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中村拆迁补偿中政府与居民间的博弈以姑苏区为例
浅析城中村拆迁补偿中政府与居民间的博弈以姑苏区为例[20200415193212]
摘要:
城中村的改造与拆迁影响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发展,也与城中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本文对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的实际状况和居民的实际期望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居民为实现其期望采取的行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拆迁补偿政策而采取的行动。从居民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两个利益主体出发,分析了政府相关部门同居民进行博弈的原因,包括: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居民不满足,“攀比”引发的相对剥夺感,信息不对称,拆迁过渡安置补偿标准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针对以上原因,为减少政府与居民间博弈冲突,提出以下建议:理性对待拆迁补偿,民主制定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公开化、明确化,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明确化以及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城中村拆迁补偿博弈
目 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1
1.2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1
1.3重要概念的界定2
2.研究方法3
2.1调查对象的选择3
2.2调查方法与工具的设计3
2.3调查过程4
3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与居民期望5
3.1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5
3.2城中村居民对于拆迁补偿的期望6
3.2.1合理的过渡安置补偿6
3.2.2明码标价,公平补偿6
4.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中的博弈形式7
4.1城中村的居民行为7
4.1.1抢建违章建筑7
4.1.2群体性事件7
4.1.3钉子户8
4.2政府相关部门行为9
4.2.1合理协商9
4.2.2利用“裙带关系”施压9
4.2.3强行拆迁9
5.政府与居民之间产生博弈的原因11
5.1居民方面11
5.1.1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居民不满足11
5.1.2“攀比”引发的相对剥夺感11
5.2政府层面12
5.2.1信息不对称12
5.2.2拆迁过渡安置补偿标准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13
6.减少政府与居民间博弈冲突的建议14
6.1理性对待拆迁补偿14
6.2民主制定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14
6.3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公开化、明确化14
6.4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15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附录19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2013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2.57%。“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城中村现象在各大城市与城镇之间普遍存在,而各地城中村发展程度不同,形态相异,形成了城区内复杂的城乡二元格局,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其相对保守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阻碍。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绕不过去的话题,而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在于补偿问题,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以及对居民期望了解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及居民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达到缓解城中村拆迁中双方矛盾的目的。
1.2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历史并不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探索阶段:上世纪90 年代以前,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较慢,“城中村”问题不是十分突出,关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处于个别学者初始探索状态,这些学者大多是城市规划、城乡二元体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不是专门从事“城中村”问题研究的专家。
全面展开阶段:上世纪90 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地市场逐步形成,因城市建设用地而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城中村”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城中村”的研究也全面展开。
深入研究阶段:上世纪90 年代末以来,由于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城中村”拆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城中村的概念、类型、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城中村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1.3重要概念的界定
1.3.1城中村概述
狭义上的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收归国有,农民虽然成为了居民,但仍在原村落居住,进而转变成的居民区,也被贴切地称为“都市里的村庄”。而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城市面积也由原先的3.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9万多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的耕地被征收了,但农民却仍然居住在原先的区域,并且保有一部分供他们居住的宅基地,这便形成了"城中村"。
从主观上来说,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及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所造成的。所谓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管理模式,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而在一些“城中村”内形成了以城市与农村“二元所有制结构”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边缘社区”特征。
1.3.2博弈
博弈论是指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之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取得胜利的理论。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博弈通过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的博弈理论,有助于对弈者分析当前局势,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在城中村拆迁补偿过程中,政府与居民两个利益主体间的对抗也可以看做是一场博弈。
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初步了解了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的情况。本文涉及政府相关部门与居民两个利益主体,对于城中村居民,本文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于对住建局等政府部门的调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选择对相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式的调查。
2.1调查对象的选择
苏州市姑苏区由原先的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组成,目前存在121个城中村,涉及居民 8825户,占地面积620万平方米。本次调查在三个区域各选了2个城中村的120位居民以及各自的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6个城中村分别为城湾村、新塘村、新兴村、南环新村、平江路中张家巷、虎丘街道。在这6个城中村中,前3个是计划拆迁的,后3个是已经完成拆迁补偿工作的。
2.2调查方法与工具的设计
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调查对象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式。一方面,对城中村居民,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另一方面,对居委会工作人员采用访谈的形式。问卷和访谈的问题均围绕政府政策与居民间的博弈来进行,着重了解两个利益主体如何进行博弈。
问卷的第1至第8题调查城中村居民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包括补偿标准、过渡安置以及补偿公平性的调查;第9至第16题重点调查居民为实现自身的拆迁补偿期望而采取的行动,居民对这些行动的看法,同时从居民角度看待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为,以及居民对政府相关部门行为的应对措施。第17至第18题了解居民对双方产生博弈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看法。
访谈提纲的第1至第2题从居委会了解相关的政策,第3题了解居委会对政策的宣传情况。第4至第9题主要从居委会角度了解居民的相关行为,以及居委会为应对这些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第10至第11题了解居委会对双方产生博弈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看法。
2.3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确定的调查对象和设计好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于2014年3月15日至3月23日进入城中村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了115份。由于调查时间及调查区域的现实情况,在有效问卷中,50周岁以上的有60%,18周岁至50周岁的有40%。
