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扶贫进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各种矛盾制约着贫困地区的发展。就贫困地区的乡村而言,基层政府的财力单薄、市场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还很低,还有原本就落后的交通条件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大了地区的贫富差距,使原本公共服务供给就不足的状况变得更严重。提高贫困地区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它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建成同步小康,缩小贫富差距。本文调查分析了湖南省贫困地区的D乡,对D乡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在我国政治体制、绩效考核制度、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工作尚有欠缺,因此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还存在工作人员缺乏服务供给动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欠缺、政府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较弱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贫困地区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针对上述症结,本文提出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多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支持农民参与供给过程,完善需求表达机制以及民主监督机制等建议,探讨贫困地区提升公共服务的破局之策和构建思路,指出今后扶贫战略更加应该注重均衡协调与公平,并提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的政策建议。 目 录
前 言 5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5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5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7
一、贫困与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 8
(一)基本概念分析 8
(二)理论基础:多中心治理模式 8
二、中国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现状概述 10
(一)贫困地区服务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不足 10
(二)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 10
(三)贫困地区政府供给主体能力弱 11
三、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12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制度 12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2
(三)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 13
四、基本公共服务减贫政策建议 14
(一)提升政府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14
(二)多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14
(三)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12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制度 12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2
(三)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 13
四、基本公共服务减贫政策建议 14
(一)提升政府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14
(二)多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14
(三)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 谢 19
前 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贫困县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严重影响着贫困县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在对待公共服务需求上,与其他非贫困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其次,贫困地区和沿海较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贫困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些缺陷表现在人力、设施和资金等方面,其中财力薄弱是关键因素。
我国贫困地区一般自然和社会资源都比较贫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恶劣。贫困地区基本上都处于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带,与经济发达地带距离较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加之基层政府的财力通常非常薄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贫困地区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拉大了地区贫富差距,使原本就公共服务供给落后的状况变得更严重。
对于贫困地区的乡镇政府来说,提高公共服务决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基层政府的行政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现状,探索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的薄弱部分,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可以直接反映我国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因此,分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研究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本选题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构建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直接服务于决策部门,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贫困和基本公共服务这两个概念是互相联系的,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通常易出现状况,而有效的反贫困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完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贫困和公共服务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研究成果丰富,一般分开论述,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国外研究现状
在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Tzannatos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教育投入了多少,足以可见教育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Kanbur提出,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均等,这是制约贫困地区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认为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会加剧中国现代社会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不公平。
在医疗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T.kessler and Bayliss,K.认为,拥有“健康”这个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可以保证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减少贫困。所以在公共服务的医疗方面,既可以将它作为研究该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指标,也可以作为投入运用到另外的公共服务项目当中。Mark Selden认为,由于中国社会十分忽视社会福利的建设,所以在未来几年内,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将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公平问题。
在基础设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Parker在他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缓解贫困压力的事例。Diao X通过对埃塞俄比亚的案例研究发现,农业在减缓当地的贫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农村地区的脱贫十分关键,另外提高安全饮用水的可得性是增加农村贫困家庭福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2.国内现状研究
在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刘修岩等学者通过分析贫困的发展程度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使农户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帮助这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贫困。汪三贵也认为,脱贫的一个关键出路在于教育。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教育和医疗这两种公共服务,农村的农村受教育程度高,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资本,使其成为打破贫困代代相传困境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世界银行2012年关于中国的报告指出,收入只是贫困的一个表现方面,中国的许多人都处于“近贫”状态,即不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和接受教育能力,测量一个地区的贫困发展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收入方面,农民应该能够接受到完善的教育服务和一系列完善的医疗服务。魏众认为,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补贴力度,中国的医疗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十分不均等,如果贫困地区的医疗制度能有所提升,那么该地的生产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在基础设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郭劲光,高静美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指出,影响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的数量以及质量。推进整村的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创新产业等能够使贫困人口收益。鞠晴江教授通过分析中国中西部山区农村的道路建设对该地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对脱贫具有重要作用,对减缓贫困具有直接贡献。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指标的研究,说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可以有效地促进贫困地
前 言 5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5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5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7
一、贫困与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 8
(一)基本概念分析 8
(二)理论基础:多中心治理模式 8
二、中国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现状概述 10
(一)贫困地区服务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不足 10
(二)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 10
(三)贫困地区政府供给主体能力弱 11
三、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12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制度 12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2
(三)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 13
四、基本公共服务减贫政策建议 14
(一)提升政府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14
(二)多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14
(三)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12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制度 12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2
(三)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 13
四、基本公共服务减贫政策建议 14
(一)提升政府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14
(二)多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14
(三)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 谢 19
前 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贫困县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严重影响着贫困县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在对待公共服务需求上,与其他非贫困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其次,贫困地区和沿海较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贫困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些缺陷表现在人力、设施和资金等方面,其中财力薄弱是关键因素。
我国贫困地区一般自然和社会资源都比较贫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恶劣。贫困地区基本上都处于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带,与经济发达地带距离较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加之基层政府的财力通常非常薄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贫困地区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拉大了地区贫富差距,使原本就公共服务供给落后的状况变得更严重。
对于贫困地区的乡镇政府来说,提高公共服务决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基层政府的行政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现状,探索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的薄弱部分,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可以直接反映我国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因此,分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研究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本选题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构建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直接服务于决策部门,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贫困和基本公共服务这两个概念是互相联系的,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通常易出现状况,而有效的反贫困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完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贫困和公共服务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研究成果丰富,一般分开论述,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国外研究现状
在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Tzannatos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教育投入了多少,足以可见教育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Kanbur提出,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均等,这是制约贫困地区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认为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会加剧中国现代社会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不公平。
在医疗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T.kessler and Bayliss,K.认为,拥有“健康”这个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可以保证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减少贫困。所以在公共服务的医疗方面,既可以将它作为研究该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指标,也可以作为投入运用到另外的公共服务项目当中。Mark Selden认为,由于中国社会十分忽视社会福利的建设,所以在未来几年内,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将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会影响社会公平问题。
在基础设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Parker在他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缓解贫困压力的事例。Diao X通过对埃塞俄比亚的案例研究发现,农业在减缓当地的贫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农村地区的脱贫十分关键,另外提高安全饮用水的可得性是增加农村贫困家庭福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2.国内现状研究
在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刘修岩等学者通过分析贫困的发展程度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使农户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帮助这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贫困。汪三贵也认为,脱贫的一个关键出路在于教育。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教育和医疗这两种公共服务,农村的农村受教育程度高,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资本,使其成为打破贫困代代相传困境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世界银行2012年关于中国的报告指出,收入只是贫困的一个表现方面,中国的许多人都处于“近贫”状态,即不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和接受教育能力,测量一个地区的贫困发展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收入方面,农民应该能够接受到完善的教育服务和一系列完善的医疗服务。魏众认为,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补贴力度,中国的医疗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十分不均等,如果贫困地区的医疗制度能有所提升,那么该地的生产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在基础设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方面。郭劲光,高静美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指出,影响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的数量以及质量。推进整村的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创新产业等能够使贫困人口收益。鞠晴江教授通过分析中国中西部山区农村的道路建设对该地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对脱贫具有重要作用,对减缓贫困具有直接贡献。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指标的研究,说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可以有效地促进贫困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