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

摘 要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标志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这就使得“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得到社会关注,其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探讨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对着一群体当前在经济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医疗保障方面的社会支持现状的探讨;第三部分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从经济、精神和医疗保障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撰写的过程中,运用文献法以及对无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梳理以及对无结构式访谈的内容归纳分析,切实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并对其现状、原因和建议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目 录
一、前言 6
(一)研究背景 6
(二)文献综述 6
(三)研究方法 7
(四)研究意义 8
二、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 8
(一)经济支持 8
(二)精神支持 9
(三)医疗保障 10
三、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
(一) 经济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
(二)精神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
(三)医疗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
四、加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建议 13
(一)经济支持方面 13
(二)精神支持方面 13
(三)医疗保障方面 14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致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社会出现了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现象,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也推动了我国老龄化进程,这也使得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
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年人及其子女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并出现了差异,再加上子女外出打工,使双方不能长期见面,因此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日渐缺乏。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在生育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社会出现了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现象,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也推动了我国老龄化进程,这也使得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
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年人及其子女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并出现了差异,再加上子女外出打工,使双方不能长期见面,因此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日渐缺乏。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在生育方面的观念发生了些许变化,因此我们的家庭结构变得比过去简单了许多,子女在照顾自己的核心家庭的同时易忽视对父母的照顾。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本就该需要我们给予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境更多,则需要引起我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我们可以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物质方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很少会有养老金,即便有也不多,从其他方面获得的收入更少,很多老人的收入都难以支付他们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我们从何谈起。从精神方面上看,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长期不在他们身边,缺少亲人的陪伴,生活难免孤寂、没有依靠。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处于较贫瘠的状态时,老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都不会有良好的状态,由此循环往复,老人的生活只会越变越遭。
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就需要积极面对并解决他,因此本文通过在实践地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无结构式访谈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是综合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经济、精神和医疗保障方面加强他们的社会支持,使老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二)文献综述
农村空巢老人
从搜索的结果上看,约有2157篇文献是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研究,如郭爱秋(2014)提出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探究【1】 、肖颖晓(2014)提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政府供给研究【2】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大多是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面着手,去探讨各种养老模式和养老方法,在这研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老人经济方面、精神方面或者医疗保障方面,但很少有人会单纯的去研究老人在这些方面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这一视角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群体之中,包括青少年、老年以及残障人士等等。在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多会用来研究老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但是当研究群体缩小到农村老人时,这一视角就会具体到农村留守老人、农村失独老人、农村失能老人等等,研究范围包括老人的身心健康、精神赡养、生存现状,但也不乏有研究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在社工介入空巢老人服务方面,陈海荣(2013)在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及对策研究【3】中表明社工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来对介入。其中微观上要求社工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能够积极应对独自生活的局面,提升自己的生活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中观上,在空巢老人群体之间扩大交往范围,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方面得到提升,学会与外界进行沟通交往,化解孤独感;宏观上,在政府要提高社会保障以及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让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小结
从现阶段的研究状况来看,各位学者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和社会支持这一角度的各项研究有很多,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并不是很多,而且研究内容留有空白,这也使得我们能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三)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使用方法是研究的定性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要从研究的差距和补体的经验中学习。基于文献的研究,通过农村空巢老人在以前的非正式访得到有效信息和收集从文档收集到的数据提供可靠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的空巢家庭逐渐增多,其中空巢老人占据主要部分。
农村空巢老人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在经济、精神和医疗保障上的支持的对策是对文献资料梳理分析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所得出来的观点,为缓解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医疗保障方面的压力以及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提供可行性观点。
二、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
(一)经济支持
1.自己劳动获得收入
这里的劳动除了是指老人自己种植农作物之外,还包括通过饲养牲畜获得收入,以及去纺织厂、加工厂或者一些手工作坊工作时获得的收入,虽然农村空巢老人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来增加自身的收入,但是,农村空巢老人在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上所获得的的收入少之又少,遇上天灾人祸甚至分文无收。进入工厂做工也不是人人都能进,进了也不能享受很好地薪资待遇,付出辛勤的劳动却只能拿微薄的收入。
被访者A: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啦,不在身边,我自己觉得身体没病没灾的,还能干点活,赚点钱,但是咱毕竟年纪大了,不如人家年轻人能干,只能干一些脏累差的活,而且现在技术好,很多活都用不着咱们动手,赚的自然就少,但是能赚一点是一点,就能少跟孩子们要。
因此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老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甚至家庭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子女供给
被访者B:孩子们学历不高,没什么文化,外出打工也赚不到多少钱,我自己身体也没那么好,血压高,腿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