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附件)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它的日渐凸显并受到重视。民俗文化的功能体现于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精神上,民俗文化能够教化人心,对人们有精神上的启迪,当人们经历磨难时,能够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经济上,开发民俗文化,以民俗文化为基础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上,民俗文化能够维持社会秩序,增强人们的凝聚力。然而,近些年来,在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下,民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群众对民俗文化功能与重要性的认识,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很多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不仅难以更好的发展,有的甚至面临衰败的危险。民俗文化在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上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有居民对民俗文化了解程度不够,对民俗文化社会管理功能认知不足,社会与经济转型冲击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自身发展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些问题都导致民俗文化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对社会的引导作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民俗文化本身良莠不齐,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削弱了民俗文化功能,制度不全面等。本文在分析了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现状及原因后认为,推动民俗文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可以从民俗文化本身、社会及制度方面入手,转换社会发展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促进民俗文化功能有效发挥。关键词 民俗文化,社会管理,功能
目 录
1 引言 2
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现状 2
2.1 扬州民俗文化概述 3
2.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4
3 影响扬州民俗文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因素 6
3.1 民俗文化良莠不齐 6
3.2 社会转型冲击民俗文化 7
3.3 经济利益削弱民俗文化的功能 7
4 推动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途径 8
4.1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8
4.2 转换社会管理理念,借助民俗文化的力量 8
4.3 多措并举,多方参与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附录A 14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中华民族由愚昧向着文明迈进。民俗文化事项繁芜丛杂,从民间活动到上层建筑的各项制度,几乎都伴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关于民俗文化的分类,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各自的见解。在研究了已有文献资料之后,本文将民俗文化划分成五大类型,分别为社会民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礼仪民俗和语言民俗。这五个种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民俗文化的种类不同决定了它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以具体地民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民族性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民俗文化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获得群体认同并传承下来的,因此,民俗文化具有群体性。此外,民俗文化还具有地域性,象征性,寄托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领域,它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在文化领域,民俗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在经济领域,民俗文化创造着经济效益;在社会领域,民俗文化的维系、团结、教化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起了民俗文化热潮,多地开始成立民俗文化研究团体,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村,无论是在学术理论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有效的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近些年来,在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下,在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下,民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在民俗文化中开发出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资源,而很少关注民俗文化的内涵以及民俗文化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就目前各地建造的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来说,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现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以及歌舞,却少有提及民俗背后的深层意义。笔者认为,开发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并不是民俗文化工作的全部,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管理之间的联系,深刻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管理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利用民俗文化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服务。
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现状
本文根据论文主题对扬州当地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女性多于男性,据图1分析,男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64.29%;女生为35人,占总人数的35.71%。由图2可知本次调查对象中,25岁以下的村民有18人,占总人数的18.37%;26岁到35岁的有25人,占总人数25.51%的;36到45岁的村民有35人,占总人数的35.71%;46岁以上的村民有20人,占总人数的20.41%,年龄分布比较均衡。另外,被调查的居民学历主要在高中到本科之间,并且大部分居民都在扬州住了5年以上,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信。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向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部分学者进行访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扬州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居民对民俗文化在社会管理上的功能认知,以及对民俗文化发挥功能的建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置相应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和启示,从而总结有益的建议,提出促进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对策。
2.1扬州民俗文化概述
扬州民俗文化主要有五大类型,分别是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和礼仪民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扬州剪纸、扬剧以及扬州特有的园林及古建筑。扬州剪纸源自于唐宋时期,每逢立春时节,扬州人习惯用剪纸做成各式各样的花型,也会制作专门的样式用于祭奠先祖。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每一种绣花都有样板,这些剪纸样的艺人被称作“剪花样的”。扬州剪纸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剧以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研究价值。另外,扬州有多处民俗建筑,主要包括个园、和园、东关街、大明寺、东关古渡等,其中很多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风格的建筑反映了当年主人物质财富与精神需求,园林里秀美雅致的人居环境,体现了扬州人精致的生活方式。
扬州民歌也是扬州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部分。其中属邵伯秧号子和高邮民歌最为有名。高邮民歌最早源于新时期时代,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它既有苏南民歌委婉的特点,又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经典代表作有《数鸭蛋》、《高邮西北乡》,《我的家乡在高邮》等,其中《数鸭蛋》作为高邮民歌的代表,在上海世博会大放光彩。2008年,高邮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伯秧号子起源于古代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解乏助兴的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的邵伯秧号子内容更加丰富,有表达男女爱情的,也有传颂历史知识的,还有抒发人们感情的。
