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风险管理研究基于100起劳务派遣案例的分析
劳务派遣风险管理研究基于100起劳务派遣案例的分析[20200501124214]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案例进行研究,针对近些年来逐年增多的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方面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统计,虽然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快速发展并为国为民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三方主体,以及尚未完善的相关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申请劳动仲裁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总结劳务派遣的现实风险有哪些,以及从哪些方面对劳务派遣的风险进行防御,并对劳务派遣现实存在的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使得这种势头正盛的用工形式得以继续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劳务派遣;争议纠纷;风险防御;案例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一、劳务派遣概述 3
(一)劳务派遣内涵 3
1.劳务派遣基本概念 3
2.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关系 3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二、 劳务派遣风险的理论分析 4
(一)劳务派遣法律风险 4
1.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风险 4
2.企业规章制度冲突或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5
(二)被派遣劳动者风险 5
1.同工不同酬的风险 5
2.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 6
(三)劳动关系风险 6
三、劳务派遣风险案例剖析 6
(一)违法退回和解除 6
(二)企业规章制度冲突 7
(三)待遇歧视 7
(四)责任方不明确 7
四、 劳务派遣风险的管理及防范措施 8
(一)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风险管理 8
1.建立健全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 8
2、严格的劳务派遣监管审查机制 9
3、规章制度冲突的风险管理 9
(二)被派遣劳动者风险管理 9
1.建立系统的劳务派遣薪酬制度 9
2.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管理 10
(三)劳动关系风险管理 10
1、进而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10
2、建立健全和完善集体谈判制度 10
五、结语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劳务派遣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100起劳务派遣案例的分析
引言
这种新型的、但发展迅速的、同时引起了广大注意力的用工形式,于民于企业于社会于国家皆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于民,它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途径,利于民众或下岗失业员工的就业再就业;在商业中,它为企业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发挥着协调作用;于社会,它不但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而且还利于社会安定和协调社会的稳定发展;于国家,大大缓解了我国因为广大劳动者而产生的庞大的就业压力。
但这种用工形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为我国有关劳务派遣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也引起了诸多争议纠纷,常常有派遣员工一纸诉状将用工单位或派遣公司告之公堂,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并且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就是通过搜集而来的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仲裁的案例中,分析引起劳务派遣纠纷问题的原因,并归纳研究如何降低其存在的风险。
一、劳务派遣概述
(一)劳务派遣内涵
1.劳务派遣基本概念
有关劳务派遣,在我国有着诸多称谓,例如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人才租赁等等。不过关于劳务派遣,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得到大众广泛认同的定义,不众多学者对于劳务派遣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其中,王全兴教授给出的说法是,劳务派遣,又可以称之为劳动力派遣,是用人单位(又叫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又称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的用工需求进行招聘,在与其签订合同后将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的一种新型的独特的用工形式。其中,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等应由用工单位也就是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来提供,然后由用人单位也就是劳务派遣单位为被派遣劳动者支付。
从上面可以看出,所谓劳务派遣,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将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新型的独特的劳动关系。
2.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关系
派遣协议-事实劳动关系 派遣协议-民事合同关系
劳动合同-法定劳动关系
图1 劳务派遣中的三方关系图
劳务派遣也可以说是一种拥有着用工单位(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用人单位(派遣单位),以及劳动者(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之间的劳动关系。
如上面图1所示,通过派遣协议,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之间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存在着民事合同的关系,另一边,通过劳动合同,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则是存在着法定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事实劳动关系。
在这里,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因为用工单位使用了被派遣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所以用工单位需要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相关的费用,而被派遣劳动者则付出了自身的劳动力,从而获得了就业岗位,从岗位工作中获得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险待遇,另一边厢,劳务派遣单位则是通过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这类派遣业务中获得相关的受益。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笔者搜集来的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件的内容分析,通过仲裁案件的审理结果来看,被派遣劳动者的胜诉率接近在百分之八十,而且被派遣劳动者出现败诉的案件也多是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可以看出,我国司法维护的还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
而当劳务派遣存在风险时,被派遣劳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到损害,通常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那么在司法维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情况下,一旦司法介入,就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名誉,进而损害到企业的利益。
因此,在当前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极有生命力时,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严格有序的劳务派遣制度不但可以解决劳动者或下岗失业员工的就业再就业,而且有利于降低用工单位的成本支出,毕竟用工单位只需要对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务费用,而不需要对被派遣劳动者支付计划外的其他的费用。由此可见,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
二、 劳务派遣风险的理论分析
劳务派遣之所以会产生劳动争议,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尚存在着很多风险,而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这诸多风险,直接导致的就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利益或多或少的受到损害,从而使得被派遣劳动者不得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广而人知,又将伤害到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企业声誉,从而使得到企业的利益受损。
由此,有必要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在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我们通过对上述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例的分析可以可以看出劳务派遣存在着的风险主要在几个方面,其中违法退回或解除、责任方不明确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其惩罚条例不够严格并且相关的监管审查机制不严格的原因,在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例中,仅有四例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寻求工会的帮助,并解决问题,这对于维护并代表劳动者权益的工会组织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可见,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劳务派遣的风险可以归纳为: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风险,派遣员工风险,劳动关系风险。
(一)劳务派遣法律风险
