湾对老年人的照顾十分重视,所出台的一系列老年人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照顾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发展“喘息”式的照护服务模式,有利于有效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分担压力,在不耽误老年人照料的同时,给予其照顾者更多空间。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引言2
二、国内外现状研究3
(一)照顾者概念3
(二)社会支持概念3(三)照顾者基本特征及负担3
(四)各国各地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3
(五)文献评价4
三、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基本情况 4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5
(二)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基本特征5
四、照顾负担及社会支持研究6
(一)照顾负担6
1.生理负担6
2.心理负担6
3.经济负担7
4.社交负担7
5.照顾时间7
6.对工作的影响7
(二)社会支持8
五、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持提出对策建议8
(一)完善有关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法律法规8
(二)完善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8
(三)建立多方支持体系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 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信息描述5
表2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基本信息描述5
表3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6
表4 被调查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时间7
附录11
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特征、负担和社会支持研究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据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到了9.7%,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老龄化的临界标准。老年人口儿增长在20102040年间会十分显著,也有学者指出,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32%,因此,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还将继续加剧。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多,会使得我国老年人的照顾问题随之越来越凸显,社会压力也会不断增大,这就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即在自己家中接受子女的照顾,在生病时也多选择由家人进行照顾。因此,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就承受着来自心理、生理、经济等各方各面的压力和负荷,这些压力和负荷会在很多时候对家庭照顾者的身体、心理、工作和社交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这些影响越来越大,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外对于照顾者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涉及需求、制度保障、社会支持等方方面面,而我国在对于减轻这些压力和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对他们的需求还关注较少,部分制度、政策还不完善、不健全。
本文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择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特点、照顾负担以及对老年人照顾者的社会支持,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国内外现状研究
(一)照顾者概念
(二)社会支持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同志、组织和社团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具有缓冲应激的作用,能减缓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吴小桃、刘旭峰,1995)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指的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些疏导、压力的缓解以及在经济上的补贴等等。
(三)照顾者基本特征及负担
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方式还是家庭养老,在这种家庭养老模式中,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一般为老年人的配偶、子女等。陈茜(2008)[3]、刘腊梅(2007)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照顾过程会给家庭照顾者带来负面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健康、体力、精神、经济及社会等方面。
在欧美,家庭照顾者是长期照顾服务的主体,而由于社会性别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家庭照顾者是女性,一般为被照顾老年人的配偶、女儿和儿媳等,他们的照顾内容主要就是为被照顾者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帮助,但是,他们在照顾过程中也往往会感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Leung(1997)对家庭照顾者与被照顾老年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除配偶外,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顾者来源,并且女儿承担的照顾责任和工作要比儿子多。Dooghe(1992)指出,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的长期照顾经常会伴随着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Whitlatch和Noellker也指出,提供长期照顾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经济压力。由此可见,经济压力是主要影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照顾效果和自身的因素之一。国外一些学者在针对痴呆老年人家庭的调查中发现,照顾老年人会使其家庭照顾者在心理方面遭受负面影响。由于需要长时间面对所需照顾的病人,家庭照顾者心里的焦躁、紧张和不满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排解,就造成了家庭照顾者心理上很大的负担。Gautun和Hagen(2007)在对很多研究进行分析后表明,家庭照顾不仅仅会增加就业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还会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参与率的降低、缺勤和迟到以及工作注意力的降低等等,从而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四)各国各地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
刘婕(2012)在研究中指出,应该强化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在照护知识和照顾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完善以家庭照顾者需求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保障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基本权益以及被照顾老年人的健康。[4]曾智(2008)在比较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时指出:北京市建立了“无围墙养老院”模式和“家庭病床”,这使得老年人在家中就可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和护理,这不仅仅有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更是减轻了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给予这些照顾者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也为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广泛地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积极开展义工活动,有利于减轻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从而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的需求。吴佩宸(2008)在对台湾的社会保障进行研究时指出,台湾对老年人的照顾十分重视,所出台的一系列老年人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照顾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发展“喘息”式的照护服务模式,有利于有效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分担压力,在不耽误老年人照料的同时,给予其照顾者更多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