2.2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2.2.1居民对扬州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认为扬州的民俗文化目前主要包括古建筑圈和历史遗迹、饮食文化、手工技艺、民间歌剧四大类。有一半的居民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只是部分了解,大多数人只对当地的饮食文化及节日风俗了解,对于其他事项并不知晓,这明显反映出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不了解。72%的人表示他们会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参与方式是由上辈沿袭下来的,参与渠道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仅有42%的人表示他们有通过参观民俗文化展,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来参与民俗文化。由此体现了民俗文化在群众内心地位不高,民俗文化的深层意义未被挖掘,以及民俗文化参与渠道有待拓宽等问题。
目 录
1 引言 2
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现状 2
2.1 扬州民俗文化概述 3
2.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4
3 影响扬州民俗文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因素 6
3.1 民俗文化良莠不齐 6
3.2 社会转型冲击民俗文化 7
3.3 经济利益削弱民俗文化的功能 7
4 推动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途径 8
4.1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8
4.2 转换社会管理理念,借助民俗文化的力量 8
4.3 多措并举,多方参与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附录A 14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中华民族由愚昧向着文明迈进。民俗文化事项繁芜丛杂,从民间活动到上层建筑的各项制度,几乎都伴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关于民俗文化的分类,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各自的见解。在研究了已有文献资料之后,本文将民俗文化划分成五大类型,分别为社会民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礼仪民俗和语言民俗。这五个种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民俗文化的种类不同决定了它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以具体地民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民族性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民俗文化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获得群体认同并传承下来的,因此,民俗文化具有群体性。此外,民俗文化还具有地域性,象征性,寄托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领域,它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在文化领域,民俗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在经济领域,民俗文化创造着经济效益;在社会领域,民俗文化的维系、团结、教化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起了民俗文化热潮,多地开始成立民俗文化研究团体,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村,无论是在学术理论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有效的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近些年来,在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下,在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下,民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在民俗文化中开发出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资源,而很少关注民俗文化的内涵以及民俗文化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就目前各地建造的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来说,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现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以及歌舞,却少有提及民俗背后的深层意义。笔者认为,开发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并不是民俗文化工作的全部,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管理之间的联系,深刻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管理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利用民俗文化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服务。
2 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现状
本文根据论文主题对扬州当地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女性多于男性,据图1分析,男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64.29%;女生为35人,占总人数的35.71%。由图2可知本次调查对象中,25岁以下的村民有18人,占总人数的18.37%;26岁到35岁的有25人,占总人数25.51%的;36到45岁的村民有35人,占总人数的35.71%;46岁以上的村民有20人,占总人数的20.41%,年龄分布比较均衡。另外,被调查的居民学历主要在高中到本科之间,并且大部分居民都在扬州住了5年以上,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信。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向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部分学者进行访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扬州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居民对民俗文化在社会管理上的功能认知,以及对民俗文化发挥功能的建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置相应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和启示,从而总结有益的建议,提出促进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对策。
2.1扬州民俗文化概述
扬州民俗文化主要有五大类型,分别是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和礼仪民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扬州剪纸、扬剧以及扬州特有的园林及古建筑。扬州剪纸源自于唐宋时期,每逢立春时节,扬州人习惯用剪纸做成各式各样的花型,也会制作专门的样式用于祭奠先祖。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每一种绣花都有样板,这些剪纸样的艺人被称作“剪花样的”。扬州剪纸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剧以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研究价值。另外,扬州有多处民俗建筑,主要包括个园、和园、东关街、大明寺、东关古渡等,其中很多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风格的建筑反映了当年主人物质财富与精神需求,园林里秀美雅致的人居环境,体现了扬州人精致的生活方式。
扬州民歌也是扬州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部分。其中属邵伯秧号子和高邮民歌最为有名。高邮民歌最早源于新时期时代,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它既有苏南民歌委婉的特点,又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经典代表作有《数鸭蛋》、《高邮西北乡》,《我的家乡在高邮》等,其中《数鸭蛋》作为高邮民歌的代表,在上海世博会大放光彩。2008年,高邮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伯秧号子起源于古代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解乏助兴的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的邵伯秧号子内容更加丰富,有表达男女爱情的,也有传颂历史知识的,还有抒发人们感情的。
2.2扬州民俗文化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2.2.1居民对扬州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认为扬州的民俗文化目前主要包括古建筑圈和历史遗迹、饮食文化、手工技艺、民间歌剧四大类。有一半的居民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只是部分了解,大多数人只对当地的饮食文化及节日风俗了解,对于其他事项并不知晓,这明显反映出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不了解。72%的人表示他们会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参与方式是由上辈沿袭下来的,参与渠道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仅有42%的人表示他们有通过参观民俗文化展,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来参与民俗文化。由此体现了民俗文化在群众内心地位不高,民俗文化的深层意义未被挖掘,以及民俗文化参与渠道有待拓宽等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