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很短,因此与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性比较而言,我国的劳务派遣其本身的发展就还不够完善,相应地,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和体制也不健全,也就是说,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无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的实践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不少不少亟待解决和完善的方面。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案例进行研究,针对近些年来逐年增多的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方面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统计,虽然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快速发展并为国为民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三方主体,以及尚未完善的相关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申请劳动仲裁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总结劳务派遣的现实风险有哪些,以及从哪些方面对劳务派遣的风险进行防御,并对劳务派遣现实存在的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使得这种势头正盛的用工形式得以继续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劳务派遣;争议纠纷;风险防御;案例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一、劳务派遣概述 3
(一)劳务派遣内涵 3
1.劳务派遣基本概念 3
2.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关系 3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二、 劳务派遣风险的理论分析 4
(一)劳务派遣法律风险 4
1.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风险 4
2.企业规章制度冲突或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5
(二)被派遣劳动者风险 5
1.同工不同酬的风险 5
2.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 6
(三)劳动关系风险 6
三、劳务派遣风险案例剖析 6
(一)违法退回和解除 6
(二)企业规章制度冲突 7
(三)待遇歧视 7
(四)责任方不明确 7
四、 劳务派遣风险的管理及防范措施 8
(一)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风险管理 8
1.建立健全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 8
2、严格的劳务派遣监管审查机制 9
3、规章制度冲突的风险管理 9
(二)被派遣劳动者风险管理 9
1.建立系统的劳务派遣薪酬制度 9
2.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管理 10
(三)劳动关系风险管理 10
1、进而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10
2、建立健全和完善集体谈判制度 10
五、结语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劳务派遣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100起劳务派遣案例的分析
引言
这种新型的、但发展迅速的、同时引起了广大注意力的用工形式,于民于企业于社会于国家皆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于民,它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途径,利于民众或下岗失业员工的就业再就业;在商业中,它为企业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发挥着协调作用;于社会,它不但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而且还利于社会安定和协调社会的稳定发展;于国家,大大缓解了我国因为广大劳动者而产生的庞大的就业压力。
但这种用工形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为我国有关劳务派遣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也引起了诸多争议纠纷,常常有派遣员工一纸诉状将用工单位或派遣公司告之公堂,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并且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就是通过搜集而来的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仲裁的案例中,分析引起劳务派遣纠纷问题的原因,并归纳研究如何降低其存在的风险。
一、劳务派遣概述
(一)劳务派遣内涵
1.劳务派遣基本概念
有关劳务派遣,在我国有着诸多称谓,例如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人才租赁等等。不过关于劳务派遣,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得到大众广泛认同的定义,不众多学者对于劳务派遣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其中,王全兴教授给出的说法是,劳务派遣,又可以称之为劳动力派遣,是用人单位(又叫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又称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的用工需求进行招聘,在与其签订合同后将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的一种新型的独特的用工形式。其中,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等应由用工单位也就是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来提供,然后由用人单位也就是劳务派遣单位为被派遣劳动者支付。
从上面可以看出,所谓劳务派遣,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将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新型的独特的劳动关系。
2.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关系
派遣协议-事实劳动关系 派遣协议-民事合同关系
劳动合同-法定劳动关系
图1 劳务派遣中的三方关系图
劳务派遣也可以说是一种拥有着用工单位(接受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单位),用人单位(派遣单位),以及劳动者(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之间的劳动关系。
如上面图1所示,通过派遣协议,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之间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存在着民事合同的关系,另一边,通过劳动合同,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则是存在着法定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事实劳动关系。
在这里,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因为用工单位使用了被派遣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所以用工单位需要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相关的费用,而被派遣劳动者则付出了自身的劳动力,从而获得了就业岗位,从岗位工作中获得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险待遇,另一边厢,劳务派遣单位则是通过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这类派遣业务中获得相关的受益。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笔者搜集来的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件的内容分析,通过仲裁案件的审理结果来看,被派遣劳动者的胜诉率接近在百分之八十,而且被派遣劳动者出现败诉的案件也多是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可以看出,我国司法维护的还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
而当劳务派遣存在风险时,被派遣劳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到损害,通常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那么在司法维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情况下,一旦司法介入,就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名誉,进而损害到企业的利益。
因此,在当前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极有生命力时,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严格有序的劳务派遣制度不但可以解决劳动者或下岗失业员工的就业再就业,而且有利于降低用工单位的成本支出,毕竟用工单位只需要对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务费用,而不需要对被派遣劳动者支付计划外的其他的费用。由此可见,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
二、 劳务派遣风险的理论分析
劳务派遣之所以会产生劳动争议,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尚存在着很多风险,而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这诸多风险,直接导致的就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利益或多或少的受到损害,从而使得被派遣劳动者不得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广而人知,又将伤害到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企业声誉,从而使得到企业的利益受损。
由此,有必要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在对劳务派遣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我们通过对上述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例的分析可以可以看出劳务派遣存在着的风险主要在几个方面,其中违法退回或解除、责任方不明确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其惩罚条例不够严格并且相关的监管审查机制不严格的原因,在一百起劳务派遣劳动争议案例中,仅有四例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寻求工会的帮助,并解决问题,这对于维护并代表劳动者权益的工会组织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可见,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劳务派遣的风险可以归纳为: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风险,派遣员工风险,劳动关系风险。
(一)劳务派遣法律风险
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很短,因此与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性比较而言,我国的劳务派遣其本身的发展就还不够完善,相应地,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和体制也不健全,也就是说,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无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的实践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不少不少亟待解决和完善的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