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杨柳村民俗文化的内容 2
2.1 物质民俗—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2
2.2 精神民俗—家族祖先崇拜 2
2.3 语言民俗—方言 3
2.4 游艺民俗—特色的鼓乐文化 3
3 民俗文化对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3
3.1 民俗文化推动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
3.2 民俗文化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4
3.3 民俗文化推动社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5
3.4 民俗文化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5
4 民俗文化对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6
4.1 民俗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活动 6
4.2 民俗文化丰富社区文化内涵 6
4.3 民俗文化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6
4.4 民俗文化规范居民言行 7
4.5 民俗文化凝聚居民思想 7
5 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
5.1 杨柳居民对杨柳村民俗文化的认知状况弱化严重 7
5.2 杨柳居民参与杨柳村民俗文化的行为程度低 8
5.3 社区缺乏独立性 8
6 加强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9
6.1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杨柳村民俗文化与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9
6.2 认真挖掘、保护和甄别杨柳村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加以改造和创新 9
6.3 重视社区人才队伍的培养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解决广大人民温饱的前提下,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居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民俗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论坛上,关于民俗文化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这一话题,被专家学者热烈讨论。他们明确指出,目前一些地方社区在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以推动和谐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建设纠其根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社区居民的思想具有凝聚作用,因此社区文化在社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文化是指在一个社区中大部分社区居民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所遵从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社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是由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居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上,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不是社区强制规定的,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精华。因此社区文化离不开社区民俗文化的支撑。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总体来说,民俗文化可以分为五大类。(一)物质民俗:主要指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惯。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贸易、饮食、居住、旅行、服饰等文化传承。(二)社会民俗:简单的说就是民间的风俗,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它具体包括家族村落、人生诸仪式、岁时习俗、民间节日等。(三)精神民俗:泛指人们的信仰。包括人们拜祖先、祭奠山神河神等。(四)语言民俗:指社区居民在日常的口头交往中所用的语言。语言民俗包括:方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五)游艺民俗:游艺民俗是指民间以娱乐为目的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围绕这些娱乐活动产生的习俗,主要包括民间艺术、游戏、体育竞技等民俗事项。本文论述的杨柳村社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杨柳村社区地处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539人,村庄依山傍水,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在杨柳村社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娱乐民众的鼓乐文化、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因此杨柳村获得了“金陵民俗第一村”的美誉。杨柳村民俗文化是杨柳村社区文化的灵魂所在,它是无数杨柳先辈在杨柳村生活,为杨柳村结出的智慧之果。杨柳村从其建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杨柳村现有的民俗文化都是杨柳村一代又一代的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传承。
2 杨柳村民俗文化的内容
2.1 物质民俗—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杨柳村因其古老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这些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至今已有437年的历史,是杨柳村最大的民俗文化财富。杨柳村明、清古建筑群和我国古老的传统住宅大体相似,但在相似的基础上又有它独具特色的地方。杨柳村古建筑群从外观上看和徽派建筑样貌相仿,都是白墙黑瓦,加上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马头墙。但内设的格局和徽派建筑有所区别,杨柳村建筑群内部结构建造基本以多进式穿堂为主,它把一间间独立的房间错落有致的连接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杨柳村古建筑群是古南京民居的典型代表,它虽然外有徽派建筑的样貌,但内部的石雕、木雕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浓郁的古朴建筑气息,使杨柳村社区在外观上就给人一种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精神民俗—家族祖先崇拜
