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为例
摘 要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地家校沟通可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家校沟通的理论,使得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家校沟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家长与学校沟通现存不足,主要有家长对沟通认识不足导致的沟通缺乏、教师的沟通技巧不够娴熟导致沟通不畅、双方的性格特征制约沟通效果,以及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内容不当导致沟通误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包括端正认识,建立沟通意愿、掌握沟通技巧、掌握沟通的内容以及拓展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等策略。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实践意义 2
二、概念界定 3
(一)沟通 3
(二)沟通方式 3
(三)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3
三、研究设计 3
(一)研究目的 3
(二)研究方法 3
1.样本的选择范围 3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4
四、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沟通存在的问题 4
(一)对家校沟通认识的不足 4
(二)沟通的双方缺乏信任 5
(三)缺乏正确的沟通和表达技巧 6
(四)沟通的内容不恰当 6
五、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以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 6
(一)社区介入 6
(二)小组介入 6
(三)掌握沟通技巧 8
(四)拓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9
六、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现阶段在我国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处在教育的萌芽阶段,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此时,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在。《教育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现阶段在我国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处在教育的萌芽阶段,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此时,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在。《教育指导纲要》(2016)中明确指出,在社会领域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学生提供学生集体活动的渠道、机会和相互交往的平台,采用专业的方式进行引导。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密切的配合以及协同一致的步伐。家长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双方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既能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还能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的和谐、积极环境中成长。然而,现阶段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教师对家长在课堂中的过多参与表示不满,认为家长只需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家长根本不清楚教师在学校如何进行工作的,因此不知道应该怎么配合。虽然双方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儿童能够更好的成长,但是沟通方面出现问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教育的偏差,导致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目前,家校沟通存在很大的缺失,具体问题如下: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缺失;过于看重家校双方沟通意见的统一程度;教师在沟通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程度,需要教师与家长双方之间建立起深入的联系,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强化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发挥各自建设性的作用,最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1]。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家校沟通的积极有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合适的成长环境,使用积极适合的发展性策略;对于教师来说,良好地家校沟通可以更具体的掌握学生的离校生活,根据学生的气质因材施教,在学生教育方面给予家长帮助和支持;在家长方面,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家长客观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习并运用专业的教育手段,也有利于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对学校而言,家校双方的良好沟通可以共同形成共同合力,从而在教育学生方面提供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有效的家校沟通在教育学生方面,对于三者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教育是一个许多问题糅杂在一起的的融合型工程,单纯凭借教师提供教育方案不足以全面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现代教育需要链接社会资源,特别是需要家校双方保持良性的沟通。家长的极参与、配合教师进行沟通,可以促进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深入展开,在学生教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从教师的方面来讲,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填补学校对学生了解存在缺失的不足,从家长方面了解学生脱离学校的表现,可以使教师的工作更好的展开。家校双方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可代替的资源。家校双方的有效沟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社会,家校双方的教育资源没能进行积极的沟通或者没能切实有效地形成教育主导因素是学生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家长与教师的良性沟通直接导致着双方能否形成教育主导力来一同保证学生教育的良好进行。所以,关注家校沟通的问题具有以下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社会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对家校沟通问题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大部分的研究是经验性总结,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时的积累教训,通过理论角度来研究家校沟通问题的著作或文章相对来说还是短缺,缺乏针对家校沟通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从家校沟通这个视角进行解剖,对家校沟通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家校沟通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问题进行改进。对家校沟通的研究介入可以扩展社会工作介入的广度,加深对社会工作者对专业价值理论的认同。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家校沟通的问题来补充完善家校沟通的途径。一方面可以使澄清家长对家校沟通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家校沟通重要性,进而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师在教育工作方面改变沟通不当、无法信任以及“闭门造车”式教育的不足。在家校沟通的观念和行为上采取正确的引导、提倡,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有效的教育,更利于发挥现代社会全面教育的复合功能。
