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莱芜h社区为例
摘 要自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的提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做出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但目前的农村社区在服务设施建设上还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和不足。本文从H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原因。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说明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其次,以莱芜市H社区为例,介绍了莱芜市H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
(四)研究方法 3
(五)创新之处 3
二、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4
(一)农村社区 4
(二)社区公共服务 4
(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4
三、H社区现状概述 5
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6
(一)社区公共设施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 6
(二)供给主体与资金渠道单一,供求矛盾突出 6
(三)管理不到位、部分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6
(四)设施配置水平较低,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居民新的生活需求 7
(五)社区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自觉性 7
五、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对策建议 8
(一)针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8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8
(三)引进人才,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8
(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建设,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9
(五)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归属感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一:访谈提纲(社区工作人员) 12
附录二:访谈提纲(社区居民) 13
致 谢 14
前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农村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建设短板。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的大方向下,对于农村发展的各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续发布的一系列关乎“三农”问题的文件,更是为农村理论研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农村社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进行公共管理的基础平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硬件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不利影响。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农村社区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社区服务类型方面的研究。巴利(M.Baylcy)在其著作中将社区服务模式分为当前的模式和未来理想的模式。他认为,当前的社区服务模式主要分为社区内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种,并且他还阐述了未来社区服务的理想模式是将“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结合到一起或者是相互补充。此外Moroney(1998)等学者将社区服务的类型划分成工具性服务和情感或认知性服务等,所有这些划分的存在都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方面的研究。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认为由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存在缺陷,并进而提出了政府供给理论,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弥补缺陷。而在这之后国外学术界又提出了对政府供给理论的质疑,并继而提出了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理论。H﹒史卓顿和L﹒奥查德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界定产权等角度入手,由市场化改革层面来考虑,最终提出了对于公共服务改革的思路。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则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也就是仅以政府或者市场某一者为中心的供给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供给的多中心理论,对政府与市场供给两种模式进行了融合。
国外学术界对社区服务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和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论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路径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社区服务应该是专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社区服务社会化是解决之道。徐道稳(2001)认为,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专业化服务是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唐忠新(2002)则强调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的重要性,并认为社会化兼具保障和服务的功能。
关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的研究,杨团(2002)认为,社区公共产品应该具有供给多元化的特征,以提供越来越专业的公共服务。杨寅(2005)引入市场的概念,利用公共产品供给的竞争机制,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让消费者在面对多个供应商时能够自主选择。李瑞存(2006)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使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并承担主要责任。李雪萍(2009)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种提供社区公共产品的多主体提供方式。
关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张明艳(2013)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及现状的详细调查以及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在政府投入以及覆盖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刘媛(2016)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进行的分析,说明了不同情况下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满意度间的关系。
总之,虽然国内学者对社区公共服务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以莱芜市H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莱芜市H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并对其当前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供求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后期管理维护等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探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破局之策和构建思路,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
(四)研究方法 3
(五)创新之处 3
二、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4
(一)农村社区 4
(二)社区公共服务 4
(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4
三、H社区现状概述 5
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6
(一)社区公共设施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 6
(二)供给主体与资金渠道单一,供求矛盾突出 6
(三)管理不到位、部分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6
(四)设施配置水平较低,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居民新的生活需求 7
(五)社区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自觉性 7
五、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对策建议 8
(一)针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8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8
(三)引进人才,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8
(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建设,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9
(五)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归属感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一:访谈提纲(社区工作人员) 12
附录二:访谈提纲(社区居民) 13
致 谢 14
前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农村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建设短板。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的大方向下,对于农村发展的各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续发布的一系列关乎“三农”问题的文件,更是为农村理论研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农村社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进行公共管理的基础平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硬件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不利影响。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农村社区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社区服务类型方面的研究。巴利(M.Baylcy)在其著作中将社区服务模式分为当前的模式和未来理想的模式。他认为,当前的社区服务模式主要分为社区内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种,并且他还阐述了未来社区服务的理想模式是将“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结合到一起或者是相互补充。此外Moroney(1998)等学者将社区服务的类型划分成工具性服务和情感或认知性服务等,所有这些划分的存在都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方面的研究。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认为由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存在缺陷,并进而提出了政府供给理论,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弥补缺陷。而在这之后国外学术界又提出了对政府供给理论的质疑,并继而提出了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理论。H﹒史卓顿和L﹒奥查德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界定产权等角度入手,由市场化改革层面来考虑,最终提出了对于公共服务改革的思路。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则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也就是仅以政府或者市场某一者为中心的供给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供给的多中心理论,对政府与市场供给两种模式进行了融合。
国外学术界对社区服务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和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论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路径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社区服务应该是专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社区服务社会化是解决之道。徐道稳(2001)认为,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专业化服务是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唐忠新(2002)则强调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的重要性,并认为社会化兼具保障和服务的功能。
关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的研究,杨团(2002)认为,社区公共产品应该具有供给多元化的特征,以提供越来越专业的公共服务。杨寅(2005)引入市场的概念,利用公共产品供给的竞争机制,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让消费者在面对多个供应商时能够自主选择。李瑞存(2006)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使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并承担主要责任。李雪萍(2009)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种提供社区公共产品的多主体提供方式。
关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张明艳(2013)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及现状的详细调查以及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在政府投入以及覆盖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刘媛(2016)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进行的分析,说明了不同情况下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满意度间的关系。
总之,虽然国内学者对社区公共服务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以莱芜市H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莱芜市H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并对其当前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供求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后期管理维护等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探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破局之策和构建思路,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