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的研究以洋河镇新南园社区为例(附件)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依托社区特色文化而实现的特色社区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互融、互建关系。目前,我国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存在规模小、发展格局受到限制以及缺乏人才吸引力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社区的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的,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思路。从政策路径、融资路径、人才路径和文化再生路径四个方面实现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良性发展。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文化产业,特色社区文化产业
目 录
1 引言 1
2 洋河镇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
2.1 新南园社区概况 2
2.2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3
2.3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5
2.4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作用 6
3 新型城镇化中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困境 7
3.1 综合竞争力低 8
3.2 缺乏地方政策顶层设计 8
3.3 缺乏核心人才支撑 9
4 新型城镇化中特色社区文化产业良性发展路径 9
4.1 制定保障性政策 10
4.2 开放融资渠道 10
4.3 培养核心人才 11
4.4 寻求文化再生途径 11
结 论 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图1 20112017年宿迁市城镇化率情况图 2
图2 宿迁市洋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 3
表1 新南园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4
表2 西门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4
1 引言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36%,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望其项背,也低于与我国家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城镇化水平[1]。在以往传统的城镇化发展中,只单纯地强调农村向城镇转变过程中的人口及规模的变化,而忽略在转变中的具体过程及方法,原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农民工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传统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镇化中所带来的新的发展问题,更好的协调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1]。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也更加强调:新的理念、新的方向和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传统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建设发展问题,重视文化的作用,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两种文化产业类型,一是根植于乡镇的特色文化产业,以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制作为主,市场主体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个体户或家庭作坊;二是基于当地生态、文化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或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多为政府主导,运营主体及配套企业仍以民营为主[2]。
在如今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时期,文化以软实力的形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化艺术”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第三产业,其意义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3]。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古洋河曾是古黄河流经之地,水质优良,“罗氏糟坊”是古洋河酿酒最为著名的地方。洋河镇完美地保留了“酿酒”的制造工艺,酿酒产业成为洋河支柱性的产业,如今更是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此外,古洋河有72座庙宇、“魁星楼”、“两步三庙”、“三步两桥”等的古建筑文化,但遗憾的是,古建筑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代洋河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将“酒文化”与工业产业结合,开发形成“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园”、“创意包装产业园”、“酒文化主题公园”等各具洋河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态。新南园社区作为洋河镇早期的城镇社区,在洋河特色“酒文化”的带动下,结合自身的区位特色,发展本社区的特色社区文化产业,正着力打造以“创意包装”为特色的社区文化产业,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选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对于研究洋河镇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20112017年宿迁市城镇化率情况图
/
数据来源:《宿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洋河镇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 新南园社区概况
在2011年4月29日,洋河镇获批成立为洋河新区。新区辖区内共有郑楼、仓集、洋河3个镇,有12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总面积约198.68平方公里。洋河镇为洋河新区中心镇,共有8个居委会、5个行政村,占地40.7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达9.8万人[4]。
新南园社区位于洋河镇镇区的东南片区,北至徐淮路,南至南大街,东至金樽路,西至米市街,面积约4平方公里。新南园社区作为洋河镇中发展较为早期的城镇,其本区域内具有特色的文化,如:古建筑文化,受到战争及传统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丢失,只保留下影响较为深远的宗教文化及洋河广而深的“酒文化”。新南园社区的教会在2015年被宿迁市评为“三星级”宗教场所,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新南园社区的宗教文化。此外,新南园社区生产白酒的企业约有5家,均属私营企业,与大型的洋河酒厂股份相比,这些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依附性生存,所具有的品牌影响力较小。新南园社区由白酒产业而兴起的包装产业,以“创意包装产业园”的形式正逐渐形成品牌集聚效应。目前新南园社区包装企业数量约有18家,其中4家主要散落在社区中,这些包装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使其缺乏品牌影响力。基于“酒文化”打造的“创意包装产业园”位于新南园社区南部,总投资约为15亿,仍在建设阶段,已入驻企业约有14家。该产业园在2016年实现产值4亿元,这不仅推动了新南园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是让洋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向新的发展方向。
