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市赣榆区赣马镇为例(附件)
农地规模经营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断得到推进,通过对赣马镇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得知,由于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政府职能定位不当、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给离地农民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包括经济权益受损、社会保障权受损、政治权利受损、农民再就业困难等,结合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实际情况,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导下,提出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援助机制、提高离地农民自身素质和有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加快乡村振兴。关键词 离地农民,农地经营权流转,农民权益保护
目 录
1 引言 1
2 赣马镇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社会调查简介 1
2.1 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不规范 3
2.2 离地农民法律认知水平偏低 4
2.3 离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5
3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分析 6
3.1 经济权益受损 6
3.2 社会保障权受损 7
3.3 知情权受损 7
3.4 农民再就业困难 8
4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影响的原因分析 8
4.1 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8
4.2 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 9
4.3 农民自身存在局限 9
4.4 政府职能定位不当 9
5 降低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负面影响的建议 10
5.1 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10
5.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10
5.3 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11
5.4 完善农村法律援助机制 11
5.5 提高离地农民自身素质 11
5.6 有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16
1 引言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仍然被放置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而土地作为农民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给予重视。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依法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受让方的行为。在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只保留土地承包权,而且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户籍人口称为离地农民。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赚钱,再加上农地耕作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经营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频率也在不断地加快,但是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却经常受到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尤其是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报告中还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确立了“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奋斗目标,着重强调对于农民这类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而现实中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中央针对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也对富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民生保障为基点,深入贯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借鉴分析国内外处理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的经验和实地调研的现实情况,尝试指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成因,以保护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前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望加快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实现农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2 赣马镇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社会调查简介
赣马镇地处连云港赣榆区中部,属于典型的城郊镇。据统计赣马镇总面积87.93平方公里,其中农地面积较相邻的镇要多一些,大约有4465公顷,辖36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近十年时间,赣马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铁路即将修建完成、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攀升、各村的楼房逐渐立起,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关系日趋紧张,农地经营权流转带来的问题已经影响社会稳定。赣马镇地处城郊,因此成为改耕地建房、改耕地建厂房等的首选,问题较连云港赣榆区其他地方更为突出,进一步成为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在充分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随机对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100位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听取当地农民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看法和希望出台的解决对策,深入了解当地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实际情况。随后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结合实地访谈情况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更好的进行实证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整理出废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此外,问卷为采用匿名调查为研究对象保密且保证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仅用于论文数据分析,因此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存在一定的可信度。针对有效的90份问卷中对赣马镇农民的部分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表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随机抽样的90位调查对象中,53.3%为女性,大部分年龄在4160周岁之间,40周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几乎与土地没有关系,承包地都是父辈在经营,随着父辈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外,61.1%的调查对象的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16.7%的调查对象为粮食种植,14.4%的调查对象为水产养殖,赣马镇农民的基本情况和大多数农村相同,在农地耕种所得收入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时,传统的以耕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已经转换为外出务工为主,但是调查地区与众不同的是水产养殖所占比例比较高,水产养殖一般是承包农民的承包地,开挖水池,培育虾苗或者养殖对虾,这是调查地区的一大特色,而由此引发的流转问题也比较突出,并且解决难度较大,值得纳入研究的范围。有84.5%的农村家庭承包地面积在3亩以下,据调查对象介绍这只是他们的口粮田,不指望用来规模经营,而且只要还有劳动能力是不会轻易流转给别人的,由此看来农地的基本生活保障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接下来主要利用调查所得的数据对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不规范、离地农民法律认知匮乏、离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缺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赣马镇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社会调查简介 1
2.1 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不规范 3
2.2 离地农民法律认知水平偏低 4
2.3 离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5
3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分析 6
3.1 经济权益受损 6
3.2 社会保障权受损 7
3.3 知情权受损 7
3.4 农民再就业困难 8
4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影响的原因分析 8
4.1 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8
4.2 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 9
4.3 农民自身存在局限 9
4.4 政府职能定位不当 9
5 降低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负面影响的建议 10
5.1 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10
5.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10
5.3 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11
5.4 完善农村法律援助机制 11
5.5 提高离地农民自身素质 11
5.6 有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16
1 引言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仍然被放置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而土地作为农民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给予重视。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依法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受让方的行为。在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只保留土地承包权,而且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户籍人口称为离地农民。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赚钱,再加上农地耕作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经营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频率也在不断地加快,但是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却经常受到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尤其是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报告中还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确立了“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奋斗目标,着重强调对于农民这类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而现实中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中央针对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也对富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民生保障为基点,深入贯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借鉴分析国内外处理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的经验和实地调研的现实情况,尝试指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离地农民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成因,以保护离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前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望加快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实现农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2 赣马镇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社会调查简介
赣马镇地处连云港赣榆区中部,属于典型的城郊镇。据统计赣马镇总面积87.93平方公里,其中农地面积较相邻的镇要多一些,大约有4465公顷,辖36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近十年时间,赣马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铁路即将修建完成、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攀升、各村的楼房逐渐立起,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关系日趋紧张,农地经营权流转带来的问题已经影响社会稳定。赣马镇地处城郊,因此成为改耕地建房、改耕地建厂房等的首选,问题较连云港赣榆区其他地方更为突出,进一步成为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在充分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随机对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100位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听取当地农民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看法和希望出台的解决对策,深入了解当地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实际情况。随后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结合实地访谈情况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更好的进行实证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整理出废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此外,问卷为采用匿名调查为研究对象保密且保证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仅用于论文数据分析,因此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存在一定的可信度。针对有效的90份问卷中对赣马镇农民的部分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表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随机抽样的90位调查对象中,53.3%为女性,大部分年龄在4160周岁之间,40周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几乎与土地没有关系,承包地都是父辈在经营,随着父辈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外,61.1%的调查对象的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16.7%的调查对象为粮食种植,14.4%的调查对象为水产养殖,赣马镇农民的基本情况和大多数农村相同,在农地耕种所得收入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时,传统的以耕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已经转换为外出务工为主,但是调查地区与众不同的是水产养殖所占比例比较高,水产养殖一般是承包农民的承包地,开挖水池,培育虾苗或者养殖对虾,这是调查地区的一大特色,而由此引发的流转问题也比较突出,并且解决难度较大,值得纳入研究的范围。有84.5%的农村家庭承包地面积在3亩以下,据调查对象介绍这只是他们的口粮田,不指望用来规模经营,而且只要还有劳动能力是不会轻易流转给别人的,由此看来农地的基本生活保障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接下来主要利用调查所得的数据对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不规范、离地农民法律认知匮乏、离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缺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