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20200511190638]
摘要:公务员是治理国家事务的主要主体,那么对该主体的工作能力、态度、成绩还有思想品格的考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核是否科学,有效,规范,全面,结果是否真实有效,都将直接关系着其他的各项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然后笔者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对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公务员考核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地区考核的基本现状,从中归纳出现状,指出不足,同时在借鉴考核相关的理论和其他有益考核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优化的策略,对四川西部地区公务员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公务员;考核;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2(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3
二、甘孜州公务员考核调研分析4
(一)对甘孜州公务员考核的调查研究概述4
(二)调查结果分析5
1.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务员考核的内容5
2.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务员考核的方法6
3.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务员考核的基本程序6
(1)对新录用公务员的考核程序6
(2)对一般公务员的考核7
(3)对领导干部试用期考核7
4.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务员考核结果的运用7
(三)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8
1.甘孜州公务员考核内容不具体8
2.考核的民主评议精神缺失9
3.考核的结果等次偏少10
4.甘孜州公务员考核对平时考核不够重视10
5.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10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优化策略11
(一)加强考核人员的培训11
(二)考核内容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11
(三)加大民主测评的力度13
(四)重视平时考核14
(五)丰富公务员的考核方法14
(六)进一步细化公务员考核结果的等次15
结语16
致谢16参考文献16
附录17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行政管理111班 陈艳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的不断进步,相应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公务员是治理国家事务的主要主体,是实施其他各项制度的依据与基础,是公务员制度的“中枢”。公务员考核作为必要管理手段之一,它一方面解决了“善任”和“知人”前提,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务员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考核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1]再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层政府的绩效和基层地区的经济,从而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因此改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利于西部地区各项事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稳定,有利于完善和建设更科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制度。甘孜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还刚刚起步,有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是特别完善,并且有关公务员考核的理论与经验也十分缺乏,难免会在制度本身以及运用方法上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对西部地区公务员考核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制度上的精心安排和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是激发西部地区人民政府有序运行、廉洁自律、公平行政、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仆形象以及提高办事效率的当务之急。并且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于培养依法选人用人,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研究法以及访谈法来进行调查研究的。文献研究法是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其贯穿于本文的全过程。笔者根据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该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信息,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方面借鉴了大量的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访谈法笔者得到原始数据,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甘孜州公务员考核的现状,同时,笔者也借鉴了其他在公务员考核方法的经验和总结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法,总结出来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要远远早于国内对公务员考核的研究。学者赫伯特西蒙和莱伦斯雷德在1938年出版的《市政工作衡量:行政管理评估标准的调查》标志着公共部门考核研究的开始。而且国外的学者主要是从公务员考核制度有效性的角度,对考核评估体系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例如,Cleveland(克莱弗兰德)和Murphy(墨菲)认为,有效性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因为考核的目标一般是笼统的,如果管理体系能够明确培训和开发需求,采用的准则更加具体化,那么不仅有助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同时也为设计出符合目标的考核体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伴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英美等国家掀起了一场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公共部门改革浪潮。这场运动始于英国,之后迅速地席卷了全球,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向和根本性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渐取代等级官僚制组织形式。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建立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有了一套针对公务员考核的法律,只是英国公务员的考核指标设计的公开性不尽人意,成为了公务员考核制度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当然各个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方面的法律,1973年美国的《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1993年的《戈尔报告》、《政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绩效与结果法案》等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务员绩效考核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达到全盛繁荣时期,关于公务员考核手段、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著作、文章大量涌现。当时西方学者对公务员考核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激发公务员积极性、推进政府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性有着普遍的共识,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技术层面对公务员考核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纳尔班迪教授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罗纳德克林德勒教授合作出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这是公务员考核领域中一部研究力作,将公务员考核放在政府改革和制度变迁的特定背景下进行了深入探讨,将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技术问题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政策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了当时美国公务员管理最新的发展趋势,概括了最新的观点、问题和争论,并列举了最新出现的典型案例。[3]在公务员考核的组织系统、作用机制和实施方法的研究方面,史蒂文科恩在其著作《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法”,他在书中指出通过明确的工作目标对公务员进行考核,能够全面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4]学者墨菲与克莱弗兰德也围绕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出公务员评估采用的准则要更加具体。卡普兰在《公共部门组织平衡记分卡》中提到一种新的方法: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让组织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与组织的战略相挂钩。这种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有利于让公务员设定可能、有效的目标,促使目标的达成,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目前美国普遍采用卡普兰的“综合测评体系”对公务员进行考核。[5]麦康基的人事管理思想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都强调组织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并且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对网络信息手段的应用和对现代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的改进和吸收上来。《政府未来治理模式》、《组织绩效管理》等杂志也有针对公务员考核提出一些比较全面的观点。这类学者特别强调了市民参与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市民参与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表1 康定县人民法院公务员年龄分布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