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中国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优化研究[20200511190407]
摘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即调整各项财政支出的数量,使其所占比重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有不同的职能,也就有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民生财政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与民生双注重的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开始。民生财政的构建从财政民生支出的结构转变开,本文重在对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其不足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引言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1.1 研究背景? 4
1.1.2 研究意义 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4
1.2.1.国外文献综述 4
1.2.2.国内文献综述 5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研究方法 6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6
1.4.1.可能的创新点 6
1.4.2.存在的不足 6
第2章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民生支出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6
2.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民生支出的基本状况 6
2.2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9
2.2.1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有失公平性 9
2.2.2教育支出结构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10
2.2.3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过低 10
2.2.4住房保障支出严重滞后 10
2.2.5,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压力大 10
第3章 发达国家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1
3.1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的经验 11
3.1.1美国 11
3.1.2日本 12
3.1.3德国 12
3.2对我国的启示 13
第4章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13
4.1控制其它经济事务支出,增加民生投入的规模 13
4.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4.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4
4.4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14
4.5完善财政住房保障支出制度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建设型财政开始转向民生型财政,民生建设与经济建设逐渐达到同一高度。由于国家财政支持的缺失,目前,住房、看病、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存在许多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迫在眉睫。
十七大中同样提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财政支出的研究重在收入这一方面,对于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的研究偏少。本文结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着重研究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现实意义
首先,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财政支出通过运用济贫救济支出手段,对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不仅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而且为公民创造了一个教育、医疗和福利方面的公平的平台。因此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更深层次的是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了基础。
同时,改善民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改善民生的基础就是充分考虑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科学发展观的准则是注重以人为本,这两者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所以说改善民生就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财政支出结构研究较早,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政府职能,从而对民生财政支出的重视程度也不行同,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凯恩斯学派的代表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应扩大公共工程投资;应增加福利开支;应该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研发以及旨在教育和培训劳动力的公共开支[22]。
弗里德曼则针对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凯恩斯主义对低收入者实行差额补助政策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政府规定最低收入指标为某个数额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这些低收入者。
马斯格雷夫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阶段,认为在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不同。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财政支出主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集中在治安、道路、交通、教育和卫生等公共产品方面;在发展的中级阶段,出现市场失灵时,要加大政府的投资规模,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成熟阶段中,财政支出重心由经济建设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支出为主[23]。
Toye认为财政支出的保障重点是良好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社会服务,如交通、通讯、电力和供水,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
GeoffreyJ.Wyatt用时间序列模型对 11 个国家和 30 多个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企业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了政府支出的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正面影响。在支出结构中,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支出对企业生产率有负面影响;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支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增长有负面的影响;国防支出对一些工业的生产增长有正的影响;教育支出理论上应该对经济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影响。
1.2.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重收轻支现象明显,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落后于国外一些国家,为数不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这方面。
关于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我国学者的理论主要有:安体富、马海涛等人认为应该减少行政支出,不断增加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与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朱青认为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必然要调整其支出结构,总量不变支量压缩的存量调整或者是增加支出的增量调整。项怀诚、艾洪德认为现阶段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方向是剔除市场竞争方面的政府资金,用于增加对政权建设、科教文卫和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项目的支出。刘学甫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卫生事业。郑功成认为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让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向民生,投向社会保障和国民福利。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国外学者对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学派观点比较多,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但是在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上有着共同的看法是:应加大公共产品支出、社会福利等社会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优化的背景、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民生支出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介绍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状况,从中分析出目前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发达国家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章分析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及经验,总结了三个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的共同之处,从中找到发达国家对我国民生财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四章,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总结分析前面三章的内容,找出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