二、概念界定
(一)沟通
在家校沟通方面,沟通不只是传递学生信息,还包括了沟通双方的相互促进和思想协调一致的切实行动过程,最终通过互动达成共识或多元共处[2]。介于沟通的界定,笔者认为沟通是双方之间以共同的目的为着力点,采取多种交流的方式使双方的思想和情绪形成基本统一的目的,在意义建构方面达成共同认识并根据此做出反馈,协调行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理方案的社会活动。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实践意义 2
二、概念界定 3
(一)沟通 3
(二)沟通方式 3
(三)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3
三、研究设计 3
(一)研究目的 3
(二)研究方法 3
1.样本的选择范围 3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4
四、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沟通存在的问题 4
(一)对家校沟通认识的不足 4
(二)沟通的双方缺乏信任 5
(三)缺乏正确的沟通和表达技巧 6
(四)沟通的内容不恰当 6
五、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以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 6
(一)社区介入 6
(二)小组介入 6
(三)掌握沟通技巧 8
(四)拓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9
六、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现阶段在我国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处在教育的萌芽阶段,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此时,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在。《教育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现阶段在我国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处在教育的萌芽阶段,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此时,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在。《教育指导纲要》(2016)中明确指出,在社会领域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学生提供学生集体活动的渠道、机会和相互交往的平台,采用专业的方式进行引导。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密切的配合以及协同一致的步伐。家长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双方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既能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还能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的和谐、积极环境中成长。然而,现阶段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教师对家长在课堂中的过多参与表示不满,认为家长只需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家长根本不清楚教师在学校如何进行工作的,因此不知道应该怎么配合。虽然双方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儿童能够更好的成长,但是沟通方面出现问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教育的偏差,导致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目前,家校沟通存在很大的缺失,具体问题如下: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缺失;过于看重家校双方沟通意见的统一程度;教师在沟通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程度,需要教师与家长双方之间建立起深入的联系,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强化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发挥各自建设性的作用,最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1]。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家校沟通的积极有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合适的成长环境,使用积极适合的发展性策略;对于教师来说,良好地家校沟通可以更具体的掌握学生的离校生活,根据学生的气质因材施教,在学生教育方面给予家长帮助和支持;在家长方面,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家长客观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习并运用专业的教育手段,也有利于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对学校而言,家校双方的良好沟通可以共同形成共同合力,从而在教育学生方面提供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有效的家校沟通在教育学生方面,对于三者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教育是一个许多问题糅杂在一起的的融合型工程,单纯凭借教师提供教育方案不足以全面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现代教育需要链接社会资源,特别是需要家校双方保持良性的沟通。家长的极参与、配合教师进行沟通,可以促进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深入展开,在学生教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从教师的方面来讲,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填补学校对学生了解存在缺失的不足,从家长方面了解学生脱离学校的表现,可以使教师的工作更好的展开。家校双方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可代替的资源。家校双方的有效沟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社会,家校双方的教育资源没能进行积极的沟通或者没能切实有效地形成教育主导因素是学生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家长与教师的良性沟通直接导致着双方能否形成教育主导力来一同保证学生教育的良好进行。所以,关注家校沟通的问题具有以下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社会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对家校沟通问题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大部分的研究是经验性总结,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时的积累教训,通过理论角度来研究家校沟通问题的著作或文章相对来说还是短缺,缺乏针对家校沟通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从家校沟通这个视角进行解剖,对家校沟通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家校沟通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问题进行改进。对家校沟通的研究介入可以扩展社会工作介入的广度,加深对社会工作者对专业价值理论的认同。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家校沟通的问题来补充完善家校沟通的途径。一方面可以使澄清家长对家校沟通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家校沟通重要性,进而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师在教育工作方面改变沟通不当、无法信任以及“闭门造车”式教育的不足。在家校沟通的观念和行为上采取正确的引导、提倡,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有效的教育,更利于发挥现代社会全面教育的复合功能。
二、概念界定
(一)沟通
在家校沟通方面,沟通不只是传递学生信息,还包括了沟通双方的相互促进和思想协调一致的切实行动过程,最终通过互动达成共识或多元共处[2]。介于沟通的界定,笔者认为沟通是双方之间以共同的目的为着力点,采取多种交流的方式使双方的思想和情绪形成基本统一的目的,在意义建构方面达成共同认识并根据此做出反馈,协调行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理方案的社会活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