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三女杰”女性意识的当代意义阐述
目 录
1 引言 1
2 珞珈三女杰女性意识的表现 1
2.1旧时代女性的愚昧无知 1
2.1.1封建礼教扼杀人性 1
2.1.2封建迷信荼毒心灵 2
2.1.3封建婚姻失去自我 2
2.2新旧时代夹层里女性的迷惘 3
2.2.1新与旧的尴尬 3
2.2.2情与智的冲突 3
2.2.3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4
2.3新时代女性的自主自立 5
2.3.1婚恋自由 5
2.3.2受教育权 6
2.3.3社会责任感 6
3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现状 7
3.1参政不平等 7
3.2法律不完善 7
3.3教育不平等 8
3.4事业不平等 8
3.5就业不平等 9
4珞珈三女杰研究的当代启示 9
4.1政府要正确认识引导 9
4.1.1完善法律政策 9
4.1.2增加教育机会 10
4.1.3监督舆论媒体 10
4.1.4宣传平等思想 11
4.2女性要突破自我彻底解放 11
4.2.1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11
4.2.2寻求事业家庭的和谐 12
4.2.3转变男女差异的思维 12
4.2.2提高自我觉醒的能力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注释 17
1 引言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经小雅》)在封建社会,中国有着强烈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在男人占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我,没有话语权,还要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礼教,她们的世界一片黑暗。
直到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许多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众多的人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挣脱男权主义的樊篱,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为当时女性抗争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珞珈三女杰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是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袁昌英、中文系教授苏雪林 和凌叔华 ,被称为“珞珈山 上的三个文学朋友”。她们三人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论是袁昌英 的戏剧、苏雪林的散文还是凌叔华的小说都表现出浓浓的女性意识。她们拿起笔来表达女性的心声,争取女性做人的权利,向封建主义宣战,反对包办婚姻、要求自由恋爱、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唤醒了几千年来沉睡的女性意识。
当今社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女性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寻求女性解放的过程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人类为之共同奋斗。通过对珞珈三女杰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探讨与研究,从而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状况,对研究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构建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和谐社会。
2 珞珈三女杰女性意识的表现
2.1 旧时代女性的愚昧无知
2.1.1 封建礼教扼杀人性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春秋仪礼丧服》)丈夫死后,女子没有再嫁的权利,要死守着丈夫的灵位,抱着贞节牌坊度过自己昏暗的一生,她们的人性在等待死亡的来临中慢慢扭曲。这一条封建礼教,断送了多少女性的一生。袁昌英的三幕剧《孔雀东南飞》就是一个代表,焦母,那个拆散了焦仲卿与刘兰芝感天动地爱情的罪魁祸首,人人都在为焦刘的爱情叹息,怒骂焦母,那么谁又看到了焦母的可怜?焦母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而她必须要遵守不可改嫁的封建礼教,开始日复一日的守寡日子。焦母的生活中没有丈夫的关爱,人变得古怪,只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焦仲卿的身上,希望儿子可以伴自己终老。焦母迟迟不给儿子娶亲,导致儿子害了性病,这个情节在今天看来很喜剧且不可理解,但其实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正是封建礼教的残害,导致了婚后焦母嫉妒儿子与刘兰芝的甜蜜生活,处处为难、不满刘兰芝的行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酿成了焦刘双双投塘的惨剧。
正如邹言九的《袁昌英戏剧的女性意识探源》总结的那样:“焦母这种畸形的爱,恰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劈杀了儿子的幸福,也葬送了她自己。”[1]焦母那悲惨的一生,究其根源是那可憎的封建礼教,它坑害了一代一代的女性,使她们的人生走向了深渊。
2.1.2 封建迷信荼毒心灵
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那将是件可怕的事情,它会摧毁人的一生。在凌叔华的小说《中秋晚》中就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女人没有知识,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的悲惨事实。敬仁与太太婚后生活十分幸福,敬仁很满意太太,他们原本可以白头到老,可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中秋节的那天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轨迹。太太迷信婚后的第一个团圆节要夫妻一起过,吃团圆鸭才能幸福一生。但是却遇到了敬仁的干姐姐病危,太太坚信封建迷信,硬逼着敬仁吃完团圆鸭才可以走,导致敬仁没能见干姐最后一面。敬仁心里对太太有了怨恨,后来二人更是争吵不休,造成了家庭、婚姻破裂。但令人最叹息的是直到最后,太太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将婚姻破碎的原因,归咎到迷信。她对母亲说:“我出嫁后的头一个八月节晚上就同他闹气,他吃了一口团鸭,还吐了出来,我便十分不高兴,后来他又碰碎了一个供过神的花瓶,我更知道不好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迷信真的很可怕,它毁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古代女性很难拥有幸福、快乐的婚姻,其中一个原因是女性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只能相信封建迷信。女性要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必须要把握住知识这把钥匙,提高自身的素质,破除封建迷信,让女性可以打开去往光明道路的的大门。
2.1.3 封建婚姻失去自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束缚了中国女性几千年,女子在自己的婚姻上从来没有自主的权利,她们只能等待着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没有感情基础的陌生人,开始自己那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正如《绣枕》中的大小姐,她的未来幸福竟取决于一个绣枕,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在昏暗、闷热的闺房中,夜以继日地不停地刺绣,光是那只鸟就用了三四十样线,不舍得让别人碰。然而,寄托着大小姐希望的绣枕,最后竟然被喝醉酒的客人吐脏、践踏。绣枕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遭遇,她们没有婚姻恋爱的自主权,她们那宝贵的青春与人性被封建婚姻扼杀。
