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茶产业推广路径研究

摘 要 茶产业作为宜兴重要的产业之一,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于一体。丰富的茶叶产品资源、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和宜兴独有的紫砂资源,为宜兴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重视和支持宜兴茶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茶农收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宜兴整体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接着通过分析茶产业的现状,深入剖析了茶产业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结合宜兴特定的茶文化历史,阐述了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发展的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宜兴茶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Key words:Tea culture;Tea industry;Promote;The path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宜兴茶产业概况2
1.1茶叶起源2
1.2茶产业的兴起2
1.3茶产业的发展2
1.4茶产业的发展3
宜兴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5
3.1茶叶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工艺设备不够先进5
3.2茶叶品牌意识薄弱,营销能力差5
3.3茶文化建设力度不够6
3.4产业结构不合理6
宜兴茶产业推广建议7
4.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7
4.2将宜兴茶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7
4.3利用网络、广告推广宜兴茶8
4.4推出多种茶叶品牌战略9
4.5延伸茶产业链10
结束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引言
远在神农时期,茶叶就被远古人挖掘出药用的功效,在无任何高科技的前提下,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更替,后代对茶叶的探索也不断深入。茶,乃中国之特色,我国盛产茶叶,在众多城市中,宜兴被誉为“茶的绿洲”、“中国名茶之乡”。新中国成立后,宜兴茶叶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现有茶园面积6万多亩,成为江苏省的重要茶区,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上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但是1994年以后,宜兴虽然茶叶在质量上有所提高,产量却持续下降,茶产业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打开宜兴茶产业发展之路,更好发展的宜兴茶产业,使其成为宜兴地区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显得尤为重要。
宜兴茶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宜兴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兴起能带动生态旅游业、饮食业、医疗保健业、茶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等诸多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近几年来,宜兴将旅游业和茶产业捆绑,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今,我们应该以当前取得的成就为基石,将旅游业、茶业产业、茶文化产业、紫砂产业相结合,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在提高宜兴茶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上做文章,进一步发展和大力宣传宜兴茶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宜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第一章 宜兴茶产业概况
1.1茶叶起源
“茶”字,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也是最古老的药物书——《神农本草》。而我国发现茶树,并对茶叶进行利用,至今已有近五千年历史,是最早发现茶,并把它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国家。茶叶从最初的被作为祭祀用品,到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再到被用作药物,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但早在西汉就已经有了关于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唐代陆羽也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今天,茶已成为“国饮”,饮茶风俗遍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是国人休闲时陶冶情操的饮品,沏茶、敬茶更是有客人来访时必不可少的礼节之一。
1.2茶产业的兴起
宜兴古称阳羡,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面,东濒太湖,南接浙江长兴和安徽广德。南境分布着天目山余脉,今泛称宜溧山地,山区周边是低缓的丘陵,再加上城内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十分适于种植茶树。
谈及茶,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茶圣”陆羽,以及他的代表作《茶经》。嗜茶如命的陆羽在22岁就决定下江南,学习采茶,五年后归隐山林,专心研习茶艺并进行书面撰写,而此部巨著竣工的地方恰巧就是古时的阳羡今日的宜兴。
1.3茶产业的发展
始于东汉的阳羡茶,在唐朝兴盛,宋、明、清时已十分成熟,到了民国开始衰落。但是1949年以后,宜兴茶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至1993年,全市茶园56万亩,年产茶叶5530吨,产值6900万元,分别占全省茶园面积的35%,产量的45%,产值的35%。多年来一直保持这江苏省产茶第一县(市)的位次,成为江苏省的主要茶区。1989年乾元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新街茶林场生产的“荆溪云片”双双获得农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岭下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又获国家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2002年,宜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县)之一。2005年宜兴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就达5万亩,年产茶叶6500吨,2006年实现产值2.5亿元,平均每亩收益近3500元,规模企业的每亩收益已超万元。
1.4茶叶产品资源优势
1.4.1茶叶产品资源优势
宜兴作为业我国最享有盛誉的古茶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从古至今,茶叶就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健康的饮品之一,加上宜兴悠久的产茶历史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激发制茶人的智慧,先后创制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在历届全国“中茶杯”、江苏省“陆羽杯”等名特茶评比中屡获殊荣。
作为红茶主要产地之一的宜兴,根据茶形,将其分为四类:叶茶、碎茶、片茶、未茶。不仅可以帮助肠胃消化、促进食欲,还有极强的抗菌力,用红茶漱口,还可以预防蛀牙、降低血糖。
1.4.2茶文化资源优势
伴随着茶叶经济萌生、发展形成的,独具宜兴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归根结底体体现的是当地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便有“阳羡买茶”和汉王到茗岭“课堂艺茶”的记载,表明宜兴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招收学童,传授茶叶生产技术了。三国孙吴时期所产的“国山茶”已是名满江南。据《宜兴县志》记载:阳羡“有名山一百三十六,离墨山牗即国山,三国时孙皓在善卷洞立国山碑而易名牘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唐朝年间,宜兴红茶更是是誉满天下,卢仝的一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充分说明了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宋朝年间,苏轼曾在宜兴居住一段时间,他对宜兴红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这两个产业的文化互相交融,茶与壶,就像鱼与水,谁都离不开谁。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宜兴红茶慢慢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茶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推动着茶产业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