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方法在新生适应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q高校为例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面对全新大学生活,很多新生会因为环境发生改变、学习生活失去方向感等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问题。本研究基于以上现实情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以Q高校新生适应成长小组为研究平台进行参与观察,针对小组工作方法在新生适应服务中的筹备过程、实施过程、评估过程进行应用研究,并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反思,最终提出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改进策略。 目 录
一、 小组工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概念界定 1
(一) 小组工作概述 1
(二)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概述 1
二、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筹备过程研究 2
(一) 需求评估、招募培训的应用研究 2
(二) 服务方案的设计研究 2
三、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实施过程研究 4
(一) 初期活动 4
(二) 中期活动 5
(三) 后期活动 5
四、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评估过程研究 6
(一) 需求评估 6
(二) 成效评估 6
五、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改进策略 16
(一) 坚持“需求为本”,合理制定目标,明确服务特色 16
(二) 探索建立全面科学的小组工作管理机制 16
(三) 探索建立完善切实的小组评估、培训督导工作体系 17
(四) 持续推进小组工作与高校学生其他领域的服务推进 17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4 一、小组工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概念界定
小组工作概述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是指在小组工作员的带领引导下,通过组员间的充分沟通、互动分享、信任支持,不断激发组员潜能,改善组员原有心态、行为,提升适应社会、影响社会的功能,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其自助式的成长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小组工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概念界定
小组工作概述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是指在小组工作员的带领引导下,通过组员间的充分沟通、互动分享、信任支持,不断激发组员潜能,改善组员原有心态、行为,提升适应社会、影响社会的功能,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其自助式的成长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新生适应小组的性质是成长小组兼教育小组。
(二)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概述
1. 社会适应性概念
最初出现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学说“适者生存”中。现如今主要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人对社会周遭发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概念
指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环境,身心所表现出的对该环境的一系列反应,并试图通过改变心态、行为来适应、融入环境。
3.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表现
(1)人际适应
大学新生离开原来的社会环境和熟络的人际交友圈,与以往生活人群的人际交往频率降低,缺乏与陌生人的交流经验,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和无从突破的人际关系网,大学新生不能融洽协调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彷徨、自卑、孤独、消极的心理行为,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2)校园适应
面对如此陌生、空旷的大学环境,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同学,面对性格迥异、生活习惯大不同的舍友,如何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环境,了解生活必备场所的具体方位,与班级同学建立良好沟通,和一起同窗三或四年的舍友迅速打成一片,这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讲是存在困难的,对长大以来脱离家庭生活第一次与不认识的人同住在一个宿舍的新生尤为凸显。
(3)学习适应、学业规划
大学新生脱离高中传统教育模式下按部就班、机械化、程序化的灌输式教育,脱离高考强压力的教育背景,来到与高中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大不相同的大学,学习方式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学习,学习内容由广泛的文理课程转为集中系统的专业课程,多了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新生面对差异较大的学习方式,一无所知的专业课程,无所事事的大学生活,难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茫然无措、失望无助的心理行为,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养成目标,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安排、学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对自己的将来发展没有清楚的自我定位,部分大学新生开始漫无目的、颓废机械的大学生活,使得大学生活在刚起步就面临低压退步现象,容易出现各种偏差行为。
(4)情绪适应
大一新生对于自己向往的大学生活具有颇高的期望,因此一旦实际的大学生活不像自己所想的模样,期待的社会交往预期效果也不如之前,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落差从而出现失落、悲观等多种不良消极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看待自己,不能很好地进行情绪管理。
二、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筹备过程研究
(一)需求评估、招募培训的应用研究
1. 需求评估阶段
服务方案的设计安排需以“需求为本”为基础原则,针对大一新生适应性服务的需求评估,我们采取了两种数据采集方式。第一,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现实服务的考究,初步确定大一新生刚入学可能存在的适应问题及具体表现。第二,通过与大一新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经验的人群的针对性个案访谈,进行质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前期筹备过程中的需求评估阶段进展比较顺利,所收集的数据比较真实有效,个案访谈提纲请见附录1。
2. 招募培训阶段
为保证新生适应服务的质量、水平,保障专业服务团队的高效运转、协作实施,我们在服务开展前期进行了只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小组工作员、专业督导老师的招募,以及预计合作开展服务的学院学生骨干、班级助理班主任的招募。之后邀请Q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总负责人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培训工作。
(1)服务计划培训:针对新生适应服务方案进行必要全面的讲解、练习,熟悉每次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物资安排,针对方案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解答;
(2)专业素质培训:针对小组工作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包括:专业价值观、带领技巧、理论转换实践能力、小组冲突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
(3)团队建设培训:为小组工作员、专业督导老师等工作团队核心力量进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