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以东台市新街镇为例

目 录
1引言1
2 我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历史发展2
2.1联产承包制的历史演变2
2.2承包经营体制的现实反思2
3社会调查情况描述 2
3.1样本总体情况2
3.2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现状分析4
4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制约因素 13
4.1传统发展理念局限,共享发展理念缺失14
4.2相关立法存在问题,模糊冲突缺失并存14
4.3流转方式传统单一,市场机制存在漏洞14
4.4政策宣传力度不足,保护意识尚且薄弱14
4.5救济途径模糊不明,多方监督不到位15
4.6顶层基层各有侧重,互动协调机制缺乏15
5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15
5.1坚持科学发展,秉持共享理念15
5.2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法律实施16
5.3畅通上访平台,拓宽下访途径16
5.4宣传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16
5.5创新经营方式,实现规模效益17
5.6注重顶层设计,反思基层实践17
结论 18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21
附录A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调查问卷22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土地资源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流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漏洞致使农民在土地利益格局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必须及时采取各项措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以解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共享发展视角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在国内学者已有研究上的一个突破性新视角,理论上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践上可以推动中国农村承包经营制度的科学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笔者历经3个月时间,从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到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最终构建起整个文章的内容框架,据实写作。研究内容既包括纵向层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历史演变梳理,又包括横向层面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现状总结,涉及承包地分配、经营、流转和收回四大内容。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力图构建起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互动协调发展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共享承包经营权益,盘活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历史发展
2.1联产承包制的历史演变
2.1.1群众的自发选择——包干到户成为主体形式:
我国的联产承包制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将包干到户定为目标,而其最终成为主体形式是政策实施中人民群众的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包干到户”;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不要包产到户,不要包干到户”;1980年中央75号文件则肯定了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以上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中央文件从“不许”到“不要”再到“可以”的变化,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先有了实践中的选择,其后才有了政策的规定。因而说,包干到户是在人民群众的自发选择下成为联产承包制的主体形式。
2.1.2实践的逐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概念的提出:
1986年第一次提出双层经营体制的概念,到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以上回顾可以看出实行承包制改革的最初,改革的目标并不能具体明确,但是经过实践的逐步探索和完善,最终提出了双层经营体制的概念。
2.2承包经营体制的现实反思
2.2.1双层经营体制没有真正确立
中国农民的生产规模有限,因为家庭单位难以独自承担农业生产的诸多环节,所以张路雄在《耕者有其田》中提到,能力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单独的农户不可能成为独立经营人,这是中国必须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根本原因。[1]然而,1992年后的市场化大潮中,集体经济萎缩,双层经营体制随之走下坡路,作为一种新的成熟的经营制度没有能够真正确立,真正实行该制度的村在全国数量零星。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环境下,双层经营体制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要作一个新的现实反思和考量。
2.2.2长期承包政策的局限日渐显露
首先,长期承包政策只是符合了农民稳定自家承包地的期望,但是在转包或者租赁更多承包地时,这部分流转的土地还是没有稳定的保障;其次,长期承包政策也致使现实中承包地流转难度大,无法实现土地连片的规模经营;最后,长期承包政策稳定了承包关系,但是到如今这种稳定却不能成为农民爱惜土地的动力,抛荒或潦草打理的情况随着城镇化进程日渐增多,生产的效率得不到保障。所以用长期承包政策来强调稳定,这在现实发展中十分局限,稳定不能代替一切,关键还是要完善双层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营体制。
3 社会调查情况描述
3.1样本总体情况介绍
3.1.1概况
笔者深入苏北农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以东台市新街镇为例,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达99%。对问卷数据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此项调查旨在了解共享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现状,分别从农民承包地分配、经营、流转和收回四个方面着手调查,从而剖析制约因素,探究对策。通过典型调查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的典型村进行问卷调查,样本结构如下所示:
3.1.2典型村分布
典型村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来东村 22 22.0 22.0 22.0
方东村 18 18.0 18.0 40.0
丰桥村 32 32.0 32.0 72.0
方塘村 15 15.0 15.0 87.0
双洋村 13 13.0 13.0 100.0
合计 100 100.0 100.0
表1 典型村分布比例
本文以东台市新街镇为例,笔者选取了新街镇的5个典型村进行调查,这5个村子坐落分散于该镇四处,避免地理位置带来的偏颇,能更好地提高调查的覆盖率;此外这四个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生活都能够代表该镇的平均水平,因而选为典型代表,更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地情况。
3.1.3年龄分布
图1 样本年龄分布比例
我们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层次为41-60岁,占44%,该年龄层次的人大多是专业农户,拥有丰富的土地经营经验,也对土地政策和相关权益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另外, 21-40岁的年轻人占25%,60岁及以上的调查者占25%,0-20岁的青年占6%。不同年
龄层次都有所涉及,可以较好地避免年龄差异带来的结果失衡。
3.1.4性别比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