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现状与对策分析【字数:18517】
摘 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创新资源供给方式、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文化营造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实现乡村旅游软、硬基础设施的优质高效供给,从而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1.3.1国外文献综述 2
1.3.2国内文献综述 2
1.4本文的主要内容 4
1.5本文的研究方法 4
1.5.1文献分析法 4
1.5.2实地考察法 4
1.5.3综合分析法 4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
2.1相关概念界定 5
2.1.1公共产品 5
2.1.2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5
2.1.3政府供给 5
2.2理论基础 6
2.2.1新公共服务理论 6
2.2.2善治理论 6
2.2.3公共选择理论 7
3.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 7
3.1苏州市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发展简介 7
3.2苏州市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供给基本情况 8
3.2.1乡村旅游“硬设施”供给日益完善 8
3.2.2乡村旅游“软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10
4、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1
4.1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11
4.2政府供给效率低下 11
4.3交通运输发展滞后 12
4.4景区服务水平不高 13
4.5旅游软设施发展慢 14
5、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5
5.1政府管理中存在不足 15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6
5.3资源的供给主体单一 16
5.4旅游文化的基础薄弱 17
6、苏州市乡村旅游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策略建议 18
6.1合理配置相关资源 18
6.2创新资源供给方式 18
6.3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0
6.4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20
6.5加强旅游文化营造 21
7、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其工作难点在于乡村扶贫工作。通过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条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展“文化扶贫”,既有利于弘扬乡土文化,又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18年9月26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的完美结合。同时,强调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供给对于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做出了“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社会整体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苏州市政府积极贯彻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众所周知,苏州市地处苏南富庶之地,依托雄厚的资金支持,通过建设规模宏大且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并结合当地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当前,苏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且该地区旅游业中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地区前列,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与示范作用。因此,研究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有利于地区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基于苏州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之策,探寻适宜的发展模式,推动苏州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1.2.2研究意义
本文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以政府为代表的包括其他各类NGO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角度,研究整个社会如何更好地优化供给方式,使供给效果达到最优。通过本研究,力求为相关部门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决策过程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通过研究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方式,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Freda K. Malogdos,Emmanuel Yujuico.强调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和NGO应当在旅游基础设施决策与供给方面相互合作。因此,善意的、旨在鼓励参与的政府,重点是在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决策与供给过程中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合作。其中政府部门并不总是主导其他组织的,这对旨在鼓励社会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供给具有重要意义。[]J Grant C Hopcraft,Gerald Bigurube,James Daudi Lembeli,Markus Borner.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利用这些资源的基础设施却很差,这在平衡减轻贫困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带来了重大挑战。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是增加人民的社会经济福利,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这些目标往往是直接冲突的。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才是保持生态完整的同时平衡国家扶贫目标的关键所在。[]认为走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僵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变成了一个先决条件。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社会各个主体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积极搭建优质平台,鼓励各相关主体参与,最终实现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的进步。[]Suanmali Suthathip,Chankao Kasidis,Ammarapala Veeris.指出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适当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各地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支持旅游活动,必须大力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为此,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网络应运而生,以高安全性和高标准服务旅游业。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可能是支持旅游业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需要了解相关主体所需,才能供给有效。[]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1.3.1国外文献综述 2
1.3.2国内文献综述 2
1.4本文的主要内容 4
1.5本文的研究方法 4
1.5.1文献分析法 4
1.5.2实地考察法 4
1.5.3综合分析法 4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
2.1相关概念界定 5
2.1.1公共产品 5
2.1.2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5
2.1.3政府供给 5
2.2理论基础 6
2.2.1新公共服务理论 6
2.2.2善治理论 6
2.2.3公共选择理论 7
3.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 7
3.1苏州市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发展简介 7
3.2苏州市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供给基本情况 8
3.2.1乡村旅游“硬设施”供给日益完善 8
3.2.2乡村旅游“软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10
4、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1
4.1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11
4.2政府供给效率低下 11
4.3交通运输发展滞后 12
4.4景区服务水平不高 13
4.5旅游软设施发展慢 14
5、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5
5.1政府管理中存在不足 15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6
5.3资源的供给主体单一 16
5.4旅游文化的基础薄弱 17
6、苏州市乡村旅游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策略建议 18
6.1合理配置相关资源 18
6.2创新资源供给方式 18
6.3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0
6.4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20
6.5加强旅游文化营造 21
7、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其工作难点在于乡村扶贫工作。通过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条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展“文化扶贫”,既有利于弘扬乡土文化,又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18年9月26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的完美结合。同时,强调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供给对于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做出了“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社会整体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苏州市政府积极贯彻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众所周知,苏州市地处苏南富庶之地,依托雄厚的资金支持,通过建设规模宏大且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并结合当地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当前,苏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且该地区旅游业中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地区前列,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与示范作用。因此,研究苏州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有利于地区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基于苏州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之策,探寻适宜的发展模式,推动苏州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1.2.2研究意义
本文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以政府为代表的包括其他各类NGO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角度,研究整个社会如何更好地优化供给方式,使供给效果达到最优。通过本研究,力求为相关部门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的决策过程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通过研究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方式,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Freda K. Malogdos,Emmanuel Yujuico.强调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和NGO应当在旅游基础设施决策与供给方面相互合作。因此,善意的、旨在鼓励参与的政府,重点是在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决策与供给过程中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合作。其中政府部门并不总是主导其他组织的,这对旨在鼓励社会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供给具有重要意义。[]J Grant C Hopcraft,Gerald Bigurube,James Daudi Lembeli,Markus Borner.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利用这些资源的基础设施却很差,这在平衡减轻贫困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带来了重大挑战。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是增加人民的社会经济福利,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这些目标往往是直接冲突的。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才是保持生态完整的同时平衡国家扶贫目标的关键所在。[]认为走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僵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变成了一个先决条件。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社会各个主体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积极搭建优质平台,鼓励各相关主体参与,最终实现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的进步。[]Suanmali Suthathip,Chankao Kasidis,Ammarapala Veeris.指出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适当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各地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支持旅游活动,必须大力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为此,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网络应运而生,以高安全性和高标准服务旅游业。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可能是支持旅游业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需要了解相关主体所需,才能供给有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