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蒙古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 要中国与蒙古的双边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影响东亚地区格局的重要关系,随着时代变迁,中蒙关系经过跌宕起伏后在本世纪初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14 年双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标志着中蒙双边关系在新时期步入了新的台阶,相对应的政治交流、经济合作、文化沟通等联系也更为密切。由此而来的则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及不和谐因素也将不同程度的转变形态。所以本文试图在动态的国际关系变化中理清楚中蒙双方的关系制约因素;将中蒙关系放在国际和历史背景中,找寻两国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并由此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对策及中蒙双边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构建方式。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2
(一)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所在 2
(二)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 3
三、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存在的制约因素 3
(一)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 4
(二)制约因素可能存在的若干种类 5
(三)制约因素的影响 6
四、提升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对策 7
(一)具体对策 7
(二)对策的现实意义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从多维的视野出发观察可知,中蒙关系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在、从全球还是地区、横向还是竖向而言,都是我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崛起的新格局下,中蒙这对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蒙古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是我国周边战略的关键支点,更是我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下谋求新的世界地位、稳定东亚局势、保障国内安定发展的关键一着。所以中蒙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实事求是的来看,这种关系不是简单而且稳定不变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干扰共同构成的。障碍是必然存在于关系之中的,因此相对于障碍而言的对策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且是关系的重点。那么,研究中蒙在新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存在障碍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为重要。蒙古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是我国周边战略的关键支点,更是我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下谋求新的世界地位、稳定东亚局势、保障国内安定发展的关键一着。所以中蒙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实事求是的来看,这种关系不是简单而且稳定不变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干扰共同构成的。障碍是必然存在于关系之中的,因此相对于障碍而言的对策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且是关系的重点。那么,研究中蒙在新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存在障碍和对策就尤为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2014年8月21日在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日报》、《今日报》、《世纪新闻报》、《民族邮报》、蒙古新闻网网站同时发表题为《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该文章就中蒙关系的未来走向及中方的设想规划、未来主要合作的领域和合作的手段等热点方面进行了细致而精准的论述,对中蒙建立新关系后的发展前景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次日,习主席在乌兰巴托的公开演讲《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更加全面的展开描绘了中蒙未来关系的新走向以及本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初衷和意义,深刻的解释了中蒙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地区间稳定和人民幸福、国家进步的积极作用,为未来中蒙关系的构建提供了铺垫和蓝图。 国内的学者而言,有些学者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分析角度论证时代发展下的中蒙关系,有些学者从“地缘政治(eopolitics)”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时代背景下的中蒙关系, 有些学者出于“文明冲突论(ClashofCivilization)”的相关视角分析论证了文明文化差异中的中蒙交流合作关系,有些学者出于蒙古国角度分析中蒙关系。相对于国内学者丰富成果,国外研究学者及成果就略显不足,只是在一些报纸期刊上有些文章报告。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的形势下,结合时代进步发展和两国交流沟通的趋势,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论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比较系统的研究出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意义和内涵所在,并且比较系统的论述这种关系的障碍因素,而且以障碍因素为依据提出若干对策,为促进中蒙外交关系长足发展、在国内维护我国基本利益、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促进区域间的和平发展和国际的和平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作出微小补充。
二、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一)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所在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新形势下中蒙双边关系的新发展和新阶段。深化中蒙关系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充分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形势的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可知这种关系应该是广义的,就是指多角度的关系,而不仅仅指代外交关系一个方面。最少应该从政治外交、经贸合作、文化科技、战略合作、东北亚格局这五个主要方向来分析现阶段的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就是说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至少应该有这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外交上主要体现在中蒙双边关系深化发展,政治互信加强,政治交流合作渠道和水平实现了新升级和新跨越。双方在政治外交范围内诸多领域和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特别是应对地区和国际问题的立场上比较一致。比如在回答台湾和西藏的问题上,蒙方当局做出了正确的表态,并且对我国顶层设计展现出了肯定和支持,这些政治行为无疑彰显着蒙方尊重我国国家主权,这也是两国不断深化关系的前提之一。中蒙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充分体现了中蒙基于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侵犯的和平外交原则。总之,中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就意味着两国的战略互信和合作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不断升华。
第二,经贸合作上主要体现在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合作领域的扩展。提高合作水平一直是中蒙两国努力的方向,本世纪以来不断地深化关系就是提高合作水平的基础和表现。另一方面合作水平不是可以量化的,也不能简单地定性分析,所以提升合作水平是一个逐渐累积、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蒙提升合作水平之进程一直在路上。另外,合作领域的扩展是具体可见的,开放交流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蒙两国自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已经逐渐的减少不可沟通领域,基本实现了全领域覆盖的合作交流。
第三,文化科技上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增加,量的增加其实体现的是两国关系互通互信的程度在提高。本质上蒙古伴随着国内的发展演变和国际发展潮流的影响,其草原文化个性在逐渐淡化,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在文化领域实现现代革新,因此两国的文化沟通障碍在不断减少。这是时代潮流推动的结果,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要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