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及趋势分析

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及趋势分析[20200511190959]
摘要:基于改进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构建出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曲线拟合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通过曲线拟合预测,按照近十年发展趋势,预期到2020年,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强,呈现人地基本协调态势,沿江城市带以及沿海城镇聚合轴上大部分城市通过战略规划调整,由土地快速扩张过渡到人地基本协调态势;而沿东陇海城镇轴大部分城市保持或进入土地快速扩张态势。人口明显增长城市南通市发展前景广阔,而南京市则发展相对进入成熟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江苏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引言 1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
2.1 研究区概况 2
2.2 数据来源 2
3 研究方法 2
3.1 建立评价模型 2
3.2 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分级 3
3.3 曲线拟合预测法 4
4 江苏省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评价 4
4.1 协调性现状与区域差异分析 4
4.2 变化趋势分析 5
5 结果与分析 7
5.1 土地显著扩张 7
5.2 土地明显扩张 8
5.3 人地基本协调 8
5.4 人口明显增长 9
6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及趋势分析
引言
1 引言
近年来,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其中Brueckner的研究较有代表性,在Muth-Mills单中心模型的基础上,Brueckner[1,2]系统地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认为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农业地租和交通成本增加等外生变量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因素;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对城市用地扩张趋势、特征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判断两个方面最为集中。鲍丽萍[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出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而经济总量增加的影响不明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王丽萍[4]、唐菊华[5]分别通过对江苏省和苏锡常地区的城市用地扩张分析,得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是不匹配的,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正处于非均衡、不协调发展当中(陆大道[6],陶然、曹广忠[7],牛文远[8]等),在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协调性测度研究方面,中国的快速城镇化以其庞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和城市土地的快速扩张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二者发展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城市形态和布局分散化,呈现低密度发展趋势,加重了目前已经十分尖锐的耕地保护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城市化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如何厘清并协调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以上研究表明,人口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9],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3%,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城镇人口、空间形态等标准来看,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10]。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用地扩张明显快于人口增长,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和城市土地的快速扩张之间的严重失衡对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分析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对于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继续推进城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为快速城镇化地区,江苏省城镇化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处于高速增长期。近十年来,江苏省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用地扩张明显快于人口增长,人口密度不升反降,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城市紧凑发展的要求不尽符合。因此,本文依据2002年和201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和人口数据,基于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和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分级标准,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2-2020年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水平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引导江苏省各个地级城市土地与人口协调增长、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的1.06%,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据统计,2014年江苏省常住人口达7960.06万人,居中国第五位,2014年江苏省人均GDP达81874元,居中国各省首位,2010年底,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60%,开始向成熟的城市化社会迈进。
江苏省现有13个地级市,分别为位于苏南地区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位于苏中地区的泰州、南通、扬州三市,以及位于苏北地区的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由于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开发策略等不同,江苏省城镇化区域差异显著,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据资料显示,2011年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1.91%,而苏中、苏北地区仅为57.46%和53.29%[11,12]。此外,江苏省城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城市功能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居民生活条件有待改善等。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江苏统计年鉴》(20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年—2013年),其中城市用地数据用城市建成区面积表征,人口数据用城市市区人口数表征。
3 研究方法
3.1 建立评价模型
一般来说,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比例可以用城镇用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的增长弹性系数来衡量,国际社会公认的标准是1.12[13,14]。城镇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虽然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条件,但其协调关系一旦超过1.12就会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或限制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2013年3月30日在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已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1.12的合理阈值,从2000年到2010年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我国目前的城镇用地水平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全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远超1.12的衡量标准,如果再按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来衡量,则不符合节约用地、紧凑城市的理念。
因此,本文借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艳昭[15]等人研究成果,对国际上采用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模型加以改进,加入人均城市用地约束参数,构建出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该模型用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 )来反映城市用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该模型公式为:
(1)
(2)
泰州市 103.6 61.31 185 83.3 1.42 土地快速扩张 土地明显扩张
宿迁市 30 26 197 164.4 1.04 人地基本协调 人地基本协调
对表2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201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现状与区域空间特点有:
(1)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
镇江市 115.182 25.321 0.91 30.365 0.012 2.228 98.058 0.884 53.284 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