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古村落保护分析(附件)【字数:915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越来越不重视了。尤其近些年国家在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古村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但是因为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批的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人居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处理好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久更加迫切了。即使国家已经发布了很多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政策,但实际上地方并没有具体执行,导致现在的古村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为了不让古村落及其文化慢慢消失和没落,本文经过实地调研,深入剖析其背后真正缘由。另外主要以黄山市的黄村为例,从文化视野的角度去分析黄村的建筑风格、人居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了解当前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于古村及其文化提出了几点保护措施。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主要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2
1.5国内研究综述 2
第二章 古村落保护的概况 3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3
2.2古村落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3
2.3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 4
第三章 文化视野下古村落的保护 5
3.1 安徽休宁黄村简介 5
3.2安徽黄村的建筑风格 5
3.3黄村村民的人居环境 5
3.4黄村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技艺 6
3.5黄村著名景观 7
3.6黄村保护存在的问题 7
3.7保护措施 8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9
4.1主要结论 9
4.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9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中国广大的地区中,存在着很多美丽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保留着大量古老的建筑和本身的历史文化传承,自然而然成为我们钻研古村落文化的重要对象。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人居理念,同时也表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的思考和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城市风貌基本相同,城市里的人们因为生活的压力步履匆匆,很久不能体会到以前在乡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所以现在的人们更愿意回归自然,领略乡土人情。这也让很多古村落都被开发出来,比较出名的有西递宏村,还有乌镇、周庄等。这些古村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商业气息愈加浓厚,已经不是一开始的“小桥流水人家”了,古村落文化渐渐被21世纪的商业文化所掩盖。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古村落的发展不应该是这样的,在盲目开发中已经快要丧失了自己本身的特色。这个问题一开始只是在民间呼吁,到后来的学术界重视起来,成立了相关保护组织机构,古村落文化的保护问题才受到了它应有的关注。
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中,古村落文化保护问题作为一个重要提案被进行讨论,终于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1.2研究目的
城市文化、城市遗迹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已大同小异,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村落渐渐被商业气息所笼罩。一个没有被开发过的古村落和已被开发的古村落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每一个古村落都有着它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那么通过对古村落的文化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古村落的民风和它的地方特色文化,从而将古村落引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物质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度齐头并起。
1.3主要研究内容
文章以黄山市休宁县的黄村为例,分析现阶段古村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相应措施去保护。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分析大环境下的古村落的背景,阐述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提出国内学者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观点。
第二章“古村落保护的基础理论”:古村落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古村落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文化视野下古村落的保护——以安徽黄村为例”:本章详细分析了安徽黄村保护的现状,以及在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就整篇论文进行了回顾,对黄村的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一些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并对古村落的延续提出新的希望。
1.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笔者查阅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在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方面的研究论文与成果,通过文献发现古村落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实地考察法: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观察收集安徽休宁县黄村的基础资料,找出村落自身发展的特性,结合文献确定黄村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
1.5国内研究综述
张安蒙始终关注中国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她是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从89年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寻访,研究,求证,传播与实践活动,这些年也一直在中国地区的古村落中奔波。如今的古村落都在鼓励发展旅游业,对于这种现象她说:“发展旅游业固然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古村落成为景区以后,与之带来就是餐饮设施、停车场、酒店还有道路交通建设。这些设施固然为游客提供了方便,让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却也破坏了古村落本身的建筑风格。”
她还说:“人们适当地对古村落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进行科学规划,开发的前提是不能破坏村落本身的景观和文化底蕴。”
其实最主要令人担心的是,当一些古村落成为旅游景点后,无论原本的古村落是多么民风淳朴,村民是多么热情好客,都会受到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的“一分利”观念深入人心,包括一把花生一杯茶,都会标价,变成有价商品。每一户人家的门口不是成为小卖部就是成为餐馆,只要掏钱,游客可以进来任何一家私人宅院照相参观,乃至留宿。
著名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说,一定要注意保护古村落的可持续性,现在这个时候做不好就慢慢做,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若是目前收集到的历史数据不完整,关于古村落的应当如何修缮尚有争议,就不要急于开工,等了解透了再做,不要急于求成,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精神。对于古村落,保护下来才能合理利用,利用得当才是真的有效保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