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性化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基于平江社区的调查分析2

社区人性化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基于平江社区的调查分析2[20200415193155]
摘要
社区人性化管理是指一切为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认真并富有创造性地参与社区的管理,使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社区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社区居民个人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居民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二是注重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三是要从各方面加强在社区人性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四是制定评价社区管理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平江区在社区人性化管理水平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如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区人性化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社区的人性化服务功能;搞好居民自治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社区管理人性化管理社区人性化管理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研究方法和思路2
1.3国内外社区管理现状分析2
2、社区及社区人性化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6
2.1社区管理的相关概念6
2.2社区人性化管理的概念6
2.3社区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7
2.4社区人性化管理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8
3、社区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0
3.1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给社区人性化管理带来了挑战 10
3.2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不匹配10
3.3社区管理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不健全11
4、社区人性化管理的对策性探讨 12
4.1改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12
4.2增强社区的人性化服务功能12
4.3搞好居民自治 13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社区管理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相当复杂的范畴,它伴随着社区的发展而兴起。社区和社区管理的研究始于国外,现已积累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
社区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社区管理的基础之上,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因素,对社区进行管理。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的社会学者才开始渐渐对城市社区管理进行理论探讨。这是我国社会整合模式转换的要求,并且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因此,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加强和完善社区人性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而创建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这也是完善社区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前,我国的社区管理方式在发达地区显得比较成熟一些,而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则显得落后一些。即使在发达地区,社区管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忽视“人”-----即社区居民是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管理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因为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以社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社区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实例,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角度,探讨社区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让社区提供令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社区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初步的成就,其管理模式有行政侧重型,自治型,以及混合型等,但不管何种管理模式的哪种管理主体,管理方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并分析国内外在社区管理和社区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论和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在本课题的框架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论述。
1.2.2 非结构式访谈法
对平江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不设计问题和调查表以及问卷,只对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平江区社区居民围绕着我所调查的主题深入交流,记录下自己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1.2.3系统研究法
结合现代管理学、社区管理学、人本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实际地陈述现阶段社区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给出对策和建议,来建设更美好的社区。
1.2.4研究思路
以社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社区人性化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社区人性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多角度,结合相关实证例子,分析社区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让社区提供令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1.3国内外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1.3.1国内学者在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既适应了历史潮流的需要,又对目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和谐社会是构建小康社会的基础,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显得刻不容缓,它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要建设和谐社区,就必须要加强社区的人性化管理,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改善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强社区的人性化服务来缓和社区之间的各种矛盾,营造令人满意的和谐社区。由于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以及社区建设时间段、经验不足,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社区的人性化管理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加以巩固和完善。
从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角度出发,林文丹认为,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在社区方面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之下,基层社区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社区进行管理以促进社区的繁荣与稳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缓和当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同时能让农民工享受到更多的社区福利待遇。这种思想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它视外来务工者为当地社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来“抢饭碗”的廉价劳动力,从而真正体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性化关怀。
胡建锋认为,现代化的社区管理思维应该从本质上体现人性化的内涵,它不是把人当做手段,而是把实现人的价值作为社区管理的目的。这种思维理念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当前社区发展的核心,这种做法适应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社区的组织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职能的人性化细作上。他同时还强调社区自治的重要性,但只有通过之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社区的居民自治,这也同样说明了加强社区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一文中,谢婷婷强调了在社区人性化管理建设中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须要将法制化与人性化管理理念相结合,建立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必须注意的是,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是社区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对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社区在人性化管理中不能漫无目的的展开管理活动,只有从法制层面上对社区的人性化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社区才能够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健康地发展。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宪法以及全国性法律层面制定和完善社区人性化管理的法律体系。为了适应社区人性化管理这样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系统,社区人性化管理才能有序展开。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法律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派出机构,是与社区群众的关系最密切的组织,其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如何执法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除了严格执法外,还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这里不是指单纯讲人情,而是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社区成员从心里面认同这种管理方式,能充分地感受到社区带给人们的温暖,社区居民会积极地自愿配合执法人员执法,将自己投身于社区建设中去,这样的社区才有群众基础,其发展才更有动力,这种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才更加充满活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