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以贵州z镇为例(附件)【字数:10785】
摘 要摘 要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理论,理清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概念,并从贵州省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选取Z镇为例,考察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对所获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经验,立足贵州省实际,提出完善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通过对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发现,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障对象难以确定、财政负担重、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同时,研究发现,贵州省农村在扶贫开发方面也有相应的创新和亮点,为其他地区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贵州
目录
0 引言 1
1 研究综述 1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1.1.1 贫困及贫困线 1
1.1.2 社会保障制度 3
1.1.3 社会救助制度 4
1.1.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
1.2 国外研究现状 5
1.2.1 贫困与人权的联系的论证 5
1.2.2 对社会救助权的探讨 6
1.2.3 社会救助权利正当性的论证 6
1.2.4 对贫困群体责任的强调 7
1.3 国内研究现状 7
1.4 存在的问题 8
1.5 研究方法 8
1.6 研究步骤和措施 8
2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8
2.1 贵州省贫困现状 8
2.2 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沿革 10
2.3 贵州省Z镇概况 12
2.4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状况 12
2.4.1 农村低保准入机制 12
2.4.2 农村低保对象管理机制 13
2.4.3 农村低保资金管理机制 13
2.4.4 农村低保信息管理机制 14
2.4.5 农村低保监督制度 14
3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4
3.1 保障对象收入核实困难 14
3.2 保障对象监管困难 15
3.3 财政负担重 15
3.4 人员经费短缺 16
3.5 法律制度不健全 16
3.6 退出机制不健全 16
4 完善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17
4.1 经济建设是基础 17
4.2 合理确定保障对象 18
4.3 加强法制建设 18
4.4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18
4.5 加快“扶贫云”建设 19
4.6 强化制度衔接 19
4.7 加强国际合作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以贵州省Z镇为例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日益拉大,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缓冲、稳定的作用,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各种扶贫济贫政策以缓解和消除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贫困问题也面临新的变化,为确保到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关的贫困政策亟待变革。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低保户2943.6万户,总人数达5207.2万人,全国财政支出的农村低保资金约870.3亿元,其中582.6亿元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占比高达66.9%。2014年农村低保标准为2777元/每人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4.1%,但离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我国的扶贫济贫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一个社会越是发展,就越要注重减贫工作,贫富差距过大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解决穷人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消除绝对贫困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意味着如果绝对贫困不消除,全面小康社会就建不成,所以,低保制度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中“兜底”的一环,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贫困及贫困线
贫困是相对于富足来说,其类似于贫穷。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条件的生缺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缺乏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或者是取得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较其他人而言过低,从而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水平。
欧共体曾在《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特别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这样定义贫困,贫困是指个人、家庭以及群体由于物质、文化、社会资源的匮乏而被排除在其所在国家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世界银行也曾给贫困下过定义,认为贫困即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我国在《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以及《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研究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由于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而导致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绝对贫困又称为生存贫困,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和家庭缺乏依靠自身的合法收入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能力。相对贫困是指收入水平所能维持的生活标准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一种阶层之间或是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世界银行认为收入只要少于该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1/3的成员便可视为相对贫困。本文所讨论的社会救助问题主要是对于绝对贫困而言的。
目录
0 引言 1
1 研究综述 1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1.1.1 贫困及贫困线 1
1.1.2 社会保障制度 3
1.1.3 社会救助制度 4
1.1.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
1.2 国外研究现状 5
1.2.1 贫困与人权的联系的论证 5
1.2.2 对社会救助权的探讨 6
1.2.3 社会救助权利正当性的论证 6
1.2.4 对贫困群体责任的强调 7
1.3 国内研究现状 7
1.4 存在的问题 8
1.5 研究方法 8
1.6 研究步骤和措施 8
2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8
2.1 贵州省贫困现状 8
2.2 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沿革 10
2.3 贵州省Z镇概况 12
2.4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状况 12
2.4.1 农村低保准入机制 12
2.4.2 农村低保对象管理机制 13
2.4.3 农村低保资金管理机制 13
2.4.4 农村低保信息管理机制 14
2.4.5 农村低保监督制度 14
3 贵州省Z镇农村最低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4
3.1 保障对象收入核实困难 14
3.2 保障对象监管困难 15
3.3 财政负担重 15
3.4 人员经费短缺 16
3.5 法律制度不健全 16
3.6 退出机制不健全 16
4 完善贵州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17
4.1 经济建设是基础 17
4.2 合理确定保障对象 18
4.3 加强法制建设 18
4.4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18
4.5 加快“扶贫云”建设 19
4.6 强化制度衔接 19
4.7 加强国际合作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以贵州省Z镇为例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日益拉大,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缓冲、稳定的作用,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各种扶贫济贫政策以缓解和消除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贫困问题也面临新的变化,为确保到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关的贫困政策亟待变革。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低保户2943.6万户,总人数达5207.2万人,全国财政支出的农村低保资金约870.3亿元,其中582.6亿元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占比高达66.9%。2014年农村低保标准为2777元/每人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4.1%,但离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我国的扶贫济贫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一个社会越是发展,就越要注重减贫工作,贫富差距过大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解决穷人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消除绝对贫困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意味着如果绝对贫困不消除,全面小康社会就建不成,所以,低保制度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中“兜底”的一环,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贫困及贫困线
贫困是相对于富足来说,其类似于贫穷。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条件的生缺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缺乏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或者是取得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较其他人而言过低,从而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水平。
欧共体曾在《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特别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这样定义贫困,贫困是指个人、家庭以及群体由于物质、文化、社会资源的匮乏而被排除在其所在国家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世界银行也曾给贫困下过定义,认为贫困即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我国在《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以及《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研究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由于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而导致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绝对贫困又称为生存贫困,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和家庭缺乏依靠自身的合法收入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能力。相对贫困是指收入水平所能维持的生活标准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一种阶层之间或是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世界银行认为收入只要少于该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1/3的成员便可视为相对贫困。本文所讨论的社会救助问题主要是对于绝对贫困而言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