杨柳村历史悠久。根据杨柳村居民口口相传而知,杨柳村是明朝时期,朱氏祖先朱武公的大儿子孔阳,在其父母相继去世后把房子田地等家产分给两个弟弟,自己一个人出来以挑高箩为生。有一天他挑高箩来到了杨柳村,孔阳在杨柳村吃完饭去河边洗碗时,不慎将碗滑落到池塘里,孔阳打捞了很久也没有捞到自己的碗,孔阳认为这是上天有意要将他留于此地的意思。于是他晚上在杨柳村找到了一户人家借宿,孔阳找到了一户佘姓老翁家住了下来。在留住期间孔阳每天帮老翁干活,他用勤劳感动了老翁,老翁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孔阳。孔阳和佘老翁的女儿从此再杨柳村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日子。由于两口子勤劳,日子越过越好,后来朱家在杨柳村就成了名声显赫的大家族。在朱家的祖辈上出过举人、进士、大学士,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朱氏家族是杨柳村社区的祖先,因此每逢重大节日杨柳村居民都会自觉地参加朱氏家族的祭祖仪式,一是祭奠祖先缅怀先辈;二是祈求祖先可以庇护杨柳社区的每一户村民幸福安康;三是杨柳村居民对自己祖先的敬佩与崇拜,希望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祖辈一样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越来越好。杨柳村社区的祖灵崇拜是社区居民把自己祖先神话的结果。他们认为由于祖先和自己是同宗血脉,因此祖先会用他们的灵魂守护着同血缘的氏族、家族或家庭,因而加以祭拜。杨柳居民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在杨柳村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社区居民认为不会说话的襁褓婴儿在重大的祖先祭祀活动上能够看见祖先的灵魂。这种特有的祖灵崇拜信仰,在杨柳村居民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这是一种使命感和归宿感共生的信仰形态。
2.3 语言民俗—方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同属于一个国家,大家说的都是汉语为什么要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呢?纠其根本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方言。方言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口头交流的语言,它是一个地区民俗语言的表现形式,方言表现了当地居民的民俗心理特征,因此独具地方特色。杨柳村这个富有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的社区,自然也有其独一无二的语言特色。在杨柳村说别人很大方的时候,可以用“胎器”表示,在杨柳村叫哥哥用杨柳方言是“国国”(guo guo),叫伯伯用杨柳方言是“白白”。这些有别于普通话,有别于其他地域方言的话语,是杨柳村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传承下来的民俗语言文化。在杨柳村社区的日常交往中,社区的每一位居民使用的都是杨柳村地区方言。由于方言本身自带排外性,在杨柳村社区使用方言交流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亲近感,容易使社区居民有归属感,也可以内化一个社区的团结。由此可以看出地域方言可以增加一个社区的和谐。
1 引言 1
2 杨柳村民俗文化的内容 2
2.1 物质民俗—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2
2.2 精神民俗—家族祖先崇拜 2
2.3 语言民俗—方言 3
2.4 游艺民俗—特色的鼓乐文化 3
3 民俗文化对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3
3.1 民俗文化推动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
3.2 民俗文化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4
3.3 民俗文化推动社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5
3.4 民俗文化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5
4 民俗文化对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6
4.1 民俗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活动 6
4.2 民俗文化丰富社区文化内涵 6
4.3 民俗文化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6
4.4 民俗文化规范居民言行 7
4.5 民俗文化凝聚居民思想 7
5 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
5.1 杨柳居民对杨柳村民俗文化的认知状况弱化严重 7
5.2 杨柳居民参与杨柳村民俗文化的行为程度低 8
5.3 社区缺乏独立性 8
6 加强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9
6.1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杨柳村民俗文化与杨柳村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9
6.2 认真挖掘、保护和甄别杨柳村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加以改造和创新 9
6.3 重视社区人才队伍的培养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解决广大人民温饱的前提下,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居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民俗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论坛上,关于民俗文化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这一话题,被专家学者热烈讨论。他们明确指出,目前一些地方社区在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以推动和谐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建设纠其根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社区居民的思想具有凝聚作用,因此社区文化在社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文化是指在一个社区中大部分社区居民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所遵从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社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是由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居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上,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不是社区强制规定的,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精华。