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较为明显,这就使得不少的农村青年和中年精壮劳动力流失,放弃农村较为单一的劳动经济模式,以求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这部分群体进城打工,就会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而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由于父母外出,这些儿童被迫或者是非自愿交给长者抚养,又或者是交给伯父、姑姑和舅舅等代为监管,隔代抚养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情感方面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外研究现状: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2
(一)文献研究法 2
(二)实地研究法 2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3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3
(一)家庭沟通状况 3
(二)心理及行为状况 3
(三)监护类型 4
(四)家庭教育方式 4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4
(一)心理健康关注不到位,存在断裂现象 4
(二)安全意识谈薄,没有明确安全的重要性 5
(三)业余活动单一,兴趣匮乏 5
(四)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低,知识掌握较少 5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分析及对策 6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6
(一)政府方面 6
(二)学校方面 6
(三)家庭方面 7
(四)社会方面 7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 8
(一)亲子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分析及对策 6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6
(一)政府方面 6
(二)学校方面 6
(三)家庭方面 7
(四)社会方面 7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 8
(一)亲子沟通小组 9
(二)社区服务活动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前言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日俱增,随之出现了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显。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父母教育的相对缺失,部分儿童的学习和个性的表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不善于人际交往、性格内向、渴望关爱等。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二)研究意义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他们慢慢的开放自己,主动与外界接触交流,打开自己的心扉,使其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感受到温暖。另外,通过社会工作的帮助,能让他们更好的学习,进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将“留守儿童”定义为,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有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1]。
约翰(John1991)指出,隔代教育由很多原因组成,举例,由于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主动或者被动照顾孙辈,承担起责任[2]。苏珊(Susan,1996)指出,由于祖父母直接照顾孙辈,使他们的职责发生改变,由辅导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而两代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会长时间不间断影响孙辈心理的发展[3]。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去大城市打工赚钱。可是,他们外出离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随时随地带着孩子,被迫把孩子留在老家,这就使留守儿童的问题突出。
李雯婷(2005年)[4]和段成荣(2005年)等把“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将孩子留在老家,没办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5]刘允明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两人或者一人外出,家里留下的需要监护人照顾的孩子,多指小学和初中生。[6]
学者吴欢认为,由于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会让孩子有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恐惧、易怒、没有安全感等。[7]赵苗苗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与父母在身边陪伴的儿童相比,他们的心理问题较多,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容易焦虑,而且内心深处更加孤单。[8]李浩然等根据留守儿童男女性别做了研究,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受到的影响更大。[9]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唐春兰从教育学习方面进行研究。[10]郑倩从心理、生活、学习三方面研究。[11]李桂燕认为,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还存在性别的差异,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男女教育不平等。[12]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找与论文课题相关的观点和结论,为论文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二)实地研究法
通过参与式的观察法,从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感受,对有意义的事情深入细致的观察,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深刻的认识。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范先佐(2005)把留守儿童定义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进城务工,非自愿留在家乡的儿童。[13]有些研究,将其定义为父母双方都外出,例如,范方、桑标(2005)把由于父母二人长期在外工作,而非自愿、出于无奈留在老家的未成年儿童定义成“留守儿童”[14]。在此,将农村地区18周岁以下,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迫在老家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沟通状况
留守儿童主要通过电话的方式与远在他乡的父母沟通,而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次数较少。有的孩子与父母每月会一次面,部分儿童为半年,还有极少部分的一年为期。
多数监护人与儿童讨论的是成绩方面,部分家长会关心孩子的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而对于那些过分看重孩子成绩的监护人来说,这就会忽略孩子品德方面的建设。
在长者抚养中,由于年龄差距,两代人的思路差的也非常远,很多时候理解不了彼此思想和行为,存在沟通矛盾。老人和儿童共同的话题不多,基本上说不到一起去,有话题也是几句就带过,有的孩子甚至能一天都不与老人说一句话。
(二)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