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耕地保护评估研究以耕地保有量为例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耕地保护评估研究以耕地保有量为例[20200511190805]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耕地保护进行分析评估,并借助博弈论等方法找出影响耕地保护的因素,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博弈法,逻辑框架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需求量大、对耕地保护投入有限、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2)耕地保护的目标是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程度。(3)利用逻辑框架法对耕地保有量评估发现耕地保有量存在的问题为不同利益集体在耕地保护中的利益追求、农民的保护意愿及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主体的错位、分配的不公平。研究结论;运用逻辑框架法对我国耕地保护进行评估,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说明逻辑框架法可以用于对耕地保护的评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耕地保护;评估;逻辑框架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逻辑框架法介绍 2
(一)概念 2
(二)逻辑关系 3
(三)逻辑框架法的实施步骤 3
1、问题树的构建 3
2、目标树的构建 3
3、逻辑框架评估矩阵的构建 3
二、耕地保护评估内容、存在问题、目标分析 4
(一)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4
1、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4
2、指标体系 4
(二)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4
(三)耕地保护目标分析 5
三、耕地保护评估的逻辑框架构建—以耕地保有量为例 5
四、耕地保有量评估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7
(一)发现的问题 7
1、不同利益集体在耕地保护中追求的利益不同 7
2、农民对耕地保护意愿不足 7
3、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分配不公平 7
4、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主体错位 7
(二)解决办法 7
1、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处罚力度 7
2、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8
3、建立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 8
4、逐步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 8
五、结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9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我国耕地保护评估研究
——以耕地保有量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较低。能否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探究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重点,成为推进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对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统计、对比方法来分析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因素,由于大量研究都只是通过实行差别的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或是影响农民保护耕地的影响因素[1-4]。只是简单的对耕地保护进行分析评估,并没有指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由于耕地具有外部性收益,农地确权只是确定了土地的权属问题,农民无法得到外部性收益补偿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意愿不足。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只是保护耕地的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保护耕地的关键[5-10]。
虽然我国政府确定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由于对耕地保护机制建设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农户的保护与补偿意愿的研究不足,但运行结果与预期的政策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运用逻辑框架法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为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一、逻辑框架法介绍
(一)概念
逻辑框架法是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综合性框架,是对目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水平之间的核心理念,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一些结果,这些条件包括:影响目标和要实现的外部条件的内在因素。具体而言,逻辑框架法是因果关系和关键要素的逻辑组合,并确定了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规划和评估思维的分析,从而达到项目的清晰描述,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对于一个规划项目而言,一般包括项目目标指标、实现目的、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预期的效益产出四个层次,从而形成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11]。
逻辑框架法四个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即国家或者组织的宏观规划、政策等;
(2)目的,即项目直接产生的效果和起到的作用;
(3)产出,即项目投入的产出物;
(4)投入,即项目的资源投入量。
图1 逻辑框架法四层关系图
(二)逻辑关系
垂直逻辑关系,为了实现项目规划的总体目标往往依赖于多个子项目目标,子项目或项目的具体目标往往完需要成一些特定的输入和输出活动。这样,4个相互关联层次间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3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①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并且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②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③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逻辑框架法(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12]。
图2 逻辑框架法逻辑关系图
水平逻辑关系,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 法来衡量一个项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83.htm>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
(三)逻辑框架法的实施步骤
1、问题树的构建
对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的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间接影响进行归纳。
2、目标树的构建
根据问题树中的主要问题确定产出;根据问题树中的主要原因确定投入;根据问题树中的直接影响确定项目目的;根据问题树中的间接影响确定项目目标。
3、逻辑框架评估矩阵的构建
根据已建立的目标树,构建耕地保护逻辑框架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逻辑框架评估矩阵
层次纲要 客观验证指标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及经验教训
原定指标 实现指标 差别与变化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规划宏观目标
规划直接目的
规划产出
规划投入
二、耕地保护评估内容、存在问题、目标分析
纯约束机制已被证明是失败的,逐步实现耕地保护机制从行政限制到经济补偿和共同责任多元化的转化机制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1、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耕地保护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基本农田经济补偿、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耕地保护监督、耕地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保护对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影响等内容,以逻辑框架法为主,博弈法为辅对耕地保护政策内容进行评估。
2、指标体系
