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研究

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研究[20200415193112]
摘 要
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而人才资源的管理也是各级政府总体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各地政府招才引智活动的不断开展,对人才绩效的评估也逐渐得到政府重视。有效的对人才绩效进行评估,是激活人才队伍活力的关键,也是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的关键。
本文立足常熟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创(领)办企业发展的近况,在现有理论模型和假设的基础上,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调研,并运用主成分析法,综合描述和反映常熟市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创(领)办企业的情况,总结成功案例的有关经验,提出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常熟高层次创业人才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科技人才绩效评估 2
1.2.2创业人才绩效评估 3
1.2.3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 4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4
1.3.1研究思路 4
1.3.2研究方法 5
1.3.3研究框架 5
2.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6
2.1设计原理 6
2.2设计思路 6
2.3基于BSC的指标选取 6
2.3.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6
2.3.2评价指标的选取 7
3.常熟市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8
3.1数据来源 8
3.2信度检验 8
3.3相关性分析 9
3.4主成分分析 10
4.加强常熟市高层次创业人才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14
5.1主要思路 14
5.2具体建议 14
5.2.1落实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育联席会议制度 14
5.2.2出台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育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14
5.2.3完善高层次创业人才多方绩效评估体系 15
5.2.4出台高层次创业人才后期资助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1 18
附录2 20
附录3 21
致谢 24
图表目录
表 1-1 科技人才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 2
表 1-2 创业人才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 3
表 2-1 设计指标 6
表 2-2 高层次创业人才指标体系 7
表 3-1 企业基本信息 8
表 3-2 信度分析表 8
表 3-3 客户指标与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 9
表 3-4 内部运营指标和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 10
表 3-5 内部运营指标和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 10
表 3-6 R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11
表 3-7因子得分 11
表 3-8 主成分得分 12
表 3-9 2009年成立企业绩效排名 1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的国家间的竞争以科技为风向标,而依赖科技提升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序列中领头羊的存在,对人才队伍有着重要影响。高层次创业人才是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备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近年来,常熟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启动实施了“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将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财政先后投入近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到常熟创业。目前,常熟市已初步形成了梯次结构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加快常熟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加速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地推进常熟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止2013年,常熟市命名并赞助高层次创业人才154人,其中苏州“姑苏人才”计划3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0人,国家“千人计划”13人。本文调查的133家高层次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中,60%已实现销售,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累计实现利税近8000万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3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
目前,常熟市尚未对全市高层次创业人才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缺少对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效的跟踪分析,仍然存在重权威轻绩效、重投入轻产出、绩效评估手段单一、后续培育跟进慢等问题,高层次创业人才发展态势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成效,进而形成评价体系的马太效应,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一种较为合理的人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掌握常熟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发展现状,总结高层次创业人才资助、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得失,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破解制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障碍,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方式、完善考核评估手段、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地方人才管理部门创新高层次人才工作体制、完善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才绩效评估的研究较多。国外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研究比较早。19世纪早期的欧洲,在工业中首次应用了绩效考评。到现代,绩效评估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之一是凯兹和凯恩(Katz&Kahn)于1978年提出的三维分类,而在绩效研究中出现过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绩效评估因果模型有:亨特(Hunter)的绩效评估模型、波曼(Borman)等的模型。1990年,坎贝尔(Campbell)等人提出了一个建立在3个参数上的绩效模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动机。[1]
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不乏对各类人才绩效评估的探讨,通过对资料的整理,结合本文主旨,主要归纳出下面几方面的要点:
1.2.1科技人才绩效评估
对于科技人才的绩效评估,大多数学者都重点关注科技成果方面。通过归纳,在这里列举四篇相关研究成果。
表1-1科技人才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
作者 研究方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肖正斌、朱善定、张小菁(2011)[2] 加权平均法、比较法 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 科技型人才科技总量(人年)、万人创新型科技人才数(人年/万人)、创新型科技人才占R&D活动人员比重(%)、科技型人才人均R&D经费(万元/人年)
科技成果产出 发明专利申请数(项)、发明专利授权数(项)、科技论文收录数(篇)、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技术合同成交额(万元)
经济社会效益产出 高技术产品总产值(万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万元)、新产品销售(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易经章、胡振华(2003)[3] 模糊隶属赋值法、层次分析法 思想素质结构 思想品德、工作态度
业务素质结构 学识水平(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知识、科技工作经历、知识面、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工作能力(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特长)
绩效结构 工作数量(工作计划完成率、专利批准数量、学术活动量、教学培训工作计划量、论文专著数量、日常管理工作量、科技项目完成数量)、工作质量(科技成果受奖等级、论文专著水平、教学和培训工作质量、专利成果推广的经济效益、专利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学术职务、管理效果)
特殊贡献 特殊事迹及贡献
刘振华、于晓芳、武春友(2007)[1] 源生指标 论文、专著、发明专利、成果鉴定、技术秘密、技术转让、转让实际收入等科研绩效产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