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杀生的真实人性
目 录
1 引言 5
2 影片环境与人性 5
3 电影展现的多面人性 7
3.1 人性的光辉 7
3.2 人性的阴暗面 9
4 电影中展现的人性矛盾 11
4.1 正统和异端 11
4.2 理性和非理性 12
4.3 现代和传统 13
结论 15
致谢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由黄渤主演的电影《杀生》给我们呈现了以下这个精彩的故事: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部一个地广人稀的小镇——长寿镇,是个人皆长寿、规矩自成之地,镇名因自从清代以来村民长寿而由来,有一天一种奇怪的传染病在长寿镇突然爆发,医生“我”被地方官派去长寿镇调查传染病起因,途中却在一个山头上发现了只剩一口气的村民牛结实。善良的医生“我”把奄奄一息的牛结实背回了村中,却发现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出手救他,悲惨的牛结实最终凄凉死去。医生“我”对牛结实的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但是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现可疑的病毒,也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但长寿镇全体村民一个个都神色怪异,形迹可疑,医生“我”决定破解牛结实死亡之谜,影片情节由此展开。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影片《杀生》其实是一场“有意味”的设计死亡游戏,它以荒诞、离奇的情节设置和黑色幽默的叙事方法,以爱与被爱,杀与被杀,欺骗与被欺骗等等对立的构思角度出现,许多观众难以理解与接受这部影片也是不可避免的。《杀生》将种种矛盾面展示给观众,使得其无法理解与接受,但它确实是一部极富隐喻特性且值得我们思考的电影。其通过特定空间里的一些特定人物将现代生活中的浮躁、焦虑、异己感与孤独感化为人的生死体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进而使我们将潜藏于人类内心的善恶、爱恨、生存与死亡等人性的火种达到了反思与叩问的燃点,从而参悟人性、情感、死亡和生命,这就是它的艺术内涵所在。
2 影片环境与人性
电影将小说《设计死亡》改名为“杀生”,为影片平添了一层宗教情调,“杀生”是佛门用语,在这是扼杀人性的意思,再加上影片始终重墨烘托的那一股黑暗格调的画面,“生与死”的主题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凸显。
影片环境与故事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杀生》一片情节跌宕起伏,悬疑迭生,处处隐喻暗示。《杀生》的故事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偏僻小镇——长寿镇,该镇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将这个小镇与外界自然隔离开来。这种压抑的地形就如一把束缚镇民的枷锁,传达给观众一种沉闷之感。镇里的建筑统一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积而成,从整体来看,长寿镇犹如废墟一般。镇上的房屋之间沟通紧密,多以黑暗、压抑的巷道连接。实际上是对人物保守腐化,性格阴暗、压抑的暗示。
导演给我们描述长寿镇的全貌时,用间歇不断的地震、错落参差的房屋,还有阴暗恐怖的弄堂,将小镇全景展现给观众。这个封闭的空间于村民来说,是他们肉体的安生处,却也是禁锢他们灵魂的监狱。而“监狱必须是一种彻底的规训机构”【1】,表面上他们生存在小镇这个空间里,安然自得。实际上他们却在小镇这个封闭的空间内,一步步地被规训为制度化的人,腐朽不堪。电影中村长多次地提到“先人留下的规矩”、“按照镇上的规矩”等,时时刻刻暗示着小镇对村民们的规训。然而在外人眼中看来,小镇却是一片需要被改造的蛮荒之地。影片中开头就以牛结实的视角给了小镇一个大全景的俯视镜头: 封闭的环境、灰色的墙壁、暗沉的色调,都在预示着它活力的消退与死神的迫近;紧接着,镜头往下拉给牛结实一个仰视视角: 他捡起石头砸向村庄,暗示着村庄即将被他改造、解构的命运。
牛医生的到来为村民们带来了一个带有些许反佛意味的“指导思想”——“心由境生”。他们与牛结实正面斗争了无数次,把他装进麻袋用车子运到外面丢掉、接生婆给他打麻醉试图阉割、全村人对他追打、被村里的小伙子们围殴可是他们都无法取得胜利,便改变策略,请回外出留洋的牛医生,想出了从精神上杀死他的办法。 “心由境生”这个理念实际上是为了让牛结实陷入自己生病的错觉,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每个人都在牛结实面前卖力地表演,用奇怪的眼神和错乱的话语给他造成心理压力,先在精神上搞垮他。然后再片他在初春三月的雨水下洗澡,导致他发烧生病,最后在牛医生的表演下让牛结实认为自己得了癌症。牛结实原本“刀枪不入”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
