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研究以江苏省南通无锡市农村居民点为例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研究以江苏省南通无锡市农村居民点为例[20200511190814]
摘要: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2014年我国更是强调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对开发前的土地利用评价较多,而对其实施后的效果的研究较少。所以,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土地集约的绩效评估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提高十分重要,对检测居民点整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效果,甚至是对经济增长、生态改善、新一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农村居民点居民点整理集约利用绩效评价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引言3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4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
2、指标体系的构建4
3、指标体系确定5
4、指标分层归纳5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方法6
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6
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方法6
二、实证研究6
(一)研究区概况6
(二)绩效评价等级确定 7
(三)数据的选取和归一化处理7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8
(五)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绩效评价9
(六)绩效评价等级划分9
(七)聚类分析 10
三、研究结论及分析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苏州、无锡市农村居民点为例
引言
引言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近年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已成为优化农村居民点结构,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减缓城市乡镇用地矛盾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有效方法.[1] 2014年我国更是强调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虽然已经是在进行中,但是集约利用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另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也需要更加系统科学的评估来进行评定,农村居民点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不会作为独立的一个概念被提出,而都称作土地整理。国外很多土地整理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在内容上主要是研究景观的生态设计和配置相关基础设施,希望整理后农民生产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总环境能够的到很好的改善。[2]由于我国和国外国情和土地制度的不同,政府主导不是国外的主要整理途径,还可能是企业或者个人想要改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而采取的整理。[3-5]纵观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大多是对土地集约利用行为本身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开发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而对其实施后的效果的研究较少。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缓解用地矛盾、增加耕地利用率,解决 “三农”问题具有深远意义[5]。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整理农村建设用地的政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许多省市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居民点整理研究在针对居民点整理潜力、布局优化、农户参与及搬迁意愿的研究方面居多,少有涉及与规划目标衔接方面的问题。然而,居民点整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微观方向中,更应该在遇到具体实际时,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进行调整。
土地集约利用的可以定义为"以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7]因此,土地集约利用的绩效从投入产出的经济角度予以考虑,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增加对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 二是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是土地资源的节约。[8]绩效评价,定义为:评价过程中的投入是否符合事先的规定,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最后结果相对于成本投入的有效性,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以及产生的中期及长期影响。所以,土地集约绩效评价则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定基础上,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是否符合规定,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和预测今后产生的影响情况的客观评价。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 完整性和综合性原则。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的场所,它的功能很复杂。社会经济状况、自然水平状况、生态状况、居住状况和习惯等多种因素都会共同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因此,所选的指标体系必须能较完整展现居民的现有的生活条件,最好又能反映居民的动态生活条件的发展,这样才能综合反映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状况。
(2).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所选指标要既能尽量充分反映农村居民点整理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机制,又要有明确的科学定义,还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于此同时,在指标选择上也要考虑数据的可采集性,可以从统计数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中获取指标数据;也可以通过调查过程采集。
(3).遵循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域因为地理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等各种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方案和情况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且实施程度也不尽相同,进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集约利用水平也不尽相同。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既要选择具有普遍适宜性的指标,同时也要选择具有能突出当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情况的特殊性指标。
(4).层次性与主导因素原则: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在指标选择时尽量针对空间尺度差异,根据所评价内容的不同和侧重点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一般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应用。要遵循工作流程:指标初选-归纳分析后剔除和筛选-专家进行论证分析与筛选-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
经过查询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查法结合应用,实际数据和资料的取得是通过互联网、期刊及文献、实地调查、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等综合的信息途径获取的。但是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以实地调查为主。
(2)归纳分析
经过初选阶段,总共抽取了40个指标。因为40个指标太过复杂,必须经过选取原则分析并筛选,找出更加合适的指标。一,有些指标相关度较低,并且可以通过直观判断反应出来,并不需要进行相关度进行分析的,优先剔除。二,有些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描述性有差别,这样的指标将其归纳成一类。三、有些指标没有办法量化,如社会制度,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支付意愿等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的指标。四、很多指标产生了包含关系,要将这类指标总结概况起来。五、一些间接相关的指标要适量删减。
3、指标体系确定
经过以上归纳总结,保留了21地均除第一产业外的GDP 产值、31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比例、22人均劳动所得、11地均居民点个数、12地均居民点面积比例、13人均宅基地面积、1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土地闲置率、16闲置宅基地比例、17综合建筑容积率、18建筑密度、19外来人口村庄居住比例、110农村居民点离散度、23农村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32居民点整理投资比例、24劳动力输出、25集体建设用地供应市场比率16个指标。将这16个指标分成必选和备选2类,以便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整。
因为有些指标存在含义不明确的情况,作者咨询了专家,将劳动力输出用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来代替,这样就可以将此指标量化处理;然后将地均除第一产业外的GDP 产值用地均工矿用地产值代替。
