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当下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问题 1
2.1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2
2.2 网络舆情公共危机形成的原因 3
2.3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的关系 5
3 当下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5
3.1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去分析 5
3.2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去分析 6
3.3 从媒体的角度去分析 8
4 当下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途径 8
4.1 政府管理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 8
4.2 加强公众参与网络信息的沟通建设 9
4.3 规范网络媒体的发布传播 10
4.4 积累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经验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按照最新中国互联网的信息发布:2016年1月22日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0.3%,中国网民达到了6.88亿,有一半的中国人已经接入了互联网[]。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计划推动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塑造着社会的新形态,互联网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舆情也随之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舆论场所,网络成为了传达民意的新渠道,也成为了新的“民众思想聚集地”。在各个领域似乎都蔓延着网络舆情危机,无论是单位个人、中小型企业还是国家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已经日益成为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网络社会,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特别在当今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会背景下,网络舆情在公众表达和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在网络上都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反响。但是,除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对处理公共危机产生积极的影响外,一些含有虚假的、不良的或者非法的舆情信息也肆意的在网上传播,从而影响危机的处置过程和结果。
因此如何才能让政府、网民和大众媒体有序合理的参与网络舆情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和研究探讨的问题。另外准确的应对危机,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对维持当下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按理说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二者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现在关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 公共危机的基本概念界定
从目前收集到的国外学者研究资料来看,他们对危机和公共危机的划分并不是很明显。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外学者如Herman认为:危机就是一种决策主体受到威胁,而短时间内无法反应的情势[]。Steven Fink认为危机是指一种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威胁事件的不稳定状态[]。Still Man认为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平衡的社会轨道过程和非均衡的状况。
而从笔者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大部分是将公共危机直接等同于政府危机。他们对于公共危机的定义是: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天灾人祸、而激发的社会运行机制失衡,可能影响到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危机事变。他们认为公共危机差别于假充性危机、曲解性危机、灾害性危机和事变性危机,它们基本性的区别就在于公共性,这些危机都是有内定指向对象的,指的是内定区域的全部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危机理解为突发的事故或灾难,所探讨的公共危机问题也多半是紧急状态下的。根据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作者认为公共危机更多的是指突如其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个人、组织和政府具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性的公共事件或者状态。
2.1.2 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在可供查找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中,由于“舆情”属于中国语境下的一个词汇,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舆论情况”。网络舆情它所对应的外文检索主题词为“Network Public Opinion”。海外有很多关于“Public Opinion”的观点,像Rousseau将舆论分为公论、众论和私论,论述了个人论如何成为公论,从内涵上说,此这里的公论和国内的舆论很相似,都强调公众的共同意见。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的主要看法认为舆情是在特定公共区域,一种由商讨人自己组发构成的团体性行为[]。诺埃勒纽曼在“无法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分析认为一方的沉默会导致另一方意见的强化,经过反复的舆论传播,从而形成具有群体倾向的一致性的网络舆情。
我们国家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文献资料中的曾润喜和张薇的《网络舆情学》重点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传播机制和管理对策[];易臣何研究了突发事变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基本规律,并概括了网上突发事变的一般形成规律[];俞辉和狄婷婷则是从网络事件的视角下分析网上舆论引导的问题,总结了网上信息的传播与引导舆情的措施,增强了网上的沟通与管理[]。
根据以上海内外学者的观念和看法,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文将网络舆情界定为: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以网上热门事情为主心,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差异性观念的网上舆论总和。它是社会言论的一种表示形式,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是民众通过网上传播对实际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所产生的有很大影响和倾向性的观点看法。
2.1.3 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重点是当下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网络舆情,即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现在海内外学者对于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还不统一,它涉及到公共危机和网络舆情两个主要观念。
结合上文,本文笔者把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界定为:是属于公共范畴的危机,是不良或者负面网上舆情的一种极端变化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公共网络领域内,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件或者关乎自身的各类公共问题,形成不好的、否认的和坏的情感、立场和观念的总和,并对公共组织或者执政者的正当利益和正面形象产生严重威胁和挑衅的一种网上舆论的状况。
2.2 网络舆情公共危机的形成原因
通过整理收集的资料和对近年来网络危机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从网络舆情发展成网络危机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而且每个过程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和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都会产生公共性的网络危机或者加重公共危机的扩展蔓延。笔者大致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酝酿潜伏阶段
网络舆情危机在潜伏的过程中,由于网民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而且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比较激烈的舆论,所以是控制网络危机发生的最佳时期。
