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研究(附件)

2017年两会,三农问题依然是各级人大代表热烈讨论的重点话题,如何发展农村新经济、如何培养“新农民”等问题备受关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能够反映并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区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综合各方资源,发挥党中央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管理、执行作用,积极探索,提出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现有体制机制的研究探索,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同时比较分析了韩国新村运动中文化建设的可取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有体制机制。关键词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现状 1
2.1 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存在的问题 1
2.2 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2
2.3 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问题的成因 3
3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5
3.1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分析 5
3.2 韩国新村运动中文化建设的成功启示 7
4 建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新体制机制 8
4.1 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 8
4.2 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机制 9
结 论 12
致 谢 13
注 释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农民群众依托血缘、亲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政治、经济、管理、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被称为农村社区。从根本上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同时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可以帮助农村实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
在党委和各级政府热切关注农村发展的背景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热点。我国农村社区地域广袤,相对于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小,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在文化建设上的难度更大,因此党和政府的领导、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做好铺垫。
2 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现状
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培养“新农民”、共绘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都离不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实现农村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新面貌的有效建立,同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需求,党和政府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
“六五”计划以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很大,农家书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立,这些设施为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多种选择,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指数。但在优异成绩的背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际运营中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要实现文化强民、文化致富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1 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体制存在的问题
2.1.1宏观管理体制存在政府职责不清
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主导农村社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是我国现有宏观管理体制的表现形式。政府习惯以自己有什么就给农村居民提供什么的方式办文化,而忽视了农村社区文化的自身规律和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在脱离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传统管理体制下,政府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拥有着绝对的决策权。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既是“船长”,又是“水手”,既是文化的管理者、又是文化的组织承办人,而且管办混淆、职责不清。
2.1.2文化财政供给体制存在资金短缺
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发展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工程,包含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新农民”文化素质的教育培训、文化产业的推动和升级等多个方面,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呈现一元化的特点,发展动力和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导致农村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难题。一方面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严重的“钱不够花”现象,上级政府和自身财政无法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上级领导部门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不能合理分配、有效利用现有的建设资金。单纯为了GDP和个人政绩,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谈、政府一手包办,限制外来投资,赚取财政收入;而应当由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创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则因为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而长期投入不足、受尽冷漠。
2.2 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2.2.1薪酬激励机制失灵
建设农村社区文化是我国实现经济新增长的大势所趋,它的时代性特点决定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社区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薪酬待遇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农村文化建设专业岗位人才普遍缺失。
基层工作人员不以工作成绩定工资的薪酬发放模式极大打压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理念影响行动,在“一刀切”的工资发放模式下,很多基层自治组织的文化工作者保持着一种群众先要求、我再服务的不良工作作风。缺乏竞争的工作环境致使文化工作者埋头于简单的基础性事务,不积极、不主动、不创新,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创新不足、服务形式单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缺少吸引力。[1]
虽然“新农村”建设近几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农村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与城市相比依然相差甚大。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和城市大规模向农村选拔基层工作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文化工作者对现有薪资不满,把农村的工作岗位当做是一个迈入城市的跳板,专业岗位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