长寿镇位于旧中国西南一隅,四面环山,村落之于外部世界是孤立、隔膜的,村内有年长受人尊崇的族长,村民之间也是相互熟知,一个典型的“熟悉人”社会。长寿镇的建筑风格也是颇具“熟悉人”社会的特色:屋子与屋子相连相通,屋顶的平台成为一个被观看、同时也可以观看别人的舞台,屋子的后窗紧挨村子过道长寿镇村民的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没有太明确的界限,每一个人都是被观看的对象,每一个人也都观看着他人。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牛结实只是一个没有被社会化的、纯粹的“人”,他可以在祖爷爷去世前喂给他酒让他享受最后的时光而不顾所谓的创造长寿历史,也可以刨开别人的祖坟而不去理会所谓的对“先人”的不敬重,同样的,在寡妇沉水以后他救起寡妇而不考虑祭祀的神圣,所有这些历史、规训、神圣的事物在他的世界里是没有概念的。相反的,村民们却是一个社会化了的群体,他们会在“寅时打水,洗脸漱嘴子时灭火”甚至于连洗脸的动作和节奏都是统一的,这一切便是长寿镇村民的标志,人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表示他们是长寿镇人,都在努力的将自己与这个群体归一,也就是一种社会认同,“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套自我理解、规范、价值观以及诸多观念;在某一时间,在一个群体内部,它们紧密结合,而且它们引导群体内的成员如此认同、如此行事”。【2】
我们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地理环境或者一个地区会给一个群体的建构带来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地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物桩,拴住的是这个地区的人与事件连续体之间所共有的经历。随着时间的积累,空间成了地区,它们有着过去和将来,把人们捆在他的周围”。【3】群体通过这样的空间,来把自身和长寿镇联系在一起,这样,村民为自己这个群体定义,通过长寿镇这个空间来维持自己的群体并培养认同感,长寿镇村民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使得他们联系在一起。
3 电影展现的多面人性
第一次看《杀生》时,觉得这部电影充满趣味、诙谐幽默,情节也很荒诞夸张,很耐人寻味。再仔细品味几遍,又发现影片更深层次的寓意和人性思索。电影《杀生》里包含了许多象征隐喻,沉重的死亡氛围和人性的思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也达到比较厚重的层面和深度。电影的主要场景设置在四川汶川的一个羌族小镇里,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一场侵染着爱情、复仇、报恩的死亡游戏悄然展开,而人物的变化与事件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被不断营造与强化,电影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各个方面、情感的倾向以及死亡与生命的感悟也不停地吸引着我去对这部影片深入挖掘。
3.1 人性的光辉
牛结实——善恶交锋中的向死而生。从表面上看,牛结实确实是长寿镇的公害,他吃饭不给钱、勾引寡妇、无休止偷窥油漆匠房事、让祖爷爷喝酒以致毙命、往小镇饮水井里撒催情药、挖别人祖坟等等,许多行径都使村民无法接受,甚至足以愤慨到要与其拼命,从这个角度讲牛结实为恶一方确实是无疑的。但如果再仔细思考,又会发现牛结实所作所为并不伤天害理,它的行为多半只是一些有伤大雅的恶作剧,而他触犯众怒的几件事,如让祖爷爷喝酒是因为他想满足其喝酒的愿望,在村里井中洒下催情药是想让全镇的老老少少能够自由地狂欢,挖别人祖坟是为了不让其子孙“守着金山银山当叫花子”,牛结实的恶其实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恶,事实上他只是不愿意循规蹈矩,骨子里带有些孩子的天性,甚至他的行为中有一些还是愿意给大家带来快乐、自由的善行。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典神话中的孙悟空、哪吒这些人物,他们在把固有的社会搞得天翻地覆之时却从未有人把其行为与恶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其性本善,牛结实也是如此。他的内心是坦荡的,敢爱敢恨的个性自然在这个循规蹈矩的镇上不受欢迎,他无畏无惧不停地挑战权威和界限,他想用自己来改变镇上的人。可是,在这个争名逐利的环境中,他哪里又能抗拒?最后,他归还了村民的东西,也归还了他那份不安分的心。他拉着为自己做的棺木,拿上那个八音盒离开,八音盒里响起的是生日快乐的歌曲,那天是他的生日,可是没有一个人来祝福他,他死于精神上的瓦解和崩溃。