因此社区文化离不开社区民俗文化的支撑。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总体来说,民俗文化可以分为五大类。(一)物质民俗:主要指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惯。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贸易、饮食、居住、旅行、服饰等文化传承。(二)社会民俗:简单的说就是民间的风俗,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它具体包括家族村落、人生诸仪式、岁时习俗、民间节日等。(三)精神民俗:泛指人们的信仰。包括人们拜祖先、祭奠山神河神等。(四)语言民俗:指社区居民在日常的口头交往中所用的语言。语言民俗包括:方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五)游艺民俗:游艺民俗是指民间以娱乐为目的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围绕这些娱乐活动产生的习俗,主要包括民间艺术、游戏、体育竞技等民俗事项。本文论述的杨柳村社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杨柳村社区地处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539人,村庄依山傍水,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在杨柳村社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娱乐民众的鼓乐文化、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因此杨柳村获得了“金陵民俗第一村”的美誉。杨柳村民俗文化是杨柳村社区文化的灵魂所在,它是无数杨柳先辈在杨柳村生活,为杨柳村结出的智慧之果。杨柳村从其建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杨柳村现有的民俗文化都是杨柳村一代又一代的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传承。
2 杨柳村民俗文化的内容
2.1 物质民俗—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杨柳村因其古老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这些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至今已有437年的历史,是杨柳村最大的民俗文化财富。杨柳村明、清古建筑群和我国古老的传统住宅大体相似,但在相似的基础上又有它独具特色的地方。杨柳村古建筑群从外观上看和徽派建筑样貌相仿,都是白墙黑瓦,加上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马头墙。但内设的格局和徽派建筑有所区别,杨柳村建筑群内部结构建造基本以多进式穿堂为主,它把一间间独立的房间错落有致的连接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杨柳村古建筑群是古南京民居的典型代表,它虽然外有徽派建筑的样貌,但内部的石雕、木雕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浓郁的古朴建筑气息,使杨柳村社区在外观上就给人一种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精神民俗—家族祖先崇拜
杨柳村历史悠久。根据杨柳村居民口口相传而知,杨柳村是明朝时期,朱氏祖先朱武公的大儿子孔阳,在其父母相继去世后把房子田地等家产分给两个弟弟,自己一个人出来以挑高箩为生。有一天他挑高箩来到了杨柳村,孔阳在杨柳村吃完饭去河边洗碗时,不慎将碗滑落到池塘里,孔阳打捞了很久也没有捞到自己的碗,孔阳认为这是上天有意要将他留于此地的意思。于是他晚上在杨柳村找到了一户人家借宿,孔阳找到了一户佘姓老翁家住了下来。在留住期间孔阳每天帮老翁干活,他用勤劳感动了老翁,老翁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孔阳。孔阳和佘老翁的女儿从此再杨柳村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日子。由于两口子勤劳,日子越过越好,后来朱家在杨柳村就成了名声显赫的大家族。在朱家的祖辈上出过举人、进士、大学士,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朱氏家族是杨柳村社区的祖先,因此每逢重大节日杨柳村居民都会自觉地参加朱氏家族的祭祖仪式,一是祭奠祖先缅怀先辈;二是祈求祖先可以庇护杨柳社区的每一户村民幸福安康;三是杨柳村居民对自己祖先的敬佩与崇拜,希望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祖辈一样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越来越好。杨柳村社区的祖灵崇拜是社区居民把自己祖先神话的结果。他们认为由于祖先和自己是同宗血脉,因此祖先会用他们的灵魂守护着同血缘的氏族、家族或家庭,因而加以祭拜。杨柳居民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在杨柳村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社区居民认为不会说话的襁褓婴儿在重大的祖先祭祀活动上能够看见祖先的灵魂。这种特有的祖灵崇拜信仰,在杨柳村居民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这是一种使命感和归宿感共生的信仰形态。
2.3 语言民俗—方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同属于一个国家,大家说的都是汉语为什么要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呢?纠其根本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方言。方言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口头交流的语言,它是一个地区民俗语言的表现形式,方言表现了当地居民的民俗心理特征,因此独具地方特色。杨柳村这个富有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的社区,自然也有其独一无二的语言特色。在杨柳村说别人很大方的时候,可以用“胎器”表示,在杨柳村叫哥哥用杨柳方言是“国国”(guo guo),叫伯伯用杨柳方言是“白白”。这些有别于普通话,有别于其他地域方言的话语,是杨柳村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传承下来的民俗语言文化。在杨柳村社区的日常交往中,社区的每一位居民使用的都是杨柳村地区方言。由于方言本身自带排外性,在杨柳村社区使用方言交流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亲近感,容易使社区居民有归属感,也可以内化一个社区的团结。由此可以看出地域方言可以增加一个社区的和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