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体系建构中三位一体的推动力研究以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例(附件)【字数:11014】

一个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推动力。本文以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以及第三部门理论为理论支撑,学习北京市、四川省、广东省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借鉴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志愿者体系发展模式,对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中三位一体的推动力,学习政府、社会及市场三个主体之间积极合作,将服务活动项目化运行的模式。并根据张家港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构的建议,即需要从服务内容、资金来源、社会参与程度等方面来改进,为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微薄的贡献。关键词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三位一体推动力
目 录
0 引言 1
1 志愿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1
1.1 志愿者 1
1.2 志愿服务 2
1.3 志愿服务体系 2
1.4 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 3
2 国内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推动力研究 4
2.1 国内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推动力 4
2.2 国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推动力 6
3 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8
3.1 志愿者队伍 9
3.2 志愿文化建设 10
3.3 服务阵地建设 10
3.4 志愿活动有序开展 11
3.5 积极推进“伙伴计划” 11
3.6 嘉许礼遇志愿者 12
3.7 多方宣传报道 12
4 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三位一体的推动力分析 12
4.1 政府支持 13
4.2 社会认可 15
4.3 企业资助 16
5 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与改进空间 17
5.1 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 17
5.2 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改进空间 19
结 论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中三位一体的推动力研究
——以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0 引言
在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志愿服务己经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当代社会里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政府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力量,在社区互助、扶孤救弱、社会应急服务、公益慈善、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以举行的机遇下,经过8年的筹办,我国志愿服务迅速成长,并发生了质的飞跃;随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开始步入较为平稳的发展轨道。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比较晚,志愿者体系尚未完善,在志愿者体系建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志愿服务社会认知度不高、志愿服务参与率偏低、志愿者资源不充分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推动力都不够,志愿者体系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志愿者体系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缺乏系统性。虽然近年来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大都会涉及志愿者、志愿服务,但大多数都是在研究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以及对志愿服务的培训等,较少专门研究与探讨志愿者体系建构的内容,关于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力的专题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张家港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深入了解志愿服务体系建构的推动力,从而为建构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这对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实际意义。
1 志愿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志愿者
一般认为,志愿者(Volunteer)就是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不以任何物质报酬的获取为目的,在此基础上为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以至整个社会进步提供服务的人员。谭建光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易物质报酬为目的的前提下,为了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国家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而提供服务的人。[1]”
根据志愿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志愿者的特点:首先是志愿者具有无私的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其次,志愿者是自愿自觉的从事志愿服务;再次,志愿者提供的是不计物质报酬、不计私利的志愿服务活动;第四,志愿者提供的是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主义的行为。
1.2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丁元竹认为志愿服务是指“人们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推进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2]”本文认为志愿服务是任何人出于本人自愿,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或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或出于个人意愿,利用自己的善心、资源、技能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无目的性、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志愿服务的特征是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以及组织性。奉献、友爱、进步、互助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志愿服务的宗旨是“互相帮助、助人自助”。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既能使自己的志愿意识得到加强,也使自己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个人力量。志愿服务工作是当前社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重要补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有力抓手。
1.3 志愿服务体系
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领域内或同类的事物根据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谭建光教授在《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一书中提到:“体系化就是建立党政统筹、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志愿服务格局。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形成多元有序的社会支持。[3]”他在《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要素分析》中指出“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志愿精神、志愿人员、志愿行为、志愿组织、志愿资源等是中国社会志愿体系建设的重要要素。[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