当下,新南园社区的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宿迁洋河镇总体建设规划20172030》中,洋河镇政府将新南园社区作为老镇居住用地使用,部分地区作为二类工业用地使用。
图2:宿迁市洋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
目 录
1 引言 1
2 洋河镇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
2.1 新南园社区概况 2
2.2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3
2.3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5
2.4 特色社区文化产业作用 6
3 新型城镇化中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困境 7
3.1 综合竞争力低 8
3.2 缺乏地方政策顶层设计 8
3.3 缺乏核心人才支撑 9
4 新型城镇化中特色社区文化产业良性发展路径 9
4.1 制定保障性政策 10
4.2 开放融资渠道 10
4.3 培养核心人才 11
4.4 寻求文化再生途径 11
结 论 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图1 20112017年宿迁市城镇化率情况图 2
图2 宿迁市洋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 3
表1 新南园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4
表2 西门特色社区文化产业类型 4
1 引言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36%,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望其项背,也低于与我国家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城镇化水平[1]。在以往传统的城镇化发展中,只单纯地强调农村向城镇转变过程中的人口及规模的变化,而忽略在转变中的具体过程及方法,原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如:农民工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传统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镇化中所带来的新的发展问题,更好的协调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1]。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也更加强调:新的理念、新的方向和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传统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建设发展问题,重视文化的作用,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两种文化产业类型,一是根植于乡镇的特色文化产业,以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制作为主,市场主体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个体户或家庭作坊;二是基于当地生态、文化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或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多为政府主导,运营主体及配套企业仍以民营为主[2]。
在如今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时期,文化以软实力的形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化艺术”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第三产业,其意义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3]。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古洋河曾是古黄河流经之地,水质优良,“罗氏糟坊”是古洋河酿酒最为著名的地方。洋河镇完美地保留了“酿酒”的制造工艺,酿酒产业成为洋河支柱性的产业,如今更是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此外,古洋河有72座庙宇、“魁星楼”、“两步三庙”、“三步两桥”等的古建筑文化,但遗憾的是,古建筑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代洋河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将“酒文化”与工业产业结合,开发形成“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园”、“创意包装产业园”、“酒文化主题公园”等各具洋河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态。新南园社区作为洋河镇早期的城镇社区,在洋河特色“酒文化”的带动下,结合自身的区位特色,发展本社区的特色社区文化产业,正着力打造以“创意包装”为特色的社区文化产业,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选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对于研究洋河镇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20112017年宿迁市城镇化率情况图
/
数据来源:《宿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洋河镇新南园社区特色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 新南园社区概况
在2011年4月29日,洋河镇获批成立为洋河新区。新区辖区内共有郑楼、仓集、洋河3个镇,有12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总面积约198.68平方公里。洋河镇为洋河新区中心镇,共有8个居委会、5个行政村,占地40.7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达9.8万人[4]。
新南园社区位于洋河镇镇区的东南片区,北至徐淮路,南至南大街,东至金樽路,西至米市街,面积约4平方公里。新南园社区作为洋河镇中发展较为早期的城镇,其本区域内具有特色的文化,如:古建筑文化,受到战争及传统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丢失,只保留下影响较为深远的宗教文化及洋河广而深的“酒文化”。新南园社区的教会在2015年被宿迁市评为“三星级”宗教场所,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新南园社区的宗教文化。此外,新南园社区生产白酒的企业约有5家,均属私营企业,与大型的洋河酒厂股份相比,这些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依附性生存,所具有的品牌影响力较小。新南园社区由白酒产业而兴起的包装产业,以“创意包装产业园”的形式正逐渐形成品牌集聚效应。目前新南园社区包装企业数量约有18家,其中4家主要散落在社区中,这些包装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使其缺乏品牌影响力。基于“酒文化”打造的“创意包装产业园”位于新南园社区南部,总投资约为15亿,仍在建设阶段,已入驻企业约有14家。该产业园在2016年实现产值4亿元,这不仅推动了新南园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是让洋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向新的发展方向。
当下,新南园社区的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宿迁洋河镇总体建设规划20172030》中,洋河镇政府将新南园社区作为老镇居住用地使用,部分地区作为二类工业用地使用。
图2:宿迁市洋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