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定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定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200501125035]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ologit模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保障状况及服务发展状况。在研究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过程中发现购买者的经济条件和供给者的服务提供是工作开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性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价格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每小时25元相对偏高。
关键词:居家养老;定价;需求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回顾 2
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3
(一)数据来源 3
(二)描述性统计 3
(三)假说的提出 3
(四)基于Ologit模型的分析 4
四、居家养老服务定价研究 6
(一)供给角度 6
(二)需求角度 7
五、结论与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居家养老方式自出现之后就受到很多学者和政策实施者的关注,研究者均指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科学性及可实施性[1,2]。姚远(2008)提出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不是权宜之策[3],李本公(2007)认为居家养老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4]。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而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多数需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而2013年南京市政府印发的《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将其命名为社区居家养老(本文中简称“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社区为纽带,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需求的活动。
《办法》对养老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规定,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根据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本人条件的不同,分为政府购买服务和自费购买服务两种类型。并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和政府购买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此政策指导下,南京市加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工作。
那么,当前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到何种程度?老年人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笔者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开展了调查并进行研究。
本文重点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南京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探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过Ologit模型探究老人为何会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第四部分对居家养老的定价进行了研究,这主要是基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价格困境;同时定价问题也是居家养老服务核心问题,此部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价格进行探究,将本文的研究问题进行进一步推进;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学者,主要从需求者和供给者两个角度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探究。从需求者角度,即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者方面,Pillipson(1992)认为照顾者支持小组对于协助家庭成员非常有用[5]。而在国内2000年就有学者对江苏省4个地区110名老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证明大多数老人偏向于居家养老,同时其他养老方式当前已经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老年人在居住问题上仍是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同时对工作机会也存在一定的需求。而就服务项目而言,最渴望得到的是护理和照料服务、医疗服务、提供便民维修服务及老年精神文化活动[6]。
老龄群体作为社会养老政策成效信息的感受者,对政策解决问题的结果与公平程度有切实体会,其意愿反映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政策对象的要求,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7]。因而当前不少学者将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上。Leung,J.B(1997)研究发现老人的子女是主要照顾者,很多国外的研究都指出除了配偶以外,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顾者以及支持来源,而且女儿在照顾方面比儿子多[8]。龙书琴、风笑天(2007)对江苏省四个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未来居家养老的形式将更趋多样化,并出现分而不离的新的居家养老模式。同时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年老时是否愿意依靠子女赡养与年龄,个人收入呈现显著性的影响关系[9]。牛喜霞(2013)以淄博张店区为例对城市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自身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主要受月收入状况的影响[10]。胡宏伟等(2011)对全国东、中、西部的居家养老代表性省市包括浙江宁波、河北保定、辽宁大连、河南洛阳等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提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喜爱程度、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等因素会对其需求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11]。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会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初炜(2007)研究发现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医疗保障、是否拥有养老金[12]。
而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面临诸多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困难,如缺乏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缺乏人才等,而组织开展活动和组织自身发展的经费缺乏是最普遍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和缺乏经费具有密切关系[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面临着政府补贴少,志愿者队伍失灵等一系列问题[14]。养老服务定价机制问题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与关键。以杭州为例,当前养老服务定价存在着定价脱离成本补偿原则、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双轨制、政府购买服务定价偏低、养老服务定价缺乏分级评定标准等问题[15]。但是当前对居家养老服务定价的实地研究则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首先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选择,其次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现实发展状况由表及里分析当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矛盾焦点——价格问题,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和检验,探究价格的合理性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ologit模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保障状况及服务发展状况。在研究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过程中发现购买者的经济条件和供给者的服务提供是工作开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性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价格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每小时25元相对偏高。
关键词:居家养老;定价;需求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回顾 2
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3
(一)数据来源 3
(二)描述性统计 3
(三)假说的提出 3
(四)基于Ologit模型的分析 4
四、居家养老服务定价研究 6
(一)供给角度 6
(二)需求角度 7
五、结论与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居家养老方式自出现之后就受到很多学者和政策实施者的关注,研究者均指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科学性及可实施性[1,2]。姚远(2008)提出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不是权宜之策[3],李本公(2007)认为居家养老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4]。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而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多数需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而2013年南京市政府印发的《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将其命名为社区居家养老(本文中简称“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社区为纽带,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需求的活动。
《办法》对养老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规定,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根据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本人条件的不同,分为政府购买服务和自费购买服务两种类型。并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和政府购买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此政策指导下,南京市加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工作。
那么,当前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到何种程度?老年人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笔者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开展了调查并进行研究。
本文重点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南京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探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过Ologit模型探究老人为何会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第四部分对居家养老的定价进行了研究,这主要是基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价格困境;同时定价问题也是居家养老服务核心问题,此部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价格进行探究,将本文的研究问题进行进一步推进;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学者,主要从需求者和供给者两个角度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探究。从需求者角度,即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者方面,Pillipson(1992)认为照顾者支持小组对于协助家庭成员非常有用[5]。而在国内2000年就有学者对江苏省4个地区110名老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证明大多数老人偏向于居家养老,同时其他养老方式当前已经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老年人在居住问题上仍是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同时对工作机会也存在一定的需求。而就服务项目而言,最渴望得到的是护理和照料服务、医疗服务、提供便民维修服务及老年精神文化活动[6]。
老龄群体作为社会养老政策成效信息的感受者,对政策解决问题的结果与公平程度有切实体会,其意愿反映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政策对象的要求,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7]。因而当前不少学者将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上。Leung,J.B(1997)研究发现老人的子女是主要照顾者,很多国外的研究都指出除了配偶以外,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顾者以及支持来源,而且女儿在照顾方面比儿子多[8]。龙书琴、风笑天(2007)对江苏省四个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未来居家养老的形式将更趋多样化,并出现分而不离的新的居家养老模式。同时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年老时是否愿意依靠子女赡养与年龄,个人收入呈现显著性的影响关系[9]。牛喜霞(2013)以淄博张店区为例对城市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自身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主要受月收入状况的影响[10]。胡宏伟等(2011)对全国东、中、西部的居家养老代表性省市包括浙江宁波、河北保定、辽宁大连、河南洛阳等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提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喜爱程度、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等因素会对其需求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11]。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会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初炜(2007)研究发现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医疗保障、是否拥有养老金[12]。
而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面临诸多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困难,如缺乏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缺乏人才等,而组织开展活动和组织自身发展的经费缺乏是最普遍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和缺乏经费具有密切关系[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面临着政府补贴少,志愿者队伍失灵等一系列问题[14]。养老服务定价机制问题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与关键。以杭州为例,当前养老服务定价存在着定价脱离成本补偿原则、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双轨制、政府购买服务定价偏低、养老服务定价缺乏分级评定标准等问题[15]。但是当前对居家养老服务定价的实地研究则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首先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选择,其次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现实发展状况由表及里分析当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关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矛盾焦点——价格问题,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和检验,探究价格的合理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