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仪在公关中的运用

论礼仪在公关中的运用[20200101174045]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系统中,每个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在广泛的、频繁的社会交往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掌握和运用公共关系礼仪,对公关人员、社会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礼仪是公关人员取得成功的"利器”,是公关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掌握和运用礼仪成为现代公关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本论文从礼仪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礼仪与公关的关系出发来阐述礼仪在公关中的运用,并指出礼仪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最后给出提升礼仪在公关中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礼仪,公共关系,运用,途径
目 录
1 引言 1
1.1 礼仪的含义 1
1.2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2
1.3礼仪与公关的关系 3
2 礼仪在公关中的运用 4
2.1 公关人员礼仪 4
2.2公关日常礼仪 6
2.3公关活动礼仪 12
2.4 国际关系礼仪 16
3 礼仪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 17
3.1对公关人员的作用 17
3.2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18
3.3对社会的作用 18
4 提升礼仪在公关中运用的途径 18
4.1提高公关人员素养 19
4.2提升组织礼仪意识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引言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体系中,每个社会组织和个体都需要在广泛的、频繁的社会交往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就拿公共关系与礼仪来说,公共关系在本质上虽不是张三与李四的个体关系,但总是表现为某个公关人员与某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即公共关系活动最终是以具体的人的活动为中介而实现的。这种活动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身上,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规范,自然会渗透于这种接触和交往中。因此,对于礼仪的掌握和运用,对公关人员、社会组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礼仪的含义
所谓礼仪,主要指礼节和仪表。首先,从礼节方面看,传统道德很重视交往的礼节要求,提出了许多接人待物的交际规范,如恭敬诚恳,善良宽容,礼尚往来;其次,从仪表方面看,传统道德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人的容貌、坐卧、衣冠、饮食、行为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在礼学体系中,礼仪是有形的,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际活动中,包括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祭祀、各种灾害祈祷、军队征战、科举考试、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几乎囊括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因为法庭是庄严的,在中世纪法国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将“法庭须知”印在或写在一张长方形的证件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作为通行证。上面记载着进入法庭应遵守的事项,使法庭活动的参加者遵守法庭的行为准则。后来,在其他各种公共场合也都规定了相应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公认。礼仪一词导入英文后,扩大了原先的含义。英文礼仪eitquette或protocol,是指由于良好的教育或有关权威的规定在社交或正式场合应遵守的规矩。于是,法庭通行证演变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共同行为准则。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有意无意的用一些象征性的动作来表达他们友善的意向和感情。古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有的后来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习惯,并且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不同地区间联系的手段。这种习惯与手段,便是礼仪的雏形。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礼仪早已浸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企业之间、团体之间的各项活动,无时无刻离不开礼仪。可以说,礼仪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媒介。
1.2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1.2.1 礼仪的特点
1.2.1.1礼仪的时代性
礼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礼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经济活动的大量出现,礼仪已浸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1.2.1.2礼仪的国际性
礼仪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共同遵守的特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可以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准则。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形成的具体礼仪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言行文明礼貌等这些基本的原则和礼节,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1.2.1.3礼仪的民族性
礼仪作为群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具有诸多共性的同时,也有许多较为明显的民族差异。如东方人和西方人见面都有握手的习惯,但东方人见面时还习惯拱手鞠躬等,而西方人则喜欢拥抱接吻等。东方民族表现比较含蓄、儒雅,而西方民族则表现为率直、开放。东方民族重视亲情和血脉,强调共性,礼尚往来;而西方民族则以简单实用为准则,崇尚个性自由,提倡人人平等,积极参与竞争。
1.2.1.4礼仪的继承性
礼仪的出现、形成、发展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经过不同时代一步步去粗取精,经过历代演变发展而来的。某种礼仪一旦形成,就成了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礼尚往来等一些反映民族传统美德的礼仪,都会传承发扬光大。
1.2.2礼仪遵循的原则
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仪是由人们长期继承、发展、完善起来的,并为人们所认可所遵守着。在礼仪中,人们普遍应遵守下列几项原则:
1.2.2.1尊重原则
在各种场合和各种类型的交往过程或活动中,人们必须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尊重对方的人格。不要有意伤害和侮辱对方,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尊严和自尊,以恰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格,不卑不亢。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由于民族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更应该知己知彼,既要尊重对方的尊严和利益,又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格,彼此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1.2.2.2遵守原则
礼仪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生活而形成和存在的原则,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它,去严格执行和遵守它。如果违背了礼仪规范,就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1.2.2.3自律原则
在交往中,当你期望对方怎么尊重和对待你时,自己应该首先这样尊重和对待对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道理
1.2.2.4适度原则
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时,现代礼仪强调恰当的把握一个“度”。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都应把握好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人们彼此间的感情尺度,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要始终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1.3礼仪与公关的关系
我们知道,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和组织都在自觉的充当着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在有意无意的从事着公共关系的活动。尽管从定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或管理职能。但是,这里的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或组织与群体这些关系,在更多时候是与个体关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公共关系在本质上虽不像张三与李四的个体关系,但总是表现为公司中某个公关人员与公众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即公共关系活动最终是以具体的人的活动为中介而实现的。即使撇开公共关系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效果不说,只就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与接触,礼仪成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规范渗透于这种交往和接触中也就自然而然了。公共关系的目标就是要处理一个社会组织本身同其他多种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同多种公众的关系,以扫除彼此间的障碍,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目的,为组织在公众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组织良好形象的树立,很显然,又最先以实现这种目标的人通过某种手段和活动内容来实现的。这样,公关人员的形象无疑在自觉不自觉的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并影响到公关活动的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