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为例

目录
1 引言 1
2 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1
2.1 智慧城市概念 1
2.2 智慧城市特征 2
2.3 智慧城市功能 3
3 淮安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5
3.1 智慧淮安 5
3.3 智慧淮安建设情况 5
4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0
4.1 方案不完善 10
4.2 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10
4.3 信息监督体系不完善 11
4.4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 11
5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2
5.1 政府职能错位 12
5.2 城市文化缺失 12
5.3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滞后 13
5.4 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认识不深 13
6 智慧城市建设对策 14
6.1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14
6.2 增强宏观规划引导 14
6.3 促进信息集成共享 15
6.4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注 释 19
参 考 文 献 20
附录:淮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卷调查 21
1 引言
智慧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深度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旨在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和更舒适。现今,网络信息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智慧城市也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人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的模式、交通的方式等也有着前所未有的便利及快捷。许多国家都在竞相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城市的智慧化已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成了城市发展的趋势,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就目前而言,智慧城市的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经验上都有所欠缺,人们对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有的甚至没听说过这个词,那就更不用说有什么经验可言,要对智慧城市有深刻的认知并更好的建设智慧城市,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我国在建设城市的智慧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要使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去解决问题。本课题以淮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智慧淮安”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2 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2.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形态,是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需要,对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其内涵不是等同于城市的建设与信息化之和,它是以信息化作为手段,来实现人和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市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最终提高社会经济以及服务的综合实力。在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个概念。之后IBM公司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报告,这就导致了智慧城市在国内的热潮。对人们来说,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创新,它是基于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智慧城市符合信息技术时代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与深度融合的客观产物,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1]在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通信技术,通过感知、分析以及整合响应的方式,深度整合各职能部门,其中包含有对人们关注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公共安全、工商企业活动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需求作出智能化的响应。城市的智慧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另一种全新的新城市形态,是网络化、智能化、应用的普及化、以及产业的高端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城市的更高级阶段。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等为基础,以现金信息处理工具为手段,对包括交通、医疗、环境、政府公共管理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以更加精确动态的方式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应用的智慧化、产业的智慧化、治理的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化等都是属于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内容。建设城市智慧化的驱动力及手段是创新与应用智慧技术,以智慧应用作为载体,以产业的智慧化、治理的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化、生活的智慧化作为目标。其实质是强调利用高新技术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效率,从而提升和谐幸福指数。[2]
智慧城市是指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政府决策办公和应急指挥提供智能可视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并服务于民生,应用于企业和社会团体。[3]城市的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就其实质而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实现城市管理及运行的智慧化,最终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4]便捷、智能、可持续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理念。改变传统政府的行政思维模式和管理手段是其目的,以达到助进城市良好健康的发展。[5]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建设+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深层次的升华,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旨在一种便捷的生活,是一个充满惬意浓郁的绿色环保城市,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充分利用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等技术,以提高科学智慧化的规划、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建设、智慧化的服务水平,最终使城市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即城市的运行更为高效、更为敏捷、更为低碳的新型城市。
2.2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建设符合信息技术时代的需要,城市在智慧化的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特征。那么,智慧城市的特征有哪些呢?经过了解城市的智慧化特征有如下几种:
2.2.1 智慧城市具有充分利用感知的特征
城市的智慧化主要是利用传感设备(如:传感器、GPS、无线射频识别(RFID)、摄像监控、数码相机(DSC)以及各种手持终端等),随时的感知、测量和信息传递的设备、流程,来实现对城市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除此之外,被感知的客体也会更加丰富,还包括公司财务数据、人的血压等社会活动与生理活动。全面感知城市运转方方面面的信息。对城市中的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具有更全面灵活的感知能力。
2.2.2 是全面化的深度整合
智慧城市和数据城市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信息的深度整合。在城市智慧化的运行中,信息被充分利用,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及高宽带的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交互及多方共享。把关于城市运行方面的信息全面进行融合,以得到信息最大程度的沟通与挖掘以及利用,提供基础设施的智慧化。
2.2.3 协同运作
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深度整合分析政府与各行各业的企业、个人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生产--消费”、“命令--执行”、“管理--被管理”的单向模式变成多维的城市有机、协同化的运作,从而使城市系统协调运作达到最佳状态。智慧城市特征除了以上所说的,智慧城市还具有宜居的生态坏境特征,例如绿色建筑,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和服务的系统,网络的智能化系统,通讯的智能化系统,交通的智能化系统。
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认识不深。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淮安的智慧城市建设也轰轰烈烈地展拉开了序幕,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情也十分高涨,但是当前淮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不是很明显。关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少的人对这个词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有不少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词,本课题针对淮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对淮安市的市民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其中有43.64%的人没听说过智慧城市这个词,23.73%的人不太了解什么是智慧城市,20%对它的理解程度是一般,只有3.64%的人很了解智慧城市。如下图2所示。对淮安市的交通网络格局进行系统化或对交通网络格局进行网络化管理的看法,大部分人觉得非常好且持支持态度,其中有47.27%的人认为可以提供极大的方便非常好,41.82%的人认为无所谓,10.91%的人认为不现实持反对意见。问到市民愿意将自己的公交卡、医疗卡、社会保障卡等分开使用还是实现“一卡通”这个问题,愿意用多卡制的占30.91%,愿意用一卡制的占69.0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