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的史诗品格

论白鹿原的史诗品格[20200101174334]
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要具有史诗品格,首先在表现历史内涵方面是宏大和丰富的,其次,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和渲染上有着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还能够集中塑造出性格鲜明,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作者陈忠实在构思这部作品时,以独特的历史视角观察这个关中腹地,史诗般地描绘出了中国农村在清末到解放初期这段时期的家族秘史,民族的心史,也写出了秦川大地百姓的生活史。《白鹿原》是一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满的艺术构想的现代现实主义作品,从特殊的历史角度审视这部文学巨作,感受陈忠实带给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感知作者藏在这部作品里的人的灵魂、精神的企盼、命运的呐喊,才能真正意义上读懂作者的良苦用心。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白鹿原,史诗品格,历史,文化,艺术构思
目 录
1 引言 2
1.1 创作历程 2
1.2 小说背景 2
2 关于史诗品格 3
2.1 史诗品格的内涵 3
2.2 《白鹿原》史诗品格的构建 3
3 特殊的历史视角 5
3.1 以小见大窥探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5
3.2 家族史、民族心史和复杂的人性史 5
4 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6
4.1 小说的历史内涵 6
4.2 小说的文化内涵 6
4.3 小说彰显出史诗品格 7
5 丰满的艺术构思 7
5.1 梦幻般的构架 8
5.2 命运交响曲 9
5.3 诗意的光辉 10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陕西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跟读者见面了,这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抢购并争相传阅的热闹场面可以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了。虽然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作者是抱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来构思《白鹿原》这部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满的艺术构思为一体,且具有史诗品格的优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研究《白鹿原》这部鸿篇巨制,了解作者创作的心灵史,才能真正领悟其史诗般品格的内涵,从而解读《白鹿原》这一作品的深刻内涵。
1.1 创作历程
《白鹿原》作为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谓是倾注了他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作者很早就萌生了写作长篇的想法,但鉴于“对长篇的写作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甚至不无畏怯和神秘感”,[1]陈忠实一直没有仓促动笔。直到完成了第九个中篇小说,一种不可抗拒的思绪涌上心头,构思长篇的火苗已在心中熊熊燃起,几乎等不及兑现完成十篇中篇之后动笔长篇的承诺,在中篇小说《兰袍先生》完成之后,随着一个重大命题在脑海里成形,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并构思长篇的想法便一发不可收。
在创作初期,陈忠实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搜集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温习中国近代历史、探索艺术手法、查阅大量的乡土资料、文献,加上一直以来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积累,还有作者自身的文字造诣及生活经验、乡土传说,厚积薄发,作者终于开始了《白鹿原》的创作。每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陈忠实在开始创作时,为了使自己“沉静”下来,严格遵守“三条约律”,即“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已往作品的评论,一般不参加那些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2]作者躲开喧嚣的城市,待在静谧的乡村,倚靠着白鹿原北坡,完成了几十万字的文稿。在创作遇到瓶颈之时,他就换个环境透透气,然后继续埋头苦干。在历时8个月后,《白鹿原》的创作终于在陈忠实的辛勤伏笔劳作下落下帷幕。
1.2 小说背景
《白鹿原》以清末到建国之初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叙写了关中地区白鹿两大家族的兴衰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命运变化。小说用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件件历史事件把人物的命运串连起来,写成了一部悲欢离合,风起云涌,跌宕起伏,变化无常的白鹿原生命史。
以白氏家族为代表的白嘉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统家族族长式人物,他顽固、守旧,一辈子守着自己家的土地,暗中与鹿家较量,但又不失仁义和道德的厚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鹿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鹿子霖精于算计,却在换取风水宝地的事情上被白嘉轩做过的唯一件“不义”的事情给算计了,最终落下个悲惨下场。白鹿两家的后代都是那一段重大历史时期白鹿原各个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白孝文、白灵、鹿兆鹏、鹿兆海他们的命运跟那个大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长工鹿三勤勤恳恳在白家做了一辈子活,有着传统中国受压迫农民阶级的特点,他代表着忠厚的劳动人民形象,同时也与白嘉轩成为义交。但其长子黑娃却与父亲的秉性截然不同,他挣脱束缚,向往自由,代表了那个时代觉醒的一个阶层。他和田小娥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田小娥与其他人的复杂的男女关系,也造成了她惨死在黑娃父亲刀下的悲惨结果。
小说中的朱先生是贯穿于始终的一个智者的形象。他是中国传统圣人和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能未卜先知,能预料许多事情。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神,是白鹿原上精魂所在。
2 关于史诗品格
2.1 史诗品格的内涵
所谓史诗,当今学者普遍认为,一方面,作品要有“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能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概括;另一方面,“作品是充分艺术化了的, 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尤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创造上, 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闪射着富有启示的诗意的光辉。”[3]所以我们认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要具有史诗品格,首先在表现历史内涵方面是宏大和丰富的,其次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和渲染上艺术概括力很强,能够精简、集中地塑造出性格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样,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复杂的人性及人物命运,丰满的艺术构架,才能成其为史诗品格。
2.2 《白鹿原》史诗品格的构建
《白鹿原》这部近五十万字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时间跨度大,包含了从清末到解放初期半个世纪多的历史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关中地区白鹿原这个地方,白、鹿两大家族的兴衰变迁,以及相关人物在大历史背景下的命运变化。陈忠实能在五十万字里浓缩半个世纪的历史,把这个小地方的小人物、小事件恰如其分地放在一段历史洪流中,展示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并在小说中塑造出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说《白鹿原》所包含的历史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陈忠实在《白鹿原》里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内涵也是十分浓郁的。首先,在地域文化方面,小说描写了陕西关中地区的人文、风俗、地貌文化,这些文化元素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区别于其它地区文化。小说融这些特色文化于具体情节中,使得作品更具特色和趣味。此外,对于象征儒家文化正面价值的白嘉轩维护“仁义”和道德理想的艰辛历程的刻画,以及对朱先生圣贤人格的塑造,加上对以鹿子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负面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待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构成了作者的文化忧虑和文化思索。作品在对家族史的构架过程中,充满了文化、风俗等内容,使得《白鹿原》的史诗品格更加凸现出来。
在小说的艺术构架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系列人物悲剧命运的塑造上。作品主要塑造了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族“封建宗法社会的卫道者”[4]形象,鹿子霖的算计别人最终却反被算计,落魄而亡的悲剧形象,以朱先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层面理想人物形象,还有鹿三根深蒂固的忠仆思想与黑娃的反叛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构成的悲剧结局,以田小娥、白灵、鹿冷氏为代表的女性悲剧形象等等。其次,在《白鹿原》的结构层面,作者把家族叙事与历史事件精巧地融和到了一起,使得小说像用心织出来的一张网一样,纵横交错有致且整个情节主线清晰。虽然小说的时间主线长达半个世纪,在这样大的历史跨度之下能把人物、事件清晰地呈现出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再次,语言的特点也给这部小说添色不少。《白鹿原》通俗易懂而且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语言,把半个世纪里错综复杂的故事和较多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用陈忠实的话来说是使用了“高密度语言”[5]形式,使得小说不至于太长。“《白鹿原》是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长篇创作领域所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咀嚼、深入批评。”[6]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小说散发出诗意的光辉。白鹿是贯穿小说主线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是白鹿原的精魂。与之相关的人物有白鹿的化身——白灵,以及洞察白鹿精魂的朱先生。此外,还有一些象征意象,如飞蛾、白狼、鏊子等,让我们在看到这些符号出现的时候,感叹相关人物的悲剧命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