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泰兴市H镇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以泰兴市H镇为例 1
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1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
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以泰兴市H镇为例 4
3.1 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 4
3.2 运转资金严重不足 4
3.3 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4
3.4 缺少政府有力的扶持 5
3.5 管理混乱,规范性差 5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4.1 法律地位不明确 6
4.2 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6
4.3 组织成员素质较低 7
4.4 具有合作精神的专合组织带头人稀缺 7
4.5 多头管理 7
5 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问题的对策研究 8
5.1 确立明确的法律地位 8
5.2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8
5.3 提高对专合组织的认识 9
5.4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9
5.5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附 录 A 15
附 录 B 17
1 引言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能很多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概念不是很清楚,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指“农民自愿参加的,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党的这一重大决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农业属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还不成熟,并且市场风险大,使得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成为现阶段最艰巨的任务。笔者对泰兴市H镇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发展规模普遍很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组织经营管理不善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以泰兴市H镇为例
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泰兴市H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兴办的,一开始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存在。当时的合作组织由于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专业的人才指导和科学的配套措施,导致合作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和数量都有待扩大,在经济发展上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进入本世纪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政府开始介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引导和扶持,取得了较快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镇完成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2个,工商登记的入社农户数达351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对于调整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整体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行业分布多样化。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开始出现,行业分布逐渐宽泛,覆盖林牧副渔等众多领域,传统的种植业门类齐全,涉及粮食,蚕桑,棉花等多个门类,还有少部分养殖业,涉及羊、猪、禽等养殖。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的合作领域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较大的有钱洪山羊养殖合作社,采用科学养殖,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羊棚全部是钢架结构,羊的活动空间大,空气流通好,羊就不容易生病,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薛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农户种地成本下降了,村集体收入上去了,被喻为薛庄村的下蛋母鸡。
第二,农民利益联结日趋紧密。H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出资形式建立,将农民之间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和技术等参股,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经济共同体, 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对于降低合作组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徐如学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其8万元资金由入社的20余户社员出资入股。
第三,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全部注册登记。全区32个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在工商局注册,注册登记比例达到 100%。 二是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章程的达到80%, 成立成员 (代表) 大会的达70%, 负责人由选举产生的达到80%, 建立利润分配制度的达到 20%。
第四,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从收回的50份问卷中关于农民2015年营业额的数据统计中可看出,80%的农民年营业额在10万以上,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使得发展取得了初步效果,也推动经营模式向产业化发展。一是促进了农业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结构的调整,合作组织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给农户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服务,共同调整并完善产业结构;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产量也有所提高;三是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都是相关专业人士,掌握在手上的市场资源丰富,最大的优势就是自身市场信息灵活,销售渠道稳定,他们带领农民发展,找到好的适销对路,对外销售高质量的农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研究方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50名社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八个专合组织主要管理人进行深入访谈,拟定好相关的提纲,运用访谈的技巧如倾听、澄清等等,深入探究如何解决专合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
2.2.2 资料收集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CNKI数据库以及Google等搜索引擎,查阅相关书籍,对国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学术文献作了比较全面的整理,为后续的理论分析、访谈提纲、文献述评作准备,并且能在访谈前做好准备资料,增加访谈深度。
2.深度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通过上述文献分析之后,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资料进行对比、综合、归纳,并探究专合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拟定大体的访谈提纲,随机选取八位专合组织主要负责人,在访谈过程中可以运用非结构式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对访谈对象的特殊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抓住与问题相关的关键点做深入探究。一个访谈会分阶段进行,每个访谈对象4到5次为宜。然后每一次都对访谈资料进行总结、提炼,最后得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结论。还有50份问卷发放给社员,社员几乎都是40到50岁的农民,大部分农民有能力自主填写,小部分不识字农民由笔者现场指导,现场全部收回,无作废问卷。
[3] 孔祥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0):1-5
1 引言 1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以泰兴市H镇为例 1
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1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
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以泰兴市H镇为例 4
3.1 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 4
3.2 运转资金严重不足 4
3.3 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4
3.4 缺少政府有力的扶持 5
3.5 管理混乱,规范性差 5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4.1 法律地位不明确 6
4.2 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6
4.3 组织成员素质较低 7
4.4 具有合作精神的专合组织带头人稀缺 7
4.5 多头管理 7
5 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问题的对策研究 8
5.1 确立明确的法律地位 8
5.2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8
5.3 提高对专合组织的认识 9
5.4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9
5.5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附 录 A 15
附 录 B 17
1 引言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能很多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概念不是很清楚,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指“农民自愿参加的,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党的这一重大决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农业属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还不成熟,并且市场风险大,使得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成为现阶段最艰巨的任务。笔者对泰兴市H镇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发展规模普遍很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组织经营管理不善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以泰兴市H镇为例
2.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泰兴市H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兴办的,一开始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存在。当时的合作组织由于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专业的人才指导和科学的配套措施,导致合作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和数量都有待扩大,在经济发展上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进入本世纪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政府开始介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引导和扶持,取得了较快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镇完成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2个,工商登记的入社农户数达351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对于调整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整体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行业分布多样化。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开始出现,行业分布逐渐宽泛,覆盖林牧副渔等众多领域,传统的种植业门类齐全,涉及粮食,蚕桑,棉花等多个门类,还有少部分养殖业,涉及羊、猪、禽等养殖。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的合作领域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较大的有钱洪山羊养殖合作社,采用科学养殖,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羊棚全部是钢架结构,羊的活动空间大,空气流通好,羊就不容易生病,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薛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农户种地成本下降了,村集体收入上去了,被喻为薛庄村的下蛋母鸡。
第二,农民利益联结日趋紧密。H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出资形式建立,将农民之间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和技术等参股,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经济共同体, 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对于降低合作组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徐如学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其8万元资金由入社的20余户社员出资入股。
第三,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全部注册登记。全区32个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在工商局注册,注册登记比例达到 100%。 二是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章程的达到80%, 成立成员 (代表) 大会的达70%, 负责人由选举产生的达到80%, 建立利润分配制度的达到 20%。
第四,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从收回的50份问卷中关于农民2015年营业额的数据统计中可看出,80%的农民年营业额在10万以上,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使得发展取得了初步效果,也推动经营模式向产业化发展。一是促进了农业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结构的调整,合作组织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给农户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服务,共同调整并完善产业结构;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产量也有所提高;三是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都是相关专业人士,掌握在手上的市场资源丰富,最大的优势就是自身市场信息灵活,销售渠道稳定,他们带领农民发展,找到好的适销对路,对外销售高质量的农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研究方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50名社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八个专合组织主要管理人进行深入访谈,拟定好相关的提纲,运用访谈的技巧如倾听、澄清等等,深入探究如何解决专合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
2.2.2 资料收集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CNKI数据库以及Google等搜索引擎,查阅相关书籍,对国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学术文献作了比较全面的整理,为后续的理论分析、访谈提纲、文献述评作准备,并且能在访谈前做好准备资料,增加访谈深度。
2.深度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通过上述文献分析之后,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资料进行对比、综合、归纳,并探究专合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拟定大体的访谈提纲,随机选取八位专合组织主要负责人,在访谈过程中可以运用非结构式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对访谈对象的特殊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抓住与问题相关的关键点做深入探究。一个访谈会分阶段进行,每个访谈对象4到5次为宜。然后每一次都对访谈资料进行总结、提炼,最后得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结论。还有50份问卷发放给社员,社员几乎都是40到50岁的农民,大部分农民有能力自主填写,小部分不识字农民由笔者现场指导,现场全部收回,无作废问卷。
[3] 孔祥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0):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