9 易臣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湘潭大学博士论文,2014(06)
1 引言 1
2 当下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问题 1
2.1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2
2.2 网络舆情公共危机形成的原因 3
2.3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的关系 5
3 当下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5
3.1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去分析 5
3.2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去分析 6
3.3 从媒体的角度去分析 8
4 当下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途径 8
4.1 政府管理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 8
4.2 加强公众参与网络信息的沟通建设 9
4.3 规范网络媒体的发布传播 10
4.4 积累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经验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按照最新中国互联网的信息发布:2016年1月22日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0.3%,中国网民达到了6.88亿,有一半的中国人已经接入了互联网[]。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计划推动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塑造着社会的新形态,互联网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舆情也随之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舆论场所,网络成为了传达民意的新渠道,也成为了新的“民众思想聚集地”。在各个领域似乎都蔓延着网络舆情危机,无论是单位个人、中小型企业还是国家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已经日益成为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网络社会,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特别在当今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会背景下,网络舆情在公众表达和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在网络上都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反响。但是,除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对处理公共危机产生积极的影响外,一些含有虚假的、不良的或者非法的舆情信息也肆意的在网上传播,从而影响危机的处置过程和结果。
因此如何才能让政府、网民和大众媒体有序合理的参与网络舆情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和研究探讨的问题。另外准确的应对危机,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对维持当下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按理说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二者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现在关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 公共危机的基本概念界定
从目前收集到的国外学者研究资料来看,他们对危机和公共危机的划分并不是很明显。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外学者如Herman认为:危机就是一种决策主体受到威胁,而短时间内无法反应的情势[]。Steven Fink认为危机是指一种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威胁事件的不稳定状态[]。Still Man认为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平衡的社会轨道过程和非均衡的状况。
而从笔者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大部分是将公共危机直接等同于政府危机。他们对于公共危机的定义是: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天灾人祸、而激发的社会运行机制失衡,可能影响到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危机事变。他们认为公共危机差别于假充性危机、曲解性危机、灾害性危机和事变性危机,它们基本性的区别就在于公共性,这些危机都是有内定指向对象的,指的是内定区域的全部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危机理解为突发的事故或灾难,所探讨的公共危机问题也多半是紧急状态下的。根据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作者认为公共危机更多的是指突如其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个人、组织和政府具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性的公共事件或者状态。
2.1.2 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界定
在可供查找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中,由于“舆情”属于中国语境下的一个词汇,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舆论情况”。网络舆情它所对应的外文检索主题词为“Network Public Opinion”。海外有很多关于“Public Opinion”的观点,像Rousseau将舆论分为公论、众论和私论,论述了个人论如何成为公论,从内涵上说,此这里的公论和国内的舆论很相似,都强调公众的共同意见。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的主要看法认为舆情是在特定公共区域,一种由商讨人自己组发构成的团体性行为[]。诺埃勒纽曼在“无法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分析认为一方的沉默会导致另一方意见的强化,经过反复的舆论传播,从而形成具有群体倾向的一致性的网络舆情。
我们国家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文献资料中的曾润喜和张薇的《网络舆情学》重点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传播机制和管理对策[];易臣何研究了突发事变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基本规律,并概括了网上突发事变的一般形成规律[];俞辉和狄婷婷则是从网络事件的视角下分析网上舆论引导的问题,总结了网上信息的传播与引导舆情的措施,增强了网上的沟通与管理[]。
根据以上海内外学者的观念和看法,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文将网络舆情界定为: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以网上热门事情为主心,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差异性观念的网上舆论总和。它是社会言论的一种表示形式,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是民众通过网上传播对实际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所产生的有很大影响和倾向性的观点看法。
2.1.3 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重点是当下公共危机应对中的网络舆情,即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现在海内外学者对于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还不统一,它涉及到公共危机和网络舆情两个主要观念。
结合上文,本文笔者把公共网络舆情危机界定为:是属于公共范畴的危机,是不良或者负面网上舆情的一种极端变化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公共网络领域内,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件或者关乎自身的各类公共问题,形成不好的、否认的和坏的情感、立场和观念的总和,并对公共组织或者执政者的正当利益和正面形象产生严重威胁和挑衅的一种网上舆论的状况。
2.2 网络舆情公共危机的形成原因
通过整理收集的资料和对近年来网络危机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从网络舆情发展成网络危机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而且每个过程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和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都会产生公共性的网络危机或者加重公共危机的扩展蔓延。笔者大致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酝酿潜伏阶段
网络舆情危机在潜伏的过程中,由于网民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而且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比较激烈的舆论,所以是控制网络危机发生的最佳时期。
9 易臣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湘潭大学博士论文,2014(0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