耕地保护内容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率、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农民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监督率。
基本农田保护率: 基本农田保护率=基本农田面积/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耕地保护进行分析评估,并借助博弈论等方法找出影响耕地保护的因素,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博弈法,逻辑框架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需求量大、对耕地保护投入有限、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2)耕地保护的目标是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程度。(3)利用逻辑框架法对耕地保有量评估发现耕地保有量存在的问题为不同利益集体在耕地保护中的利益追求、农民的保护意愿及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主体的错位、分配的不公平。研究结论;运用逻辑框架法对我国耕地保护进行评估,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说明逻辑框架法可以用于对耕地保护的评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耕地保护;评估;逻辑框架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逻辑框架法介绍 2
(一)概念 2
(二)逻辑关系 3
(三)逻辑框架法的实施步骤 3
1、问题树的构建 3
2、目标树的构建 3
3、逻辑框架评估矩阵的构建 3
二、耕地保护评估内容、存在问题、目标分析 4
(一)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4
1、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4
2、指标体系 4
(二)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4
(三)耕地保护目标分析 5
三、耕地保护评估的逻辑框架构建—以耕地保有量为例 5
四、耕地保有量评估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7
(一)发现的问题 7
1、不同利益集体在耕地保护中追求的利益不同 7
2、农民对耕地保护意愿不足 7
3、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分配不公平 7
4、耕地保护成本与效益主体错位 7
(二)解决办法 7
1、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处罚力度 7
2、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8
3、建立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 8
4、逐步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 8
五、结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9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我国耕地保护评估研究
——以耕地保有量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较低。能否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探究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重点,成为推进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对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统计、对比方法来分析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因素,由于大量研究都只是通过实行差别的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或是影响农民保护耕地的影响因素[1-4]。只是简单的对耕地保护进行分析评估,并没有指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由于耕地具有外部性收益,农地确权只是确定了土地的权属问题,农民无法得到外部性收益补偿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意愿不足。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只是保护耕地的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保护耕地的关键[5-10]。
虽然我国政府确定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由于对耕地保护机制建设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农户的保护与补偿意愿的研究不足,但运行结果与预期的政策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运用逻辑框架法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为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一、逻辑框架法介绍
(一)概念
逻辑框架法是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综合性框架,是对目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水平之间的核心理念,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一些结果,这些条件包括:影响目标和要实现的外部条件的内在因素。具体而言,逻辑框架法是因果关系和关键要素的逻辑组合,并确定了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规划和评估思维的分析,从而达到项目的清晰描述,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对于一个规划项目而言,一般包括项目目标指标、实现目的、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预期的效益产出四个层次,从而形成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11]。
逻辑框架法四个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即国家或者组织的宏观规划、政策等;
(2)目的,即项目直接产生的效果和起到的作用;
(3)产出,即项目投入的产出物;
(4)投入,即项目的资源投入量。
图1 逻辑框架法四层关系图
(二)逻辑关系
垂直逻辑关系,为了实现项目规划的总体目标往往依赖于多个子项目目标,子项目或项目的具体目标往往完需要成一些特定的输入和输出活动。这样,4个相互关联层次间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3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①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并且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②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③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逻辑框架法(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12]。
图2 逻辑框架法逻辑关系图
水平逻辑关系,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 法来衡量一个项目
183.htm>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
(三)逻辑框架法的实施步骤
1、问题树的构建
对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的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间接影响进行归纳。
2、目标树的构建
根据问题树中的主要问题确定产出;根据问题树中的主要原因确定投入;根据问题树中的直接影响确定项目目的;根据问题树中的间接影响确定项目目标。
3、逻辑框架评估矩阵的构建
根据已建立的目标树,构建耕地保护逻辑框架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逻辑框架评估矩阵
层次纲要 客观验证指标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及经验教训
原定指标 实现指标 差别与变化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规划宏观目标
规划直接目的
规划产出
规划投入
二、耕地保护评估内容、存在问题、目标分析
纯约束机制已被证明是失败的,逐步实现耕地保护机制从行政限制到经济补偿和共同责任多元化的转化机制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1、耕地保护评估内容
耕地保护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基本农田经济补偿、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耕地保护监督、耕地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保护对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影响等内容,以逻辑框架法为主,博弈法为辅对耕地保护政策内容进行评估。
2、指标体系
耕地保护内容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率、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农民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监督率。
基本农田保护率: 基本农田保护率=基本农田面积/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