摘要:
城中村的改造与拆迁影响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发展,也与城中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本文对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的实际状况和居民的实际期望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居民为实现其期望采取的行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拆迁补偿政策而采取的行动。从居民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两个利益主体出发,分析了政府相关部门同居民进行博弈的原因,包括: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居民不满足,“攀比”引发的相对剥夺感,信息不对称,拆迁过渡安置补偿标准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针对以上原因,为减少政府与居民间博弈冲突,提出以下建议:理性对待拆迁补偿,民主制定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公开化、明确化,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明确化以及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城中村拆迁补偿博弈
目 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1
1.2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1
1.3重要概念的界定2
2.研究方法3
2.1调查对象的选择3
2.2调查方法与工具的设计3
2.3调查过程4
3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与居民期望5
3.1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5
3.2城中村居民对于拆迁补偿的期望6
3.2.1合理的过渡安置补偿6
3.2.2明码标价,公平补偿6
4.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中的博弈形式7
4.1城中村的居民行为7
4.1.1抢建违章建筑7
4.1.2群体性事件7
4.1.3钉子户8
4.2政府相关部门行为9
4.2.1合理协商9
4.2.2利用“裙带关系”施压9
4.2.3强行拆迁9
5.政府与居民之间产生博弈的原因11
5.1居民方面11
5.1.1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居民不满足11
5.1.2“攀比”引发的相对剥夺感11
5.2政府层面12
5.2.1信息不对称12
5.2.2拆迁过渡安置补偿标准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13
6.减少政府与居民间博弈冲突的建议14
6.1理性对待拆迁补偿14
6.2民主制定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14
6.3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公开化、明确化14
6.4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注重公平15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附录19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2013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2.57%。“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城中村现象在各大城市与城镇之间普遍存在,而各地城中村发展程度不同,形态相异,形成了城区内复杂的城乡二元格局,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其相对保守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阻碍。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绕不过去的话题,而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在于补偿问题,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拆迁补偿现状以及对居民期望了解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及居民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达到缓解城中村拆迁中双方矛盾的目的。
1.2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历史并不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探索阶段:上世纪90 年代以前,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较慢,“城中村”问题不是十分突出,关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处于个别学者初始探索状态,这些学者大多是城市规划、城乡二元体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不是专门从事“城中村”问题研究的专家。
全面展开阶段:上世纪90 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地市场逐步形成,因城市建设用地而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城中村”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城中村”的研究也全面展开。
深入研究阶段:上世纪90 年代末以来,由于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城中村”拆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城中村的概念、类型、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城中村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1.3重要概念的界定
1.3.1城中村概述
狭义上的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收归国有,农民虽然成为了居民,但仍在原村落居住,进而转变成的居民区,也被贴切地称为“都市里的村庄”。而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城市面积也由原先的3.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9万多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的耕地被征收了,但农民却仍然居住在原先的区域,并且保有一部分供他们居住的宅基地,这便形成了"城中村"。
从主观上来说,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及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所造成的。所谓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管理模式,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而在一些“城中村”内形成了以城市与农村“二元所有制结构”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边缘社区”特征。
1.3.2博弈
博弈论是指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之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取得胜利的理论。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博弈通过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的博弈理论,有助于对弈者分析当前局势,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在城中村拆迁补偿过程中,政府与居民两个利益主体间的对抗也可以看做是一场博弈。
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初步了解了苏州市姑苏区城中村的情况。本文涉及政府相关部门与居民两个利益主体,对于城中村居民,本文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于对住建局等政府部门的调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选择对相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式的调查。
2.1调查对象的选择
苏州市姑苏区由原先的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组成,目前存在121个城中村,涉及居民 8825户,占地面积620万平方米。本次调查在三个区域各选了2个城中村的120位居民以及各自的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6个城中村分别为城湾村、新塘村、新兴村、南环新村、平江路中张家巷、虎丘街道。在这6个城中村中,前3个是计划拆迁的,后3个是已经完成拆迁补偿工作的。
2.2调查方法与工具的设计
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调查对象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式。一方面,对城中村居民,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另一方面,对居委会工作人员采用访谈的形式。问卷和访谈的问题均围绕政府政策与居民间的博弈来进行,着重了解两个利益主体如何进行博弈。
问卷的第1至第8题调查城中村居民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包括补偿标准、过渡安置以及补偿公平性的调查;第9至第16题重点调查居民为实现自身的拆迁补偿期望而采取的行动,居民对这些行动的看法,同时从居民角度看待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为,以及居民对政府相关部门行为的应对措施。第17至第18题了解居民对双方产生博弈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看法。
访谈提纲的第1至第2题从居委会了解相关的政策,第3题了解居委会对政策的宣传情况。第4至第9题主要从居委会角度了解居民的相关行为,以及居委会为应对这些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第10至第11题了解居委会对双方产生博弈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看法。
2.3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确定的调查对象和设计好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于2014年3月15日至3月23日进入城中村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了115份。由于调查时间及调查区域的现实情况,在有效问卷中,50周岁以上的有60%,18周岁至50周岁的有4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