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公私伙伴关系(ppp)研究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由政府主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PPP模式既“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长期伙伴关系,通过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基础设施,共同承担风险与责任,实现各方利益。PPP模式的出现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供需矛盾,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对我国第一个PPP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的研究,对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项目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基础设施领域PPP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对PPP模式的未来进行展望。关键词:公私伙伴关系(PPP);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地铁四号线目录
0 引言 1
1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
1.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2
1.2 PPP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3
1.3 PPP模式理论基础 4
1.4 PPP模式在我国的主要运作方式 6
1.5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优势 6
2 PPP模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中的应用 7
2.1 项目概况 7
2.2 项目建立分析 8
2.3 融资模式分析 9
2.4 经营模式分析 9
2.5 风险管理分析 10
2.6 运行绩效分析 11
3 PPP模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应用中的经验与不足 12
3.1 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的成功经验 12
3.2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14
3.3 对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模式的建议 15
4 对我国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发展的展望 17
4.1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短期展望 18
4.2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长期展望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 引言
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后来逐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PPP未来发展的短期展望 18
4.2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长期展望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 引言
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后来逐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对PPP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探讨与摸索阶段。大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城市在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中对PPP进行了初步探索,1992年第一家全部由外商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中山坦洲供水厂签约,原外经贸部在1995年颁布了《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纪委、交通部及电力工业部在1995年颁布了《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直到2000年以后,中央政府才制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PPP。2002年底,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及时印发了《城市供水特许经营示范文本》。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提出水价形成机制与供水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原则。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与私营资本的合作关系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应用。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迅速发展,民间资本的累积为我国应用PPP模式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关于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立法仍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也没有良好的推动机制。我国的PPP理论研究主要是以国外的研究为基础,怎样将国外的研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还需要具体深入的研究。PPP模式的应用使公民获得更优的公共服务,享受更好的公共产品,提高公民的满意度,提升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认为,PPP模式是一种存在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部门提供的项目和服务。
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Canadian Committee PPP)认为,PPP是一种建立在各自专长基础上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分担风险、利益共享,最好的满足公共需求。
世界银行公私伙伴关系中心(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Center)认为,PPP是指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参与,改善和推进基础设施供给的一种方法。私人部门的参与可以培育创新出新的方法,使低效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得到解决[]。
英国2000年出台的《公私伙伴关系——政府提议》报告,该报告从三个角度对公私伙伴关系进行了界定,既合作方式、产权结构和公共服务。PPP是指通过筹资开办、引入合伙人等产权方式把私营部所有权带入公共部门,或者出售企业股份给私营部门。政府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可以利用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方式与技术。充分利用政府资产的商业潜力,与私人部门在有优势的其他领域开展合作。
综上所述,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长期伙伴关系。在PPP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签订协议提供公共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广义的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包含介于完全由政府提供和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之间的所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包括服务外包、设立合资企业、特许经营和政府对私人开发项目进行补贴等[]。
从PPP 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定义来看,PPP包含了四方面含义:
公共部门管理的改革。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运作效率。PPP模式刺激了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合作竞争,公共部门可以学习私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改变陈旧的干礼观念。
风险分担。PPP模式下,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参与方共同承担风险与盈利。
利益共享。PPP模式下,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形成一种伙伴关系,身为项目参与者实现利益的共享。
将政府面临的问题进行转移。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同时担任投资、经营与监督的职责,这种方式很容易早着决策失误或者监督不到位,导致投资效益低,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0 引言 1
1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
1.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2
1.2 PPP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3
1.3 PPP模式理论基础 4
1.4 PPP模式在我国的主要运作方式 6
1.5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优势 6
2 PPP模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中的应用 7
2.1 项目概况 7
2.2 项目建立分析 8
2.3 融资模式分析 9
2.4 经营模式分析 9
2.5 风险管理分析 10
2.6 运行绩效分析 11
3 PPP模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应用中的经验与不足 12
3.1 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的成功经验 12
3.2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14
3.3 对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模式的建议 15
4 对我国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发展的展望 17
4.1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短期展望 18
4.2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长期展望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 引言
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后来逐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PPP未来发展的短期展望 18
4.2 我国PPP未来发展的长期展望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0 引言
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后来逐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对PPP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探讨与摸索阶段。大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城市在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中对PPP进行了初步探索,1992年第一家全部由外商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中山坦洲供水厂签约,原外经贸部在1995年颁布了《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纪委、交通部及电力工业部在1995年颁布了《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直到2000年以后,中央政府才制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PPP。2002年底,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及时印发了《城市供水特许经营示范文本》。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提出水价形成机制与供水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原则。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与私营资本的合作关系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应用。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迅速发展,民间资本的累积为我国应用PPP模式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关于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立法仍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也没有良好的推动机制。我国的PPP理论研究主要是以国外的研究为基础,怎样将国外的研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还需要具体深入的研究。PPP模式的应用使公民获得更优的公共服务,享受更好的公共产品,提高公民的满意度,提升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认为,PPP模式是一种存在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部门提供的项目和服务。
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Canadian Committee PPP)认为,PPP是一种建立在各自专长基础上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分担风险、利益共享,最好的满足公共需求。
世界银行公私伙伴关系中心(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Center)认为,PPP是指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参与,改善和推进基础设施供给的一种方法。私人部门的参与可以培育创新出新的方法,使低效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得到解决[]。
英国2000年出台的《公私伙伴关系——政府提议》报告,该报告从三个角度对公私伙伴关系进行了界定,既合作方式、产权结构和公共服务。PPP是指通过筹资开办、引入合伙人等产权方式把私营部所有权带入公共部门,或者出售企业股份给私营部门。政府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可以利用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方式与技术。充分利用政府资产的商业潜力,与私人部门在有优势的其他领域开展合作。
综上所述,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长期伙伴关系。在PPP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签订协议提供公共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广义的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包含介于完全由政府提供和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之间的所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包括服务外包、设立合资企业、特许经营和政府对私人开发项目进行补贴等[]。
从PPP 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定义来看,PPP包含了四方面含义:
公共部门管理的改革。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运作效率。PPP模式刺激了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合作竞争,公共部门可以学习私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改变陈旧的干礼观念。
风险分担。PPP模式下,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参与方共同承担风险与盈利。
利益共享。PPP模式下,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形成一种伙伴关系,身为项目参与者实现利益的共享。
将政府面临的问题进行转移。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同时担任投资、经营与监督的职责,这种方式很容易早着决策失误或者监督不到位,导致投资效益低,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