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消费的影响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消费的影响分析[20200501124939]
摘要:在我国出口降低、投资放缓、GDP增速降速的现实情况下,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渠道。由于我国农村消费水平较为低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成为了完成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日常消费的影响这一话题加以关注。本文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消费的影响为研究目的,交代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先进行相关文献回顾,再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消费的影响,利用199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协整检验,并阐述了分析结果,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现在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社会保障;农民日常消费;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研究思路 2
2.研究方法 2
二、文献回顾 2
(一)理论阐述 2
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收入分配效应 2
2.社会保障对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
3.其他 3
(二)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研究现状 3
1.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促进观点 3
2.社会保障对消费的抑制观点 3
3.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不确定观点 3
三、农村消费支出状况 3
四、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4
(一)数据来源和计量模型设定 4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5
1.数据处理 5
2.ADF检验 5
3.协整检验 6
五、政策建议 6
(一)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6
(二)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会保障的福利性 6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财政支出机构,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7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 7
(三)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建立专职机构,设立专项制度 7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7
2.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 7
(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日常消费的影响分析
引言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长,但其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特别是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盲目扩大投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刺激最终消费需求的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动力。然而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投资。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虽然政府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消费,却仍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消费潜力并没有真正被挖掘,所以需要调动起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本文目的在于讨论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农民的消费需求,以期促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与完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农民缺乏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于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而由于中国城乡二元分离,社会保障体系在不平衡中发展,与城镇相比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成熟。如今,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而社会保障方面的缴费支出会导致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减少,使得他们大多减少消费以备不时之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在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普及,激发农民消费潜力。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农民比例较大,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深化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逐年下降。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居民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将收入进行储蓄,以防未来的风险,使得中国的消费水平长期过低,而除此之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农村尚未完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如何在这样不公平的局势下使社会保障支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先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提出特色与新意;再叙述相关文献综述,紧接着分析社会保障现状以及农民消费现状,进一步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日常消费的影响,并作实证研究以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概念和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料储备,并为此次研究做好充分理论准备。
二是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主体结构上采取定性分析,然后就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定量分析,使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另外,运用统计手段,采用Excel软件和eviews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二、文献回顾
(一)理论阐述
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收入分配效应
国外学者Keynes和Pigou都提倡由国家来兴办社会福利、干预国民收入分配,以此促进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Keynes(1936)提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较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通常较低,而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福利经济学家庇古与之持相似观点,认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
2.社会保障对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Leland于1968年提出的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合理地分配一生的资源,使其于一生效用最大化,更主要的是为了应付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
3.其他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认为实行具有收入均等化效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Keynes(1936)则提出社会保障税的增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可以使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增加。
(二)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多位学者对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不同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1.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促进观点
王云、辜萍(2001)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消费行为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存在密切联系,认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陶纪坤(2007)强调制约我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障碍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以直接和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燕和汪洁(2003)则认为要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要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透明度,减轻城镇居民各方面的压力。赵新安、程义全(1999)指出,消费需求的增加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认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与消费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邓郁、郭兴华(2009)阐述了我国农村消费率低、消费层次低于城镇水平,收入及消费观念等现状,提出了落实惠农政策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以促进农村消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