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应对初中生学业压力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研究在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对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性地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介入,探讨小组社会工作在缓解学业压力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小组过程的总结和评估,肯定了小组工作在缓解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的有效性,小组活动的针对性强、参与充分等优点可以在帮助初三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减轻与他人比较、降低分数重要性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Key words:Group work;Academic stress;application resear目 录
引言 5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5
(一)问题提出 5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7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介绍 8
二、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卷调查分析 9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9
(二)研究工具的确定 9
(三)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0
三、小组工作介入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的适用性 13
四、小组工作在应对初中生学业压力中的具体应用 14
(一)小组工作模式的确定 14
(二)小组的筹备 14
(三)小组的目标 14
(四)具体介入流程 14
(五)评估 22
五、反思与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1 26
附录2 30
附录3 32
致 谢 33
引言
尽管存在学业压力已成为初中生的普遍面临的事实,但不同年级受到的学业压力程度却不同。在初中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的压力最大。因为在这个阶段,中考即将来临,而中考的成功与否却是其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是继续读高中,然后才有读大学的可能;还是分流到中等职业院校,从此与大学再也无缘?从“女孩8年拔光头发”事件到高邮市一初中生因学业压力跳桥溺亡,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以危机事件的形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家长对孩子、老师们对学生学业期望的过高,也使得孩子背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使得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督促孩子(或学生)努力学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临,而中考的成功与否却是其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是继续读高中,然后才有读大学的可能;还是分流到中等职业院校,从此与大学再也无缘?从“女孩8年拔光头发”事件到高邮市一初中生因学业压力跳桥溺亡,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以危机事件的形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家长对孩子、老师们对学生学业期望的过高,也使得孩子背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使得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督促孩子(或学生)努力学习看似为孩子未来着想,但实际上却是忽略压力存在的事实,给孩子(或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孩子(或学生)已然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家长和老师也不再把他看成是一个独特、独立的个体,不再注重他的多元素质的发展,只求学习成绩比别人高一分,只求能进入最好的高中,将来能上一流大学。那么,如何缓解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就成为了笔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问题提出
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国外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压力源方面,且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Schafer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固定的学习模式、短缺的学习时间、考试前的紧张气氛以及无趣的教授课程”等因素。Smith的研究显示,“大学生主要压力来源于家庭过高的期望”。
国内也有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通过搜索2000年到2017年的文献,以“学业压力”为主题的文献有6403篇,以“初中生学业压力”为主题的文献有40篇。在40篇文献中,涉及到的有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而从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
教育学领域的学者是最早进行初中生学业压力研究的,研究角度以班级管理和学校教学等最为普遍。曾珍从学业情绪对初中生进行了充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初中生积极的学业情绪的干预有一定显著成效的,而对消极的学业情绪效果不显著的结论,并认为本团体辅导方案对初中生学业情绪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持续性”;杨伟则从学校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存在过重现象”,且之所以产生学业压力问题,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家长层面,各方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最终他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层面提出建议。
从心理学领域来看,有研究者从学业负担态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业压力。张峰等详细介绍了“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写流程,并对量表结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说明了中学生学业压力分别与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因果关系;申春梅则通过对1200名初中生的调查分析,对初中生学业压力反应进行了研究,区分出学业压力反应的8个维度,认为“初中生学业压力反应和压力源之间的总分和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张佩则探讨了自尊与学业压力的关系问题,认为“在真实考试压力情境中,外显自尊对焦虑情绪没有起到直接或立即的缓冲作用,而内隐自尊则直接或立即缓冲了焦虑情绪”。
在社会工作领域方面,更多学者致力于留守初中生学业压力的研究。牟汶柏则更多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学业问题,他认为基于优势视角,小组工作的干预对学业不良留守初中生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有明显帮助;柳琳更多是对初中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讨论,她认为农村初中生存在“学习态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整体呈现逐渐端正的趋势,学习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在多元关系下呈现相对简单的特征,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导致发展性心理问题”等特征。
综上所述,学业压力带来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基于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没有针对初三学生开展服务,同时又缺乏小组社会工作视角。因此,本研究以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学业压力为研究内容,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视角,寻找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深入探究小组社会工作在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题上的具体应用。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对初三学生学业压力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业压力状况的基础上,在分析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小组工作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探讨小组工作方法在应对初三学生学业压力方面的具体运用。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在查阅大量与学业压力相关的文献基础上,梳理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的成因,为自行设计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卷做好基础;同时,广泛查阅小组工作的具体应用研究,为小组工作应用在初三学生压力缓解中寻找思路及相应的理论支持。
