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20200511190301]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力与一个人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是有关联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西藏和谐社会,那么要把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结合西藏农牧民人口占80%的特点,为提高西藏的就业发展和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对西藏的农牧民技能培训进行研究。西藏农牧民技能培训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对当前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牧民技能培训;西藏日喀则市;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对策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二、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成果 2
(一)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 2
1.开展综合职业技能培训 2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
(二)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成果 3
1.技能培训的加强使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3
2.技能培训对农牧民思想转变的积极作用 3
3.技能培训后有利于农牧民收入增加 3
三、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一)农牧民文化程度底并且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4
(二)师资队伍落后 4
(三)民办培训机构存在缺陷 4
(四)培训内容与市场的需求不相互吻合 4
(五)培训方案存在缺陷 5
(六)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和考核存在困难 5
(七)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5
四、完善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的建议 5
(一)对受训人员进行选择并提高参训的积极性 5
(二) 加强培训教材的翻译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6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为更好的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6
(四)定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与预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7
(五)加强完善培训方案 7
(六)健全培训后的跟踪研究与服务工作 7
(七)加大对农牧民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7
结 论 8
致 谢 8
参考文献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Key words: Farmers and herdsmen skills training ;Tibet Xigaz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
一、绪论
近年以农牧业为主的西藏日喀则市,为了解决大量富裕劳动力的转移,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方式,从培训入手,开展了大量促进就业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调查日喀则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并分析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改善日喀则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意义。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仅会加强农牧民的整体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谐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状况从过去的农奴社会手艺人到自助学习技能,再到现在的就业培训,从无到有,从有到全面覆盖,走过了30年的里程。西藏日喀则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同时在西藏人口占最多的一个地区。据西藏日喀则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统计的资料中显示:西藏日喀则市的人口总数为72万人,其中农业的人口为50.36万人,牧业的人口为10.79万人,农牧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85%。每年除了农牧业生产吸纳15万多劳动力外,还有25万多劳动力需要转移,在农牧区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出现,促使日喀则市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近年来,日喀则市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方式,从培训入手,开展了大量促进就业的工作。
二、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成果
(一)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
1.开展综合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日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则地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到目前为止,西藏日喀则市有11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分别有同达电脑学校、兴达培训学校、查家电脑学校、东娇汽车驾驶培训学校,西藏任布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驾驶培训中心等。2008年以来,在西藏日喀则市先后展开了50多个工种的培训,分别是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农机维修、木工、民族绘画、厨师、驾驶、计算机操作、卡垫编织、萨迦县唐卡绘画、仁布县酥油花制作、江孜县谢玛氆氇、吉隆县和定结县竹编编织等,总共培训了25050人,在培训中总共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237.18万元,其中农牧民技能培训经费1159.75万元,就业再就业资金2077.43万元。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近几年里,西藏日喀则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职业鉴定办公室对日喀则市从业人员开展了技能鉴定工作。从业人员范围主要从事的是驾驶,打字,商务,农机修理,农学,畜牧,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厨师,美发师助理,钢筋工、绘画班,木工等行业,个体工商户主和员工,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人进行技术等级的考核和社会化的鉴定,还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的鉴定和推行了职业证书制度。
(二)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成果
据西藏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8年至2013年12月,职业技能培训3218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850人,农牧民技能培训23135人),技能鉴定6615人,职业指导25739人次、职业介绍21564人,职介成功了18371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197.87万人次,收入37.16亿元。从2014年以来,西藏日喀则市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来进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就业工作。紧扣“撤地设市,和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以“零培训村庄”和征地农民为主,实施了“六促六推”、“西部技能行动”等培训项目,开展了各种不同工种的技能培训,并且完成了对各个工种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5期,职业技能培训共7580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45.8%,培训合格率98%,培训后6519人实现技能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6%;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的数量,1430认证,认可率人数为95.3%,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43%。