摘要: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2014年我国更是强调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对开发前的土地利用评价较多,而对其实施后的效果的研究较少。所以,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土地集约的绩效评估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提高十分重要,对检测居民点整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效果,甚至是对经济增长、生态改善、新一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农村居民点居民点整理集约利用绩效评价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引言3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4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
2、指标体系的构建4
3、指标体系确定5
4、指标分层归纳5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方法6
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6
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方法6
二、实证研究6
(一)研究区概况6
(二)绩效评价等级确定 7
(三)数据的选取和归一化处理7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8
(五)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绩效评价9
(六)绩效评价等级划分9
(七)聚类分析 10
三、研究结论及分析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绩效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苏州、无锡市农村居民点为例
引言
引言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近年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已成为优化农村居民点结构,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减缓城市乡镇用地矛盾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有效方法.[1] 2014年我国更是强调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虽然已经是在进行中,但是集约利用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另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也需要更加系统科学的评估来进行评定,农村居民点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理的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不会作为独立的一个概念被提出,而都称作土地整理。国外很多土地整理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在内容上主要是研究景观的生态设计和配置相关基础设施,希望整理后农民生产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总环境能够的到很好的改善。[2]由于我国和国外国情和土地制度的不同,政府主导不是国外的主要整理途径,还可能是企业或者个人想要改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而采取的整理。[3-5]纵观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大多是对土地集约利用行为本身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开发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而对其实施后的效果的研究较少。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缓解用地矛盾、增加耕地利用率,解决 “三农”问题具有深远意义[5]。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整理农村建设用地的政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许多省市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居民点整理研究在针对居民点整理潜力、布局优化、农户参与及搬迁意愿的研究方面居多,少有涉及与规划目标衔接方面的问题。然而,居民点整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微观方向中,更应该在遇到具体实际时,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进行调整。
土地集约利用的可以定义为"以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7]因此,土地集约利用的绩效从投入产出的经济角度予以考虑,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增加对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 二是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是土地资源的节约。[8]绩效评价,定义为:评价过程中的投入是否符合事先的规定,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最后结果相对于成本投入的有效性,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以及产生的中期及长期影响。所以,土地集约绩效评价则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定基础上,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是否符合规定,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和预测今后产生的影响情况的客观评价。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集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 完整性和综合性原则。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的场所,它的功能很复杂。社会经济状况、自然水平状况、生态状况、居住状况和习惯等多种因素都会共同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因此,所选的指标体系必须能较完整展现居民的现有的生活条件,最好又能反映居民的动态生活条件的发展,这样才能综合反映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状况。
(2).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所选指标要既能尽量充分反映农村居民点整理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机制,又要有明确的科学定义,还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于此同时,在指标选择上也要考虑数据的可采集性,可以从统计数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中获取指标数据;也可以通过调查过程采集。
(3).遵循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域因为地理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等各种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方案和情况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且实施程度也不尽相同,进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集约利用水平也不尽相同。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既要选择具有普遍适宜性的指标,同时也要选择具有能突出当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情况的特殊性指标。
(4).层次性与主导因素原则: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在指标选择时尽量针对空间尺度差异,根据所评价内容的不同和侧重点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一般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应用。要遵循工作流程:指标初选-归纳分析后剔除和筛选-专家进行论证分析与筛选-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
经过查询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查法结合应用,实际数据和资料的取得是通过互联网、期刊及文献、实地调查、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等综合的信息途径获取的。但是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以实地调查为主。
(2)归纳分析
经过初选阶段,总共抽取了40个指标。因为40个指标太过复杂,必须经过选取原则分析并筛选,找出更加合适的指标。一,有些指标相关度较低,并且可以通过直观判断反应出来,并不需要进行相关度进行分析的,优先剔除。二,有些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描述性有差别,这样的指标将其归纳成一类。三、有些指标没有办法量化,如社会制度,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支付意愿等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的指标。四、很多指标产生了包含关系,要将这类指标总结概况起来。五、一些间接相关的指标要适量删减。
3、指标体系确定
经过以上归纳总结,保留了21地均除第一产业外的GDP 产值、31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比例、22人均劳动所得、11地均居民点个数、12地均居民点面积比例、13人均宅基地面积、1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土地闲置率、16闲置宅基地比例、17综合建筑容积率、18建筑密度、19外来人口村庄居住比例、110农村居民点离散度、23农村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32居民点整理投资比例、24劳动力输出、25集体建设用地供应市场比率16个指标。将这16个指标分成必选和备选2类,以便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整。
因为有些指标存在含义不明确的情况,作者咨询了专家,将劳动力输出用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来代替,这样就可以将此指标量化处理;然后将地均除第一产业外的GDP 产值用地均工矿用地产值代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