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附件)【字数:13654】

摘 要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不仅是苏州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本身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知名度很低,对它的传承和保护都形成了不利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角度对香山帮营造技艺进行研究,对香山帮技艺保护方法进行探讨,以及对香山帮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首先以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历史渊源入手,了解香山帮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其次本文从香山帮营造技艺本体和传承模式两方面来分析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现状,并探讨了香山帮营造技艺现存的问题。然后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原则下,根据上述香山帮营造技艺所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一系列保护措施。最后,探讨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旅游开发模式,对其旅游价值和开发的环境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一系类的旅游开发,包括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以及主题公园三种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1.4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概述 2
第二章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史与现状 3
2.1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史 3
2.2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现状 4
第三章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存在的问题 6
3.1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6
3.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 6
3.3新型材料和技术对传统技艺的冲击 7
3.4民俗文化的流失 7
第四章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措施 9
4.1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 9
4.2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旅游开发 11
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香山帮”发源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一带,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集木匠、漆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传统建筑工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并香山帮营造技艺以其独特性成为我国三大建筑帮派。
香山帮将建筑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创设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苏式”建筑营造范式,并建造出众多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精巧典雅的苏州园林;磅礴大气的皇家宫殿;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等等。
2009年9月,“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传统建筑技艺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然而大多数对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艺本身的保护上,并没有深入挖掘香山帮营造技艺内在的文化价值。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角度对香山帮营造技艺进行探析,讨论香山帮营造技艺保护方法,分析以及对香山帮旅游开发模式。并且,本文将以香山帮营造技艺保护和开发为例,为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些可行的参照。
1.2.2研究意义
香山帮作为我国历史上传承千年的建筑流派,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社会科技水平的急剧提升,从而导致了香山营造技艺受到猛烈的冲击。本文的研究有益于我们对香山帮营造技艺的文化的了解,对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保护和开发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照和借鉴。
对香山帮的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能够将现有的的文化资源转换成为文化资本,以物质养遗产的模式不仅能更好地保护香山帮技艺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的建筑营造技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两个角度角度来研究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香山帮技艺保护方法进行探讨,以及对香山帮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文章包括绪论总共有四张。第一章为绪论探讨了写作的背景以及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史与现状;第三章,分析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探讨了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模式。
第二章,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对香山帮营造技艺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分析香山帮营造技艺每一阶段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对香山帮营造技艺保护现状进行分析;
第三章,在了解香山帮营造技艺的轮廓基础以及香山帮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出发,探讨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方法并提出保护建议;通过分析香山帮的开发环境,对香山帮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借助网络文献检索,最大化的收集所可以获得的相关资料文献。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查询有关书籍、期刊、杂志。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走访苏州香山帮有关的作坊、博物馆、物质载体等,收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现状,丰富对香山匠艺的保护传承现状的直观了解。
1.4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概述
香山在春秋时期是吴王夫差的行宫之处,因为夫差在这里种香草,整座山都充满着扑鼻的香气,因此被称作香山。《木渎小志》记载:“昔吴王种香草与此,遣西施及美人采之故名。”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木作、水作、石作、漆作、雕塑作、叠山作、堆灰作、彩绘作传统八大作技艺种类。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将建筑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而成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特点分明,在吴地文化的影响下香山帮建筑色彩协调、构造严密、布局活泛、建造精良。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史与现状
2.1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史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具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1、吴越时期——萌芽期
香山帮营造技艺技艺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吴地成熟的冶金技艺等为香山帮发展提供了条件。吴越时期,香山匠艺处于萌芽阶段,原材料、工具、生产的环节都集中在本地,匠帮以流动形式作业,专业分工也初现,活动范围主要在苏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