1.技能培训的加强使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2012年,日喀则市举办了劳务品牌现场会,此项工作按照建立“两个中心、培育八个示范基地、实施一县一品牌”的战略,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促进了日喀则市的就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建设项目做好农牧民就业培训的工作方案,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地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
2.技能培训对农牧民思想转变的积极作用
由于农牧民自身在培训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现代技术,并通过技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往他们不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认为农民就是农民,以后孩子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做农民不用上学学习知识,但经过这些培训后,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普遍认为他们的孩子们以后也要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农牧民的这种思想上的的转变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
3.技能培训后有利于农牧民收入增加
近几年,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对农牧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加了农牧民的就业,农户的家庭收入也随之增加了,农户家庭经营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这几年由于就业的增加,工资性收入也同时增加了很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因此,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农牧民的家庭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5]
2014年10月份日喀则市人社局根据火车站周围部分被征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也不掌握任何一技之长的实际情况对斯玛、占堆两村362名失地农民开展了装载机、汽车驾驶员、斯玛卓、保洁员4个工种的完全免费技能培训,投入资金132万元。经过培训后,实现了100%的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妥善安置了被征地的农民。还对萨玛村72名失地农民开展汽车驾驶培训。今后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计划将对卡热村失地农民开展类似的、适合征地农民的各类技能培训,这一群人收入的增加为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牧民文化程度底并且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严重阻碍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西藏农牧民文盲比率高的问题是培训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农牧区相对贫困,教育经费的不足和人们较封闭的思想,对学习知识的渴求小,存在严重的辍学现象。西藏地区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有藏民族自己的语言,小学适龄儿童大部分接受的是藏汉双语教育,汉语基础薄弱,平时用藏语交流,几乎用不上汉语,特别是农牧区,加上地方教育资源不足,接触外界信息机会少,使很多农牧区的藏族青年丧失了走出去就业的机会,堵塞了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渠道。另外,由于农村教育的单一性,农村学生不能像城市学生一样接受不同文化,得到各方面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因此在在培训人员中文盲和不会用汉语交流的学员比重比较多。[6]另一方面,培训资料中藏文的资料严重缺乏,教材的编写和翻译工作力度不够,这使得农牧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另外,农牧民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择业观念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牧民对有些服务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对举办的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美容美发等培训参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些服务行业是不光彩的职业,所以不愿意参加这类培训。另一方面,培训时间与农忙季节相重合时,农牧民就会放弃培训。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力与一个人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是有关联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西藏和谐社会,那么要把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结合西藏农牧民人口占80%的特点,为提高西藏的就业发展和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对西藏的农牧民技能培训进行研究。西藏农牧民技能培训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对当前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牧民技能培训;西藏日喀则市;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对策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二、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成果 2
(一)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 2
1.开展综合职业技能培训 2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
(二)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成果 3
1.技能培训的加强使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3
2.技能培训对农牧民思想转变的积极作用 3
3.技能培训后有利于农牧民收入增加 3
三、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一)农牧民文化程度底并且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4
(二)师资队伍落后 4
(三)民办培训机构存在缺陷 4
(四)培训内容与市场的需求不相互吻合 4
(五)培训方案存在缺陷 5
(六)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和考核存在困难 5
(七)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5
四、完善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的建议 5
(一)对受训人员进行选择并提高参训的积极性 5
(二) 加强培训教材的翻译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6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为更好的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6
(四)定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与预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7
(五)加强完善培训方案 7
(六)健全培训后的跟踪研究与服务工作 7
(七)加大对农牧民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7
结 论 8
致 谢 8
参考文献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Key words: Farmers and herdsmen skills training ;Tibet Xigaz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
一、绪论
近年以农牧业为主的西藏日喀则市,为了解决大量富裕劳动力的转移,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方式,从培训入手,开展了大量促进就业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调查日喀则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并分析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改善日喀则市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意义。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仅会加强农牧民的整体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谐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状况从过去的农奴社会手艺人到自助学习技能,再到现在的就业培训,从无到有,从有到全面覆盖,走过了30年的里程。西藏日喀则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同时在西藏人口占最多的一个地区。据西藏日喀则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统计的资料中显示:西藏日喀则市的人口总数为72万人,其中农业的人口为50.36万人,牧业的人口为10.79万人,农牧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85%。每年除了农牧业生产吸纳15万多劳动力外,还有25万多劳动力需要转移,在农牧区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出现,促使日喀则市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近年来,日喀则市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方式,从培训入手,开展了大量促进就业的工作。
