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年金制度在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国民年金制度在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200501125026]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传统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因其统筹层次低,城乡分割、保险关系转移不便严重的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长期得不到缩小,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台湾日本与韩国的国民年金制度以其全民覆盖的优点顺应了我国养老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国民年金制度成为了我国目前养老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从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国民年金制度实行的背景入手,深入的探讨了我国实行国民年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我国实行国民年金制度的设计思路。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国民年金制度;可行性;必要性;时机;方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我国实行国民年金制度的必要性1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及未来老龄化压力1
(二)有利于弥补当前养老保障体系碎片化及统筹层次低的不足2
1.制度碎片化,管理难度大2
2.统筹层次低,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差2
3.遵循自愿原则,不能保证全民参保3
(三)有利于缩减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3
1.我国当前社会贫富差距现状 3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3
二、 建立国民年金制度的时机分析3
(一)国外及其他地区经验借鉴4
1.良好的经济条件4
2.西方福利思想的影响4
3.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5
4.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
(二)我国建立国民年金制度时机分析5
1.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5
2.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5
3.政府养老责任的进一步明确6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国民年金制度方案设计6
(一)参保对象6
(二)资金来源及给付与现行制度间的衔接6
1.国民年金的缴纳及与现行制度间的衔接6
2.国民年金的给付及与现行制度间的衔接6
(三)基金的运营与管理7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国民年金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引言
随着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因其运行复杂且碎片化难管理的特点使得国民年金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国民年金保险在国外已有成功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在借鉴现有制度的同时本文还深入探究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推行国民年金制度的背景条件,为我国进一步的研究国民年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 我国实行国民年金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及未来老龄化压力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老龄化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达到总人口数的7%视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的依据,根据我国第六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已达到8.87%,也就是说我国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政府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旨在缓解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但是许多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选择仍然不生或者只生一个,总体来看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催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先收现付”的制度模式将现在正在缴纳社会保险人员的养老金用于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中去,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年轻一代的参保者感受到的养老压力越来越重,引起我国参保人员对现行养老制度的不信任,甚至对缴纳社会保险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有利于弥补当前养老保障体系碎片化及统筹层次低的不足
1.制度碎片化,管理难度大
(1)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自建立初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逐步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分割局面。多种养老制度并存导致许多不公平的问题不断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最受人们热议的便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问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普遍高于普通的企业单位,除此以外这个群体基本无需缴纳社会保险金,同时在退休后反而还能获得高额的财政补贴,享受高质量的公费医疗,与普通企业员工的养老金替代率相比,公务员们的退休工资要高得多,如此一来,个人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显得越来越不公平。而国民年金制度将全体国民都纳入参保范围之中,不存在原有养老体系职业化阶层化的缺陷,使得全体国民都能享受相同的养老待遇,避免了退休后的养老金分配不均,有利于改善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悬殊的局面。
(2)养老体系内部的碎片化
我国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保险,旨在能够全面的覆盖全体国民,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各个统筹省内部也分化出了许多不同的制度,因此总体的碎片化下还存在保险体制内部的碎片化,以湖北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为例,除了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外,对于相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家庭还可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缴费由国家和政府财政各补贴50%,针对村干部还有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可以相应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各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不同的缴费方式,计发办法也各不相同,不仅制度上复杂,而且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
(3)养老保险城乡分割
养老保障体系的碎片化不仅体现在多种养老制度并存上,城乡分割,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待遇水平差距大也是导致我国整个体系碎片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不发达,而且所需赡养的离退休老人的数量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更为庞大,但是在政策上西部的养老保障水平却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碎片化的保障水平导致东西部之间的再分配严重不合理。目前我国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还衍生出转移接续困难,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城市定居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困难,不仅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参保难度,同时还增加了社保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难度。相比之下国民年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收付标准及保障水平,能够有效配置养老金在东西部地区及城乡的分布,不同地区实行相同的制度,将统筹层次从目前最高的省级统筹提升到全国,不仅能够实现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也能减轻社保相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实现养老金资金的统一调度投资。
2.统筹层次低,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差
根据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只有当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越高的时候,社会保障基金也就越雄厚,在这种情况下,参保人员的受保障程度也就越高,社会也就更加稳定。1988年国务院便提出要实现养老的省级统筹,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能到达这个目标,由于统筹层次低,市县级的统筹标准不一,导致管理难度增大,同时容易滋生养老金的贪污问题,不利于养老金的投资。由于统筹层次低,造成基金的使用率低,财政负担加重和容易酝酿社会风险,为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政府只能逐年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力度。[1]可见统筹层次过低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良好健康发展。
国民年金制度是一种将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制度,这种全国统筹包括制度的全国统筹统一,养老基金的全国统筹使用,基本养老制度的全国统筹管理。一些发达地区由于老龄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较低因此养老负较轻,基金结余过多,地区养老待遇不断提高,而许多欠发达地区老龄人口众多养老负担重,经济落后,养老金甚至无法足额定时缴纳,造成养老金缺口逐渐扩大,需要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实行国民年金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全国范围内参保人员的缴费,给付待遇都是一样的,这样也就有效的避免了各个地区因统筹层次不一带来的各种问题,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