1 引言 1
2 珞珈三女杰女性意识的表现 1
2.1旧时代女性的愚昧无知 1
2.1.1封建礼教扼杀人性 1
2.1.2封建迷信荼毒心灵 2
2.1.3封建婚姻失去自我 2
2.2新旧时代夹层里女性的迷惘 3
2.2.1新与旧的尴尬 3
2.2.2情与智的冲突 3
2.2.3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4
2.3新时代女性的自主自立 5
2.3.1婚恋自由 5
2.3.2受教育权 6
2.3.3社会责任感 6
3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现状 7
3.1参政不平等 7
3.2法律不完善 7
3.3教育不平等 8
3.4事业不平等 8
3.5就业不平等 9
4珞珈三女杰研究的当代启示 9
4.1政府要正确认识引导 9
4.1.1完善法律政策 9
4.1.2增加教育机会 10
4.1.3监督舆论媒体 10
4.1.4宣传平等思想 11
4.2女性要突破自我彻底解放 11
4.2.1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11
4.2.2寻求事业家庭的和谐 12
4.2.3转变男女差异的思维 12
4.2.2提高自我觉醒的能力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注释 17
1 引言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经小雅》)在封建社会,中国有着强烈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在男人占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我,没有话语权,还要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礼教,她们的世界一片黑暗。
直到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许多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众多的人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挣脱男权主义的樊篱,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为当时女性抗争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珞珈三女杰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是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袁昌英
当今社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女性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寻求女性解放的过程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人类为之共同奋斗。通过对珞珈三女杰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探讨与研究,从而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状况,对研究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构建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和谐社会。
2 珞珈三女杰女性意识的表现
2.1 旧时代女性的愚昧无知
2.1.1 封建礼教扼杀人性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春秋仪礼丧服》)丈夫死后,女子没有再嫁的权利,要死守着丈夫的灵位,抱着贞节牌坊度过自己昏暗的一生,她们的人性在等待死亡的来临中慢慢扭曲。这一条封建礼教,断送了多少女性的一生。袁昌英的三幕剧《孔雀东南飞》就是一个代表,焦母,那个拆散了焦仲卿与刘兰芝感天动地爱情的罪魁祸首,人人都在为焦刘的爱情叹息,怒骂焦母,那么谁又看到了焦母的可怜?焦母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而她必须要遵守不可改嫁的封建礼教,开始日复一日的守寡日子。焦母的生活中没有丈夫的关爱,人变得古怪,只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焦仲卿的身上,希望儿子可以伴自己终老。焦母迟迟不给儿子娶亲,导致儿子害了性病,这个情节在今天看来很喜剧且不可理解,但其实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正是封建礼教的残害,导致了婚后焦母嫉妒儿子与刘兰芝的甜蜜生活,处处为难、不满刘兰芝的行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酿成了焦刘双双投塘的惨剧。
正如邹言九的《袁昌英戏剧的女性意识探源》总结的那样:“焦母这种畸形的爱,恰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劈杀了儿子的幸福,也葬送了她自己。”[1]焦母那悲惨的一生,究其根源是那可憎的封建礼教,它坑害了一代一代的女性,使她们的人生走向了深渊。
2.1.2 封建迷信荼毒心灵
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那将是件可怕的事情,它会摧毁人的一生。在凌叔华的小说《中秋晚》中就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女人没有知识,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的悲惨事实。敬仁与太太婚后生活十分幸福,敬仁很满意太太,他们原本可以白头到老,可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中秋节的那天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轨迹。太太迷信婚后的第一个团圆节要夫妻一起过,吃团圆鸭才能幸福一生。但是却遇到了敬仁的干姐姐病危,太太坚信封建迷信,硬逼着敬仁吃完团圆鸭才可以走,导致敬仁没能见干姐最后一面。敬仁心里对太太有了怨恨,后来二人更是争吵不休,造成了家庭、婚姻破裂。但令人最叹息的是直到最后,太太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将婚姻破碎的原因,归咎到迷信。她对母亲说:“我出嫁后的头一个八月节晚上就同他闹气,他吃了一口团鸭,还吐了出来,我便十分不高兴,后来他又碰碎了一个供过神的花瓶,我更知道不好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迷信真的很可怕,它毁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古代女性很难拥有幸福、快乐的婚姻,其中一个原因是女性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只能相信封建迷信。女性要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必须要把握住知识这把钥匙,提高自身的素质,破除封建迷信,让女性可以打开去往光明道路的的大门。
2.1.3 封建婚姻失去自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束缚了中国女性几千年,女子在自己的婚姻上从来没有自主的权利,她们只能等待着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没有感情基础的陌生人,开始自己那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正如《绣枕》中的大小姐,她的未来幸福竟取决于一个绣枕,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在昏暗、闷热的闺房中,夜以继日地不停地刺绣,光是那只鸟就用了三四十样线,不舍得让别人碰。然而,寄托着大小姐希望的绣枕,最后竟然被喝醉酒的客人吐脏、践踏。绣枕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遭遇,她们没有婚姻恋爱的自主权,她们那宝贵的青春与人性被封建婚姻扼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