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附件)

摘 要青少年的厌学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负担过重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态。青少年的厌学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困惑着老师和家长。本研究尝试以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乡镇初中学生厌学个案,探究乡镇初中生厌学的深层次原因,并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厌学问题尝试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目 录
一、前言 1
(一)问题提出 1
(二) 研究意义 2
(三)概念界定 2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实施过程 3
(一)案例介绍 3
(二)接案 3
(三)预估 4
(四)计划 5
(五)介入 6
(六)评估 10
(七)结案 10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反思与建议 11
(一)社工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服务优势及经验 11
(二)社工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问题及不足 11
(三)完善社工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建议 12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前言
(一)问题提出
青少年的厌学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负担过重而产生的逃避学习的心态。青少年的厌学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困惑着老师和家长,这一情绪化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一直比较严重,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厌学的学生比例都在50%以上,甚至在有些地区,厌学现象已经隐性的转化为辍学现象,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及早发现厌学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厌学问题的。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在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针对厌学现象做出实务探索,丰富和充实关于厌学的理论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2.实践意义
首先,在当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厌学、辍学导致农村人才严重储备不足。研究厌学,有效的防止农村中学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辍学问题,有助于推动农村的发展。其次,研究中学生厌学也能够引起广大群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断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后,对厌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校氛围,使学生融入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去,让学生在积极健康中学习,在学习中茁壮成长。
(三)概念界定
1.厌学心理和行为
关于厌学,有不同的含义,众说纷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心理学学者认为,厌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负担过重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态。学生往往经历了由“不想学习”到“讨厌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共同存在的情绪反应,并不是某些或者某一部分人的特有问题。它是一种心理,是一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外化的不良行为。
2.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以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和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完善人格和自我, 增进其适应社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从而达到个人和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镇初中生厌学个案的实施过程
(一)案例介绍
1.案主的基本情况
张同学,男,13岁,汉族,初中一年级,父母务农,家庭条件一般。案主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的成绩属于中上等。语文成绩比较好,数学和英语也都在80分以上。喜欢体育运动,当过体育委员,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因为四年级的一次考试案主的数学和英语没有及格,语文成绩也考的较少,老师在课堂上询问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言语带有羞辱意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案主当时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从此之后就不爱学习,不喜欢老师和同学,成绩一直下滑。案主到了初中年级,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科都不及格。他上课不学习,爱睡觉,课上经常跟同学说话,不遵守上课纪律;下课和同样学习较差的男同学聚堆去男厕所抽烟。父亲在案主上初中后对他管束严厉,在他犯错时,经常对他进行打骂。
2.案主的家庭的基本情况
案主的父母平时比较忙,很少关心案主的学习和生活,案主在初中之前都是爷爷来接送案主上学和放学,案主与爷爷的关系比较好。案主还与其姐姐关系较好,但姐姐高中在城里住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父亲对案主的管教严厉,并且有家暴的行为,案主比较怕父亲,与父亲关系紧张。案主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案主的父母并没有特别关注案主的学习,案主最近的考试成绩父母并不知道,只是笼统的知道孩子学习差、考试不及格。
(二)接案
1.接案原因
笔者与乡镇初中教师接触较多,了解到厌学是学校里最普遍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便通过老师接触到厌学情况比较典型的个案张同学。由于张同学介入难度适中,存在学习成绩由好至差的变化,而且可以联络到家长面谈,于是尝试接案。
2.接案过程
在介入之前案主的班主任老师已经跟笔者谈了一些案主的情况,从而对案主的问题有了一些了解。第一次与案主主动交流时,案主爱答不理,主动躲开,逆反心理非常严重。通过第一次的经验,后来几次没有与案主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以免引起案主的反感,产生防备心理。第四次,笔者主动与案主交流了一些历史和语文的知识,当时,案主与笔者交谈的还挺顺利并没有产生反感。以后的访谈中,笔者都会主动地与案主沟通交流,协助案主完成作业,与案主一起打篮球、做一些游戏。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笔者对案主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结合父母和老师跟笔者反映案主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了解到了案主厌学行为的表现。笔者与老师、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开始介入,对案主存在的厌学行为进行矫正。
(三)预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