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成功的因素分析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成功的因素分析[20200107194129]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12.6亿的票房成为2012年国产贺岁档的黑马,在整个电影文化产业激起了巨大的冲击,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丰收。研究这部电影为何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的喜剧特色以及宣传营销手段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影成功的因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泰囧》自身的艺术手法使影片更有卖点,多元化营销手段为影片的高票房奠定了基础。研究目的是电影产业如何契合观众的消费诉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文化产业,喜剧特色,宣传营销,成功因素 
目 录
1 引 言 1
2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1
2.1 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 2
2.2 电影市场机遇与问题并存 2
3 电影的运作 3
3.1 电影上映档期的选择 3
3.2 “光线”传媒的运作方式 4
3.3 以观众为中心的宣传理念 5
3.4 多元化营销模式 6
4 电影自身的成功 7
4.1 《泰囧》的艺术手法8
4.2 《人在囧途》的口碑铺垫11
注释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在2012年贺岁档中,《人再囧途之泰囧》以其强劲之势冲破十亿票房大关,最终票房累积为12.67亿,成为迄今为止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至今仍然没有国产影片能够刷新这个记录。从12月12日《泰囧》上映当天票房3900万,上映第三天便破亿,第五天破3亿,上映21天破了10亿,成为首个破10亿的国产电影。《泰囧》的票房已经打破了多个票房记录,成为贺岁档最强黑马。
《泰囧》的总成本达到6000万,其中包括3000万的电影成本投资和3000万的营销宣传费用,但相比12.67亿的票房而言,制片方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这部电影的成功震惊了整个电影市场,也给很多中小成本电影带了惊喜和希望,同时也为2012贺岁档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作用,瞬间打热贺岁档市场。《泰囧》能取得很多大片都无法企及的票房的原因也为很多电影人探讨,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源于方方面面,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国产电影需要借鉴它成功的经验去发展自身。
《泰囧》的成功敲打了那些所谓的大片,中国电影市场并不是大成本、大制作、大腕儿即为天下,中小成本电影也是有春天的。不需要影片的华丽,阵容的巨大,电影的创作首先就要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了解他们的思维想法以及关心的话题,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并赋予新颖的创意,与时俱进。《泰囧》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创意,同时也给广大的电影人带来了信心,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很好的开端。
2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环境
2.1 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下,国务院网站公布出我国几个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人们消费力的增长,依照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进入了黄金时代。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会大大提升,慢慢地就会从物质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中产阶层的群体在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在增大,而相应的文化产品的消费比重也会增加。电影作为其中一项文化产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旦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被广大观众接受认可,其发展之势必将势不可挡。
经济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社会交际、休闲娱乐的需要让很多人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是足不出户的通过电视网络媒体观看。影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以及氛围都是不可代替的,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乐意花钱去享受影院观影,这也极大的推动了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各大影视传媒也纷纷加大投资电影产业。虽然各种影片质量层次不齐,但也不能否认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了推动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支持性政策。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旨在要求推动国产电影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促进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同时国家对国外电影的引进也有诸多条件限制,这种做法也保护了国产电影的利益。国家政策的颁布也是第一次把电影产业的发展提高到战略性产业的高度。电影业的发展是时代的需求,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它的前提,是推动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电影市场中机遇与问题并存
虽然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产电影都能获利都能实现自身价值。近十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是大片当道,但质量却不高。纵观2012年整个华语电影市场,大制作大手笔的电影还是很多的,各种类型层次的都有。《一九四二》、《画皮》、《逆战》、《铜雀台》等等无一不是大腕云集、投资千万甚至上亿的,但这些所谓的大制作有些甚至都没能回本,在这场竞争中输的惨不忍睹。而一些小制作的成本却成了这一年的黑马,例如《春娇与志明》,《人再囧途之泰囧》。《泰囧》也成为迄今为止华语电影最大的奇迹。
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时代始于张艺谋的《英雄》,当年票房收入达到2.5亿人民币,奠定了华语电影的里程碑。之后的陈凯歌、 冯小刚等人也成为大电影大制作的一员。这些电影的高成本制作终究不会成为我国电影业的主流,中小成本电影才是主力军。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业开始飞速发展,相应带来的表现就是电影数量的增加、观影人数的增加以及电影票房的节节高升。虽然整个电影业的发展趋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腕当家,电影情节空洞乏力。大多数中小成本国产影片总摆脱不了在 “生死线” 挣扎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人们观影的选择也越来越大。大片走着大成本大制作的路线,虽然投资成本巨大,大腕扎堆,制作精良,但是在整个影片的叙事手法以及电影内容上面却有失水准。很多电影在制作上一昧追求画面华丽,在情节上欠缺考究以致混乱,引发观众吐槽,就变成了所谓的烂片。在这么多鱼龙混杂的电影中,真正能勾起观众兴趣并在观影后引发观众深思的电影实在是不多。不是观众们不喜欢大片,也不是所有大片都得不到好评,继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之后真正能够让观众做到捧腹大笑的影片实为不多。这时候,《泰囧》横空出世,接地气的喜剧表演风格以及各种爆笑情节使得观众欲罢不能。一部贴近现实生活,却充满笑点的电影如久旱甘霖一样满足人们的需求。《泰囧》以其6000万的制作,12.6亿的票房给那些大片狠狠地一击。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这种类型片的缺乏,观众需要更有创新的影片。
3 电影的运作
3.1 电影上映档期的选择
《泰囧》作为贺岁档电影,首先选择的上映日期便是年底12月22日。这个时间段也是贺岁档云集的期间,不仅国语电影扎堆,好莱坞大片也来凑凑热闹,整个电影市场竞争分外激烈。
在电影行业,档期的选择对于电影票房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业内现在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唯档期论,即档期决定一切 ;另一种说法是档期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要看影片的质量。【1】2012年贺岁档中有两部电影档期做了调整,其中一部就是《泰囧》,影片发行方最初定在12月22日,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如果按照以往的电影上映情况,电影的票房收入有绝大的可能处于整个贺岁档的倒数位置。经过再三考虑商讨之后,制片方“光线传媒”将电影上映档期提前到12月12日。这么做也不排除发行方是想利用这样一个影院上映空档,减少与其他大片的正面竞争,抢占观影先机。所以说影片成功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 如果《泰囧》的档期没有提前,不一定会有这么高的票房。时间和空间把握好,选择一个恰当的点上映,对于票房而言也是影响甚大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