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研究(附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这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走出国门,协助我国政府参与全球性事物的处理;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也有助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所以非政府组织势必要进行国际化。但是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来自政策法律、政府干预、自身能力、资金来源和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些困境并且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得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路径。关键词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困境,路径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概述1
2.1 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界定 1
2.2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背景 2
2.3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必要性 3
3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现状 4
3.1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4
3.2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现状5
3.3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案例5
4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困境6
4.1 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6
4.2 政府的过多干预7
4.3 自身竞争能力的缺乏7
4.4 资金来源单一8
4.5 利益相关者的矛盾8
5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路径9
5.1 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政策与法律9
5.2 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合作10
5.3 提高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竞争能力10
5.4 扩大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的来源11
5.5 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外本土化11
5.6 树立国内外社会对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正确认识12
结论13
致谢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进行调节时无法弥补市场体制的局限性,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全世界不断出现,这时候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非政府组织在促进社会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和满足公共利益上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时存在的缺陷。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政府和政府性机构无法制定公平民主的全球治理规则,全方位考虑世界各国的利益时,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显得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国家树立国际形象,也能促进国际交往,还致力于与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全球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共同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底蕴和曲折发展道路的国家,正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有时通过政府和政府性组织很难良好的处理,而非政府组织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快速增长,且活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近年来,“一带一路”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研究。
本文针对社会各界学者对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研究的不足提出新的见解,国内学者研究选取的角度都很相似,提出的国际化困境和国际化路径都不够全面,缺乏创新。本文从新的角度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存在的困境,并以此提出国际化路径,使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更具有可行性。
2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概述
2.1 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界定
国际社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广泛采用美国萨拉蒙教授提出的五特征法,及非政府组织应该满足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我国非政府组织因具有特殊性,许多在本质上不是完全的自治和非营利,反而带有一些官僚主义与营利主义,更多的被归为民间组织,而这些民间组织又被划分为几个类别,分别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政党和宗教团体、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事业单位等。
国内外对于非政府组织国际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际化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事务,或者在海外设立有办事机构的就是可称为INGO(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本文认为的非政府组织国际化要符合三点要求:第一是非政府组织活动要具有跨国性和长期性且活动主体应为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第二是在活动主体要设立正式合法的办事机构,第三是该组织在海外要拥有一定的雇员和资金,占一定的比例,雇员数量按组织规模来确定,资金必须长期稳定。符合以上三点即可认为是国际化了的非政府组织。
2.2 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背景
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研究不仅仅从理论出发,还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即“走出去”的战略背景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从我国的基本战略背景出发来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才是不脱离实际的,才能提出正确有效的国际化路径。
“走出去”的战略在1996年由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其含义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合作和发展多边贸易。2000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将“走出去”战略上升到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时至今日,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出发,我国非政府组织也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即我国非政府组织要进行国际化。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畅想。 2015年3月28日,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拉开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序幕,文件中提出从五个方面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分别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通”的实施与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密不可分,政策相通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进入采用严格审批监管制度的国家更具适应性和变通性,减少与当地政府的冲突,从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道路、贸易、货币的相通也有利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海外的发展。而民心相通更是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重中之重,非政府组织作为友好使者,在沟通民心和国际援助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能够深入到民间进行救助和外交,比其他领域更能被国际民众所接受,在海外开展活动也更加顺利。同时非政府组织国际化也能帮助“一 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国家多达60 多个,横跨亚欧美等多个大洲,面临着许多文化差异和舆论压力,中间还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仅仅依靠政府难以维持。而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的补充力量,可以积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在政策参与和倡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是积极影响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最后是推动国际公益项目,服务沿线国家的困难群体。[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