二、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成果
(一)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现状
1.开展综合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日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则地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到目前为止,西藏日喀则市有11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分别有同达电脑学校、兴达培训学校、查家电脑学校、东娇汽车驾驶培训学校,西藏任布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驾驶培训中心等。2008年以来,在西藏日喀则市先后展开了50多个工种的培训,分别是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农机维修、木工、民族绘画、厨师、驾驶、计算机操作、卡垫编织、萨迦县唐卡绘画、仁布县酥油花制作、江孜县谢玛氆氇、吉隆县和定结县竹编编织等,总共培训了25050人,在培训中总共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237.18万元,其中农牧民技能培训经费1159.75万元,就业再就业资金2077.43万元。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近几年里,西藏日喀则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职业鉴定办公室对日喀则市从业人员开展了技能鉴定工作。从业人员范围主要从事的是驾驶,打字,商务,农机修理,农学,畜牧,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厨师,美发师助理,钢筋工、绘画班,木工等行业,个体工商户主和员工,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人进行技术等级的考核和社会化的鉴定,还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的鉴定和推行了职业证书制度。
(二)西藏日喀则农牧民技能培训的成果
据西藏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8年至2013年12月,职业技能培训3218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850人,农牧民技能培训23135人),技能鉴定6615人,职业指导25739人次、职业介绍21564人,职介成功了18371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197.87万人次,收入37.16亿元。从2014年以来,西藏日喀则市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来进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就业工作。紧扣“撤地设市,和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以“零培训村庄”和征地农民为主,实施了“六促六推”、“西部技能行动”等培训项目,开展了各种不同工种的技能培训,并且完成了对各个工种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5期,职业技能培训共7580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45.8%,培训合格率98%,培训后6519人实现技能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6%;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的数量,1430认证,认可率人数为95.3%,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43%。
1.技能培训的加强使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2012年,日喀则市举办了劳务品牌现场会,此项工作按照建立“两个中心、培育八个示范基地、实施一县一品牌”的战略,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促进了日喀则市的就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建设项目做好农牧民就业培训的工作方案,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地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
2.技能培训对农牧民思想转变的积极作用
由于农牧民自身在培训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现代技术,并通过技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往他们不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认为农民就是农民,以后孩子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做农民不用上学学习知识,但经过这些培训后,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普遍认为他们的孩子们以后也要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农牧民的这种思想上的的转变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
3.技能培训后有利于农牧民收入增加
近几年,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对农牧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加了农牧民的就业,农户的家庭收入也随之增加了,农户家庭经营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这几年由于就业的增加,工资性收入也同时增加了很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因此,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农牧民的家庭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5]
2014年10月份日喀则市人社局根据火车站周围部分被征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也不掌握任何一技之长的实际情况对斯玛、占堆两村362名失地农民开展了装载机、汽车驾驶员、斯玛卓、保洁员4个工种的完全免费技能培训,投入资金132万元。经过培训后,实现了100%的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妥善安置了被征地的农民。还对萨玛村72名失地农民开展汽车驾驶培训。今后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计划将对卡热村失地农民开展类似的、适合征地农民的各类技能培训,这一群人收入的增加为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西藏日喀则市农牧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牧民文化程度底并且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严重阻碍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西藏农牧民文盲比率高的问题是培训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农牧区相对贫困,教育经费的不足和人们较封闭的思想,对学习知识的渴求小,存在严重的辍学现象。西藏地区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有藏民族自己的语言,小学适龄儿童大部分接受的是藏汉双语教育,汉语基础薄弱,平时用藏语交流,几乎用不上汉语,特别是农牧区,加上地方教育资源不足,接触外界信息机会少,使很多农牧区的藏族青年丧失了走出去就业的机会,堵塞了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渠道。另外,由于农村教育的单一性,农村学生不能像城市学生一样接受不同文化,得到各方面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因此在在培训人员中文盲和不会用汉语交流的学员比重比较多。[6]另一方面,培训资料中藏文的资料严重缺乏,教材的编写和翻译工作力度不够,这使得农牧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另外,农牧民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择业观念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牧民对有些服务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对举办的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美容美发等培训参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些服务行业是不光彩的职业,所以不愿意参加这类培训。另一方面,培训时间与农忙季节相重合时,农牧民就会放弃培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