1 引言 5
2 影片环境与人性 5
3 电影展现的多面人性 7
3.1 人性的光辉 7
3.2 人性的阴暗面 9
4 电影中展现的人性矛盾 11
4.1 正统和异端 11
4.2 理性和非理性 12
4.3 现代和传统 13
结论 15
致谢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由黄渤主演的电影《杀生》给我们呈现了以下这个精彩的故事: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部一个地广人稀的小镇——长寿镇,是个人皆长寿、规矩自成之地,镇名因自从清代以来村民长寿而由来,有一天一种奇怪的传染病在长寿镇突然爆发,医生“我”被地方官派去长寿镇调查传染病起因,途中却在一个山头上发现了只剩一口气的村民牛结实。善良的医生“我”把奄奄一息的牛结实背回了村中,却发现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出手救他,悲惨的牛结实最终凄凉死去。医生“我”对牛结实的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但是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现可疑的病毒,也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但长寿镇全体村民一个个都神色怪异,形迹可疑,医生“我”决定破解牛结实死亡之谜,影片情节由此展开。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影片《杀生》其实是一场“有意味”的设计死亡游戏,它以荒诞、离奇的情节设置和黑色幽默的叙事方法,以爱与被爱,杀与被杀,欺骗与被欺骗等等对立的构思角度出现,许多观众难以理解与接受这部影片也是不可避免的。《杀生》将种种矛盾面展示给观众,使得其无法理解与接受,但它确实是一部极富隐喻特性且值得我们思考的电影。其通过特定空间里的一些特定人物将现代生活中的浮躁、焦虑、异己感与孤独感化为人的生死体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进而使我们将潜藏于人类内心的善恶、爱恨、生存与死亡等人性的火种达到了反思与叩问的燃点,从而参悟人性、情感、死亡和生命,这就是它的艺术内涵所在。
2 影片环境与人性
电影将小说《设计死亡》改名为“杀生”,为影片平添了一层宗教情调,“杀生”是佛门用语,在这是扼杀人性的意思,再加上影片始终重墨烘托的那一股黑暗格调的画面,“生与死”的主题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凸显。
影片环境与故事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杀生》一片情节跌宕起伏,悬疑迭生,处处隐喻暗示。《杀生》的故事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偏僻小镇——长寿镇,该镇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将这个小镇与外界自然隔离开来。这种压抑的地形就如一把束缚镇民的枷锁,传达给观众一种沉闷之感。镇里的建筑统一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积而成,从整体来看,长寿镇犹如废墟一般。镇上的房屋之间沟通紧密,多以黑暗、压抑的巷道连接。实际上是对人物保守腐化,性格阴暗、压抑的暗示。
导演给我们描述长寿镇的全貌时,用间歇不断的地震、错落参差的房屋,还有阴暗恐怖的弄堂,将小镇全景展现给观众。这个封闭的空间于村民来说,是他们肉体的安生处,却也是禁锢他们灵魂的监狱。而“监狱必须是一种彻底的规训机构”【1】,表面上他们生存在小镇这个空间里,安然自得。实际上他们却在小镇这个封闭的空间内,一步步地被规训为制度化的人,腐朽不堪。电影中村长多次地提到“先人留下的规矩”、“按照镇上的规矩”等,时时刻刻暗示着小镇对村民们的规训。然而在外人眼中看来,小镇却是一片需要被改造的蛮荒之地。影片中开头就以牛结实的视角给了小镇一个大全景的俯视镜头: 封闭的环境、灰色的墙壁、暗沉的色调,都在预示着它活力的消退与死神的迫近;紧接着,镜头往下拉给牛结实一个仰视视角: 他捡起石头砸向村庄,暗示着村庄即将被他改造、解构的命运。
牛医生的到来为村民们带来了一个带有些许反佛意味的“指导思想”——“心由境生”。他们与牛结实正面斗争了无数次,把他装进麻袋用车子运到外面丢掉、接生婆给他打麻醉试图阉割、全村人对他追打、被村里的小伙子们围殴可是他们都无法取得胜利,便改变策略,请回外出留洋的牛医生,想出了从精神上杀死他的办法。 “心由境生”这个理念实际上是为了让牛结实陷入自己生病的错觉,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每个人都在牛结实面前卖力地表演,用奇怪的眼神和错乱的话语给他造成心理压力,先在精神上搞垮他。然后再片他在初春三月的雨水下洗澡,导致他发烧生病,最后在牛医生的表演下让牛结实认为自己得了癌症。牛结实原本“刀枪不入”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
