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探析

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本世纪我国的重点发展领域。我国是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特殊,主要依赖于文化产业政策以及执行。苏州也是这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完善的政策以及优秀的政策执行上。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本文从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的角度切入,通过对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缺陷给出相应的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
(一)文化产业1
(二)文化产业政策2
1.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2
2.文化产业政策的外延2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2
1.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的概念2
2.影响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的因素2
二、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现状2
(一)苏州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规划3
(二)苏州执行文化产业政策取得的效果3
三、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3
(一)政策执行相关体制存在的缺陷3
1.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体制不完善3
2.苏州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不完善3
3.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4
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存在的缺陷4
1.政策法规缺乏,效力有限4
2.部分政策规定可操作性差4
3.政策政出多门,协调性差4
4.苏州在执行文化产业政策中资金缺乏4
政策执行的主体存在的缺陷5
1.政策执行主体对文化产业认同度低5
2.政策执行主体综合素质不高5
3.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参与者执行效果差5
四、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5
(一)改善苏州相关的政策执行体制5
(二)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5
1.完善苏州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5
2.完善苏州政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执行的评估机制6
(三)提高苏州文化产业政策的质量6
1.提高苏州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完整性6
2.增强苏州文化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6
(四)提高苏州文化产业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6
1.提高公务员选拔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6
2.提升已有公务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6
3.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式7
(五)增加苏州对文化产业政策的资源投入7
1.增加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的财政投入7
2.建立科学的信息统计以及信息反馈机制7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探析
引言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到其政策的影响。自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现在,中国相继出台了十多部中央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近年来,苏州根据中央政策出台了如《苏州市新闻出版业“十五”发展规划》和《苏州市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经济政策》以及《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等多部地方性政策,收货颇丰。然而,最终决定文化产业政策是否能起到其真正作用的是实施。因此,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政策的执行现状,改善其执行状况,切实做到有效执行意义重大。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产业
要理解文化产业政策的定义,首先要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由于不同国家情况不同,文化产业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美国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将文化产业称作版权产业;日本将与文化相关的产业称作内容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定义也不明确。周晓琳,樊星(2013)认为文化产业是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创建的,且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它是通过大规模制造的文化商品以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其包括文化商品的制造和销售。[3]笔者综合国内现实与学者们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将其定义为一系列关于文化商品和服务的制造和销售活动的集合。
(二)文化产业政策
1.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
对于文化产业政策的涵义,目前还未有统一的界定。祖令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运用各种方法来规范帮助文化企业,促进行业正常化的政策集合。朱国辉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由政府出台并进行执行,目的是管理、促进、帮扶文化产业的政策集合。祝晓静,高津君提到文化产业政策不仅包含宏观的经和法律政策,还包含微观的产业市场政策。综合各文献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定义,本文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由政府通过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项宏观和微观的手段,以保证文化产业健康、稳定的政策集合。
文化产业政策的外延
各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自由型和政府主导型。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类型为政府主导型。笔者认为,在如今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做到管理“有度”和“有效”,也就是所说的“有限混合经济”。[4]
市场自由型是指国家通过政策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自由和公正。这类文化产业的政策主要在英美。美国针对文化产业,倡导市场自行调控,也就是发挥市场作用。因此美国所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防止垄断以及扶持中小企业来达到市场的充分调节;另外,美国对文化企业的自身管理不加干涉,只单纯创立公正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政府只根据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管控,而不是进行行政干涉。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通过政策管理文化产业。这类的主要代表是法国和日本。法国通过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法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推动艺术创新,帮扶文化培训以及艺术活动。日本与法国不同的是:法国依照自身情况颁布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关注文化遗产领域,日本则依照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日本确定了“观光立国战略”后,降低了各国的旅游门槛,这些变化受益于政策的变化。这种政府主导方式下的文化产业政策的缺点是比较片面,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优势在于可以比市场先作出反应,防止在出现市场萧条之后再寻找弥补的方案。[5]
(三)文化产业政策执行
1.文化产业政策执行的概念
中国学术界对政策执行的定义各不相同。笔者根据国内学者对政策执行的定义,将其分为政策普及、拟定细则、后勤支持、沟通协调、选择试点、政策推动和政策监察。[6]政策普及就是指让政策广为人知。拟定细则是指将下发的政策进行分解,以便组织实施。后勤支持是指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沟通协调是指统筹和协调好各部门职能关系,预防矛盾。政策推广,顾名思义就是将已经调整合理的政策向文化产业领域推广。政策监察是指监察施行过程来保证政策施行达到目的。对于基层政府而言,政策施行其一是要作出对应上级政策的地方决议,其二是政策的执行。苏州也是如此,即作出落实中央政策的地方决议和对具体的政策实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