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字数:12062】
随着全国智慧城市从试点到深化的发展,智慧社区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新时代和新技术的应用革命,改变了传统社区的治理模式,使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有了极大的改变。智慧社区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根据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从智慧社区的概念和建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当前社区已经认识到智慧社区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但仍然缺乏智慧治理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其他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提出一些有益参考。
目录
1.引言1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问题1
1.2文献综述1
1.2.1国内研究现状1
1.2.2国外研究现状2
1.3研究方法3
1.3.1文献研究法3
1.3.2案例研究法3
1.3.3社会调查法3
1.4研究价值和意义3
2.智慧社区相关概念及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4
2.1智慧社区相关概念4
2.1.1社区的概念4
2.1.2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内涵4
2.2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4
2.2.1江阴市社区建设总体情况4
2.2.2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5
3.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
3.1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7
3.1.1智慧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居民参与度低7
3.1.2智慧社区建设缺少年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7
3.1.3智慧社区治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8
3.2江阴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
3.2.1社会因素8
3.2.2个人因素9
3.2.3经济因素9
4.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对策分析11
4.1加强政府主导,提高居民意识11
4.2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合作模式11
4.3加强人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参考文献13致谢14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做好智慧社区发展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做好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在做好社区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在社会管理领域,智慧社区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与传统社区模式相比,智慧社区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智慧社区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
1.1.2研究问题
智慧社区发展中,也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了我国智慧社区的整体发展进程。例如社区硬件和社区网络设施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整合不够全面、缺乏投资资金,以及社区居民的认可程度等。目前,全国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江阴市的实际情况,研究江阴市某智慧社区的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智慧社区建设的研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理论政策和技术实践。
从理论政策角度,吴胜武对全国各地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现状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后续发展的若干构想,同时,也能够丰富与智慧社区相关的研究理论。谢华等在分析中,以智慧社区为例,分别从含义、城市信息化发展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智慧社区的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诉求。 巫细波与杨再高从城市治理、基础建设、高新科技产业、智慧生活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白玉林通过研究智慧社区的背景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包括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没有形成平台优势造成重复投入、智慧社区的区域性特点突出,很难大规模推广复制,缺乏创新的合作模式。
从技术实践的角度来看,涂宇通过广州智慧社区的建设实例,提出了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顶层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即目标和行动要统一。王京春和高斌研究了智慧社区的理论概念、运作模式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北京清华园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 吴胜武、朱兆发、吴汉源通过宁波市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案例研究,探讨了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理论内涵,并在海曙区智慧社区的实践过程中对政策体制、职能定位和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何耀从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和智能财产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区域发展的差异较大,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缓慢、智慧应用不足、智慧建设的方案和产品单一等问题,需要从建设的总体目标高度,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和规划的制定。马惠林从互联网+的角度,提出了移动型智慧社区,通过北京太川公司在智慧家居方面的建设实践,提出了构建智能社区的要求,包括生活服务、安全需求和物业管理等智能应用,实现社区和居民的各种需求。
由此可见,我们国内对于智慧社区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学者们分不同角度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各地的实例,更好地阐述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和现实问题。本文根据各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江阴市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2.2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IBM 2008年正式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全球政府领导人、企业高管、专家和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热烈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智慧城市也被用来解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智慧社区作为一个源自智慧城市的概念,被运用于实践中。1996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慧社区项目。随着美国智慧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智慧社区的相关项目。智慧社区带动了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ICF(智慧城市论坛)将智慧社区定义为: 为了应对宽带经济的巨大挑战,建立了危机和远见意识,并采用了有意识的信息技术来促进社区(城市)的经济繁荣。
目录
1.引言1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问题1
1.2文献综述1
1.2.1国内研究现状1
1.2.2国外研究现状2
1.3研究方法3
1.3.1文献研究法3
1.3.2案例研究法3
1.3.3社会调查法3
1.4研究价值和意义3
2.智慧社区相关概念及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4
2.1智慧社区相关概念4
2.1.1社区的概念4
2.1.2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内涵4
2.2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4
2.2.1江阴市社区建设总体情况4
2.2.2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5
3.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
3.1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7
3.1.1智慧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居民参与度低7
3.1.2智慧社区建设缺少年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7
3.1.3智慧社区治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8
3.2江阴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
3.2.1社会因素8
3.2.2个人因素9
3.2.3经济因素9
4.江阴市智慧社区建设对策分析11
4.1加强政府主导,提高居民意识11
4.2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合作模式11
4.3加强人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参考文献13致谢14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做好智慧社区发展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做好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在做好社区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在社会管理领域,智慧社区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与传统社区模式相比,智慧社区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智慧社区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
1.1.2研究问题
智慧社区发展中,也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了我国智慧社区的整体发展进程。例如社区硬件和社区网络设施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整合不够全面、缺乏投资资金,以及社区居民的认可程度等。目前,全国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江阴市的实际情况,研究江阴市某智慧社区的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智慧社区建设的研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理论政策和技术实践。
从理论政策角度,吴胜武对全国各地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现状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后续发展的若干构想,同时,也能够丰富与智慧社区相关的研究理论。谢华等在分析中,以智慧社区为例,分别从含义、城市信息化发展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智慧社区的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诉求。 巫细波与杨再高从城市治理、基础建设、高新科技产业、智慧生活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白玉林通过研究智慧社区的背景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包括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没有形成平台优势造成重复投入、智慧社区的区域性特点突出,很难大规模推广复制,缺乏创新的合作模式。
从技术实践的角度来看,涂宇通过广州智慧社区的建设实例,提出了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顶层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即目标和行动要统一。王京春和高斌研究了智慧社区的理论概念、运作模式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北京清华园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 吴胜武、朱兆发、吴汉源通过宁波市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案例研究,探讨了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理论内涵,并在海曙区智慧社区的实践过程中对政策体制、职能定位和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何耀从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和智能财产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区域发展的差异较大,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缓慢、智慧应用不足、智慧建设的方案和产品单一等问题,需要从建设的总体目标高度,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和规划的制定。马惠林从互联网+的角度,提出了移动型智慧社区,通过北京太川公司在智慧家居方面的建设实践,提出了构建智能社区的要求,包括生活服务、安全需求和物业管理等智能应用,实现社区和居民的各种需求。
由此可见,我们国内对于智慧社区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学者们分不同角度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各地的实例,更好地阐述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和现实问题。本文根据各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江阴市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2.2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IBM 2008年正式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全球政府领导人、企业高管、专家和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热烈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智慧城市也被用来解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智慧社区作为一个源自智慧城市的概念,被运用于实践中。1996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慧社区项目。随着美国智慧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智慧社区的相关项目。智慧社区带动了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ICF(智慧城市论坛)将智慧社区定义为: 为了应对宽带经济的巨大挑战,建立了危机和远见意识,并采用了有意识的信息技术来促进社区(城市)的经济繁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