(2)调查法
笔者利用自行设计好的初三学生压力现状问卷,以S学校初三X班的全部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以便得到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状况的相关数据,为探寻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做了数据支撑。
(三)研究
引言 5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5
(一)问题提出 5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7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介绍 8
二、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卷调查分析 9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9
(二)研究工具的确定 9
(三)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0
三、小组工作介入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的适用性 13
四、小组工作在应对初中生学业压力中的具体应用 14
(一)小组工作模式的确定 14
(二)小组的筹备 14
(三)小组的目标 14
(四)具体介入流程 14
(五)评估 22
五、反思与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1 26
附录2 30
附录3 32
致 谢 33
引言
尽管存在学业压力已成为初中生的普遍面临的事实,但不同年级受到的学业压力程度却不同。在初中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的压力最大。因为在这个阶段,中考即将来临,而中考的成功与否却是其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是继续读高中,然后才有读大学的可能;还是分流到中等职业院校,从此与大学再也无缘?从“女孩8年拔光头发”事件到高邮市一初中生因学业压力跳桥溺亡,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以危机事件的形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家长对孩子、老师们对学生学业期望的过高,也使得孩子背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使得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督促孩子(或学生)努力学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临,而中考的成功与否却是其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是继续读高中,然后才有读大学的可能;还是分流到中等职业院校,从此与大学再也无缘?从“女孩8年拔光头发”事件到高邮市一初中生因学业压力跳桥溺亡,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越来越以危机事件的形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家长对孩子、老师们对学生学业期望的过高,也使得孩子背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使得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督促孩子(或学生)努力学习看似为孩子未来着想,但实际上却是忽略压力存在的事实,给孩子(或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孩子(或学生)已然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家长和老师也不再把他看成是一个独特、独立的个体,不再注重他的多元素质的发展,只求学习成绩比别人高一分,只求能进入最好的高中,将来能上一流大学。那么,如何缓解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就成为了笔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问题提出
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国外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压力源方面,且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Schafer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固定的学习模式、短缺的学习时间、考试前的紧张气氛以及无趣的教授课程”等因素。Smith的研究显示,“大学生主要压力来源于家庭过高的期望”。
国内也有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通过搜索2000年到2017年的文献,以“学业压力”为主题的文献有6403篇,以“初中生学业压力”为主题的文献有40篇。在40篇文献中,涉及到的有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而从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对于学业压力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
教育学领域的学者是最早进行初中生学业压力研究的,研究角度以班级管理和学校教学等最为普遍。曾珍从学业情绪对初中生进行了充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初中生积极的学业情绪的干预有一定显著成效的,而对消极的学业情绪效果不显著的结论,并认为本团体辅导方案对初中生学业情绪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持续性”;杨伟则从学校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存在过重现象”,且之所以产生学业压力问题,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家长层面,各方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最终他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层面提出建议。
从心理学领域来看,有研究者从学业负担态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业压力。张峰等详细介绍了“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写流程,并对量表结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说明了中学生学业压力分别与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因果关系;申春梅则通过对1200名初中生的调查分析,对初中生学业压力反应进行了研究,区分出学业压力反应的8个维度,认为“初中生学业压力反应和压力源之间的总分和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张佩则探讨了自尊与学业压力的关系问题,认为“在真实考试压力情境中,外显自尊对焦虑情绪没有起到直接或立即的缓冲作用,而内隐自尊则直接或立即缓冲了焦虑情绪”。
在社会工作领域方面,更多学者致力于留守初中生学业压力的研究。牟汶柏则更多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学业问题,他认为基于优势视角,小组工作的干预对学业不良留守初中生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有明显帮助;柳琳更多是对初中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讨论,她认为农村初中生存在“学习态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整体呈现逐渐端正的趋势,学习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在多元关系下呈现相对简单的特征,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导致发展性心理问题”等特征。
综上所述,学业压力带来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基于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没有针对初三学生开展服务,同时又缺乏小组社会工作视角。因此,本研究以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学业压力为研究内容,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视角,寻找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深入探究小组社会工作在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题上的具体应用。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对初三学生学业压力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业压力状况的基础上,在分析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小组工作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探讨小组工作方法在应对初三学生学业压力方面的具体运用。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在查阅大量与学业压力相关的文献基础上,梳理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的成因,为自行设计初三学生学业压力问卷做好基础;同时,广泛查阅小组工作的具体应用研究,为小组工作应用在初三学生压力缓解中寻找思路及相应的理论支持。
(2)调查法
笔者利用自行设计好的初三学生压力现状问卷,以S学校初三X班的全部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以便得到初三学生学业压力状况的相关数据,为探寻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做了数据支撑。
(三)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