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因素分析[20200511190836]
摘要: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机理,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动向。本文在借鉴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以1999年-2013年全国地级市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关系显然不是线性的,呈现倒U型,存在脱钩关系;②技术效应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以R&D经费支出影响最为显著,其每变动1%,脱钩程度提高2.06%。当前我国总体正处于经济发展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过渡期,为促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土地扩张更快脱钩建议:①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继续强化城市土地扩张管控;③加强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经济增长;城市土地扩张;脱钩;影响因素;经济计量分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理论分析 4
(一)技术效应影响作用 5
(二)结构效应影响作用 5
(三)消除效应影响作用 5
二、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5
(一)指标体系构建 5
(二)模型构建 6
三、实证研究 6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6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关系分析 6
(三)脱钩影响因素分析 7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结论 8
(二)政策建议 8
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
2.继续强化城市土地扩张管控。 8
3.加强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城市土地规模也在持续扩张。《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显示1999-2013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十几年间翻了一番多,从21274.02平方公里增长至47855.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长约1898.6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5.96%。在世界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2%[1],可见,我国城市土地扩张速度非常快。
城市土地快速扩张是经济增长与城市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但在以土地面积换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耕地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2-4]。因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城市土地扩张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目前学者们主要尝试运用协调度[5-6]、协调发展度[7-8]、数据包络分析[9]以及脱钩方法[10-13]等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脱钩方法因能直观反映二者的动态关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多是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之间脱钩关系的定量描述[14-16],二者脱钩的机理及其调控策略还鲜有文献涉及。因此,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机理,有利于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理论。本文在借鉴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17]的基础上,拟采用时间序列法对全国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时间演变规律的分析。并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个目标层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土地扩张管控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分析
脱钩理论是近年来国际上在测度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之间关系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方法[18],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关系的评估方法[19],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领域。20世纪60年代, 国外学者首次把“脱钩”概念引入社会经济领域,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20]。20 世纪末OECD将脱钩理论应用于农业政策领域分析农业政策与贸易和市场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21]。资源环境学者则将脱钩概念拓展到环境领域, 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冲击或资源消耗之间的相互关系[ 19,22-27] 。近年来,“倒U型曲线”理论在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显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消耗的影响将会出现脱钩,耕地资源消耗伴随经济增长而减少[29,30-32]。而城市土地扩张是耕地资源消耗的主要去向。根据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表明[28],随着经济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规模的依赖由强转弱。即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水平提高,城市土地规模大体呈现先讯速扩张,后缓慢扩张进而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的变化规律。当新扩张的城市土地规模随经济增长不变时即出现脱钩。其理论上的脱钩原因可以围绕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方面展开解释:
(一)技术效应影响作用
当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其规模也向大型化、集聚化演变。其生产配套设施对城市用地规模需求不断膨胀,加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和外商投资的生产投入增加,为满足工业规模快速膨胀的生产需求,城市快速扩张占用周边大量土地,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有较强的依赖性。另外,R&D经费支出是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进步的基础,其投入水平的提高及合理配置对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增量土地的边际产出增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的依赖有所减缓。可见,技术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先反向推动后正向作用的变化规律。
(二)结构效应影响作用
当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重心从工业逐渐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用地规模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渐从粗放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转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的压力逐渐得到缓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出现脱钩趋势。可见,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正向推动作用。
(三)消除效应影响作用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土地市场发育和活跃程度较低,城市土地规模管控制度不健全且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导致城市土地扩张的外部性成本没有内部化而用地成本低,加之整个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城市土地扩张快速且无序的膨胀。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共同趋势后,国家政策目标倾向很大程度开始约束城市土地无序外延的扩张趋势,且土地市场的成熟与完善也使得城市土地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有所降低。可见,消除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正向推动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中,以上三种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作用有一定差异。在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技术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脱钩呈负向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对城市用地需求依赖性较强,城市土地扩张速度随经济增长加快;当经济发展到中高级阶段,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都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脱钩呈正向推动的作用,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依赖的强度逐渐减弱,直至依赖程度为零时出现脱钩。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理论分析结果,构建相应指标体系(表1)。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指标反映相比,城市土地扩张管控的指标设置及其度量难度较大。依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得性,将城市土地扩张管控的指标设置如下:
1.土地市场建设,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面积占总出让面积比重来体现市场发育程度与活跃度。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关系分析
表2 单位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城市土地扩张规模
根据每单位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城市土地扩张规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关系显然不是线性的,呈现倒U型,存在脱钩关系。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的依赖程度大致呈先逐渐增强,再趋于平稳,最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分阶段比较发现,第一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呈现递增趋势,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逐渐增强。如1999年-2001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2.68 。说明在经济增长还靠要素投入增加来推动的发展情况下,城市土地的迅速膨胀是此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技术效应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负向推动作用;第二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趋于平稳甚至缓慢减少,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趋于稳定,有逐渐正向脱钩的趋势。如2001年-2003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83.33 。说明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经济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对增量土地的需求也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符合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正向推动作用;第三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持续减少,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持续减弱,这种依赖程度降到0时即呈现脱钩状态。如2004~2013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2.66 。说明随着土地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对用地规模需求趋于科学合理。符合消除效应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正向推动作用。