长寿镇位于旧中国西南一隅,四面环山,村落之于外部世界是孤立、隔膜的,村内有年长受人尊崇的族长,村民之间也是相互熟知,一个典型的“熟悉人”社会。长寿镇的建筑风格也是颇具“熟悉人”社会的特色:屋子与屋子相连相通,屋顶的平台成为一个被观看、同时也可以观看别人的舞台,屋子的后窗紧挨村子过道长寿镇村民的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没有太明确的界限,每一个人都是被观看的对象,每一个人也都观看着他人。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牛结实只是一个没有被社会化的、纯粹的“人”,他可以在祖爷爷去世前喂给他酒让他享受最后的时光而不顾所谓的创造长寿历史,也可以刨开别人的祖坟而不去理会所谓的对“先人”的不敬重,同样的,在寡妇沉水以后他救起寡妇而不考虑祭祀的神圣,所有这些历史、规训、神圣的事物在他的世界里是没有概念的。相反的,村民们却是一个社会化了的群体,他们会在“寅时打水,洗脸漱嘴子时灭火”甚至于连洗脸的动作和节奏都是统一的,这一切便是长寿镇村民的标志,人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表示他们是长寿镇人,都在努力的将自己与这个群体归一,也就是一种社会认同,“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套自我理解、规范、价值观以及诸多观念;在某一时间,在一个群体内部,它们紧密结合,而且它们引导群体内的成员如此认同、如此行事”。【2】
我们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地理环境或者一个地区会给一个群体的建构带来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地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物桩,拴住的是这个地区的人与事件连续体之间所共有的经历。随着时间的积累,空间成了地区,它们有着过去和将来,把人们捆在他的周围”。【3】群体通过这样的空间,来把自身和长寿镇联系在一起,这样,村民为自己这个群体定义,通过长寿镇这个空间来维持自己的群体并培养认同感,长寿镇村民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使得他们联系在一起。
3 电影展现的多面人性
第一次看《杀生》时,觉得这部电影充满趣味、诙谐幽默,情节也很荒诞夸张,很耐人寻味。再仔细品味几遍,又发现影片更深层次的寓意和人性思索。电影《杀生》里包含了许多象征隐喻,沉重的死亡氛围和人性的思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也达到比较厚重的层面和深度。电影的主要场景设置在四川汶川的一个羌族小镇里,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一场侵染着爱情、复仇、报恩的死亡游戏悄然展开,而人物的变化与事件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被不断营造与强化,电影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各个方面、情感的倾向以及死亡与生命的感悟也不停地吸引着我去对这部影片深入挖掘。
3.1 人性的光辉
牛结实——善恶交锋中的向死而生。从表面上看,牛结实确实是长寿镇的公害,他吃饭不给钱、勾引寡妇、无休止偷窥油漆匠房事、让祖爷爷喝酒以致毙命、往小镇饮水井里撒催情药、挖别人祖坟等等,许多行径都使村民无法接受,甚至足以愤慨到要与其拼命,从这个角度讲牛结实为恶一方确实是无疑的。但如果再仔细思考,又会发现牛结实所作所为并不伤天害理,它的行为多半只是一些有伤大雅的恶作剧,而他触犯众怒的几件事,如让祖爷爷喝酒是因为他想满足其喝酒的愿望,在村里井中洒下催情药是想让全镇的老老少少能够自由地狂欢,挖别人祖坟是为了不让其子孙“守着金山银山当叫花子”,牛结实的恶其实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恶,事实上他只是不愿意循规蹈矩,骨子里带有些孩子的天性,甚至他的行为中有一些还是愿意给大家带来快乐、自由的善行。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典神话中的孙悟空、哪吒这些人物,他们在把固有的社会搞得天翻地覆之时却从未有人把其行为与恶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其性本善,牛结实也是如此。他的内心是坦荡的,敢爱敢恨的个性自然在这个循规蹈矩的镇上不受欢迎,他无畏无惧不停地挑战权威和界限,他想用自己来改变镇上的人。可是,在这个争名逐利的环境中,他哪里又能抗拒?最后,他归还了村民的东西,也归还了他那份不安分的心。他拉着为自己做的棺木,拿上那个八音盒离开,八音盒里响起的是生日快乐的歌曲,那天是他的生日,可是没有一个人来祝福他,他死于精神上的瓦解和崩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