摘要: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机理,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动向。本文在借鉴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以1999年-2013年全国地级市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关系显然不是线性的,呈现倒U型,存在脱钩关系;②技术效应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以R&D经费支出影响最为显著,其每变动1%,脱钩程度提高2.06%。当前我国总体正处于经济发展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过渡期,为促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土地扩张更快脱钩建议:①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继续强化城市土地扩张管控;③加强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经济增长;城市土地扩张;脱钩;影响因素;经济计量分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理论分析 4
(一)技术效应影响作用 5
(二)结构效应影响作用 5
(三)消除效应影响作用 5
二、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5
(一)指标体系构建 5
(二)模型构建 6
三、实证研究 6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6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关系分析 6
(三)脱钩影响因素分析 7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结论 8
(二)政策建议 8
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
2.继续强化城市土地扩张管控。 8
3.加强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城市土地规模也在持续扩张。《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显示1999-2013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十几年间翻了一番多,从21274.02平方公里增长至47855.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长约1898.6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5.96%。在世界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2%[1],可见,我国城市土地扩张速度非常快。
城市土地快速扩张是经济增长与城市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但在以土地面积换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耕地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2-4]。因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城市土地扩张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目前学者们主要尝试运用协调度[5-6]、协调发展度[7-8]、数据包络分析[9]以及脱钩方法[10-13]等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脱钩方法因能直观反映二者的动态关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多是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之间脱钩关系的定量描述[14-16],二者脱钩的机理及其调控策略还鲜有文献涉及。因此,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机理,有利于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理论。本文在借鉴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17]的基础上,拟采用时间序列法对全国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时间演变规律的分析。并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个目标层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土地扩张管控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分析
脱钩理论是近年来国际上在测度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之间关系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方法[18],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关系的评估方法[19],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领域。20世纪60年代, 国外学者首次把“脱钩”概念引入社会经济领域,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20]。20 世纪末OECD将脱钩理论应用于农业政策领域分析农业政策与贸易和市场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21]。资源环境学者则将脱钩概念拓展到环境领域, 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冲击或资源消耗之间的相互关系[ 19,22-27] 。近年来,“倒U型曲线”理论在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显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消耗的影响将会出现脱钩,耕地资源消耗伴随经济增长而减少[29,30-32]。而城市土地扩张是耕地资源消耗的主要去向。根据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表明[28],随着经济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规模的依赖由强转弱。即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水平提高,城市土地规模大体呈现先讯速扩张,后缓慢扩张进而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的变化规律。当新扩张的城市土地规模随经济增长不变时即出现脱钩。其理论上的脱钩原因可以围绕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三方面展开解释:
(一)技术效应影响作用
当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其规模也向大型化、集聚化演变。其生产配套设施对城市用地规模需求不断膨胀,加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和外商投资的生产投入增加,为满足工业规模快速膨胀的生产需求,城市快速扩张占用周边大量土地,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有较强的依赖性。另外,R&D经费支出是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进步的基础,其投入水平的提高及合理配置对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增量土地的边际产出增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的依赖有所减缓。可见,技术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先反向推动后正向作用的变化规律。
(二)结构效应影响作用
当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重心从工业逐渐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用地规模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渐从粗放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转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的压力逐渐得到缓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出现脱钩趋势。可见,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正向推动作用。
(三)消除效应影响作用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土地市场发育和活跃程度较低,城市土地规模管控制度不健全且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导致城市土地扩张的外部性成本没有内部化而用地成本低,加之整个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城市土地扩张快速且无序的膨胀。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共同趋势后,国家政策目标倾向很大程度开始约束城市土地无序外延的扩张趋势,且土地市场的成熟与完善也使得城市土地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有所降低。可见,消除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起正向推动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中,以上三种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影响作用有一定差异。在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技术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脱钩呈负向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对城市用地需求依赖性较强,城市土地扩张速度随经济增长加快;当经济发展到中高级阶段,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都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脱钩呈正向推动的作用,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依赖的强度逐渐减弱,直至依赖程度为零时出现脱钩。
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理论分析结果,构建相应指标体系(表1)。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指标反映相比,城市土地扩张管控的指标设置及其度量难度较大。依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得性,将城市土地扩张管控的指标设置如下:
1.土地市场建设,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面积占总出让面积比重来体现市场发育程度与活跃度。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关系分析
表2 单位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城市土地扩张规模
根据每单位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城市土地扩张规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的关系显然不是线性的,呈现倒U型,存在脱钩关系。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扩张的依赖程度大致呈先逐渐增强,再趋于平稳,最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分阶段比较发现,第一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呈现递增趋势,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逐渐增强。如1999年-2001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2.68 。说明在经济增长还靠要素投入增加来推动的发展情况下,城市土地的迅速膨胀是此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技术效应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负向推动作用;第二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趋于平稳甚至缓慢减少,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趋于稳定,有逐渐正向脱钩的趋势。如2001年-2003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83.33 。说明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经济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对增量土地的需求也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符合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正向推动作用;第三阶段:城市二三产业GDP每增加 元GDP,城市建成区增加量持续减少,经济增长对城市扩张依赖强度持续减弱,这种依赖程度降到0时即呈现脱钩状态。如2004~2013年每增加 元GDP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2.66 。说明随着土地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对用地规模需求趋于科学合理。符合消除效应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的正向推动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