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推拉效应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推拉效应[20200511191405]
摘要:农民工的市民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形成推力,有些形成拉力,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推拉体系”,拓展延伸出“养老保险推拉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城乡居保政策在能产生正面作用的前提下,达到了保障农民工养老需求的政策要求,但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并未产生积极作用。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库”,尽快落实个人账户并在维持养老保险现有待遇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城市拉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拉理论;模型
目录
引言 3
一、理论分析 4
(一)参保范围 4
(二)基金筹集 5
(三)个人账户 5
(四)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5
(五)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6
(六)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6
二、模型构建 7
(一)动力剩余模型 7
(二)拉力剩余系数模型 7
三、实证检验 8
(一)数据来源 9
(二)描述性统计 9
(三)计量分析 10
1.苏州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2.扬州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3.宿迁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四)结果分析 11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2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库” 12
(二)个人账户落实到位 12
(三)在维持养老保险现有待遇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拉力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推拉效应
引言
引言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现实问题的直接诉求,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户籍制度这一阻碍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水平也逐渐成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
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切入点主要有户籍制度【1-3】、社会保障水平【4-5】、农民工自身能力【6-7】这几个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以实证分析为主【8-10】、理论分析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辅,其中理论分析包括二元结构论、推拉理论、期望收入理论等【11-16】,张广胜等人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17】。也有少部分学者从单个制度角度延伸理论进行分析如谭安富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推拉效应,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以加强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18】。但还没有学者从养老保险这一社会保障重要指标角度阐述其对农民市民化的确切影响,也未提出过明确的政策改善建议。
可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对“推拉理论”的运用还停留于理论分析层面,对其进行扩充延伸的研究较少,与养老保险结合并构建具体模型的研究还不存在,因此,本课题从农民工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为入口,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分析城乡居保对农村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推力”和“拉力”,先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城乡居保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推拉体系,最终形成针对城乡居保政策而言的推拉模型,为进一步实证分析提供基础模型公式,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更契合农民工市民化需求。
一、理论分析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选择可分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指个人银行储蓄)四个主要部分。根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对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6.7%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虽然在职农民工享有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权利,但由于企业、个人等各种原因参保率难以保证,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选择集中体现为参加户籍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所以本课题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条例为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问卷调查数据,条分缕析,列举城乡居保内在的不同政策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通过对政策因素的分析,首先判断该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机制”还是“阻力机制”,然后归结为“推力”还是“拉力”,最终构建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指标模型。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基金管理和运营、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这十二个方面全面规划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指导思想、任务目标从政治层面对政策进行了先行规划;基金管理和运营、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主要规范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这六个方面作为具体的实施办法与参保人员直接相关,其政策规定直接影响了参保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工市民化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推拉因素。下面就这六个方面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拉指标的分类。
(一)参保范围
“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在大学《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中数据显示仅有24.03%的在职务工人员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各类社会保险都未参加的占六成以上。因此对于享有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是缺乏养老保障的,同时城乡居保也把他们排除在了参保范围外,这就阻碍了他们的市民化意愿,属于城镇推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记为Ub;“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促使农民工就近市民化,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
(二)基金筹集
“个人缴费部分划分为多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现有缴费标准显示,虽然政策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进行了统一,但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城镇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标准都高于农村。因此补贴标准及待遇水平均存在城乡差异,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档次偏多时趋向于农村缴费,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档次偏少时趋向于城镇缴费,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标准偏高时趋向于农村缴费,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城镇推力,记为Ub;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标准偏低时趋向于城镇缴费,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农村推力,记为Rb;“集体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访谈结果表明,政府部分鲜少收到集体补助,但“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仍体现了一定的城乡差距,农民工更趋向于到补助标准高的地区,属于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当农民工认为补助标准高时满足于农村现状,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补助标准偏低时渴望城镇更高补助标准,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政府补贴多缴多补”当农民工认为补贴作用大时满足于农村现状,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补贴作用小时渴望城镇更高补贴标准,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
2014年江苏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划分(每人每年) 表1
苏州市 扬州市 宿迁市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农村 100-600 100 100-600 60 100-600 60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即存在城镇拉力Ua,也存在农村拉力Ra。“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这一条例要求居民缴费存在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农民工而言较难回户籍地完成缴费,使得其更偏向于在城市缴费,无形中促进了市民化,属于农村推力Rb。
摘要:农民工的市民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形成推力,有些形成拉力,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推拉体系”,拓展延伸出“养老保险推拉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城乡居保政策在能产生正面作用的前提下,达到了保障农民工养老需求的政策要求,但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并未产生积极作用。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库”,尽快落实个人账户并在维持养老保险现有待遇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城市拉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拉理论;模型
目录
引言 3
一、理论分析 4
(一)参保范围 4
(二)基金筹集 5
(三)个人账户 5
(四)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5
(五)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6
(六)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6
二、模型构建 7
(一)动力剩余模型 7
(二)拉力剩余系数模型 7
三、实证检验 8
(一)数据来源 9
(二)描述性统计 9
(三)计量分析 10
1.苏州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2.扬州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3.宿迁市计量结果分析 11
(四)结果分析 11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2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库” 12
(二)个人账户落实到位 12
(三)在维持养老保险现有待遇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拉力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推拉效应
引言
引言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现实问题的直接诉求,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户籍制度这一阻碍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水平也逐渐成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
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切入点主要有户籍制度【1-3】、社会保障水平【4-5】、农民工自身能力【6-7】这几个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以实证分析为主【8-10】、理论分析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辅,其中理论分析包括二元结构论、推拉理论、期望收入理论等【11-16】,张广胜等人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17】。也有少部分学者从单个制度角度延伸理论进行分析如谭安富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推拉效应,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以加强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18】。但还没有学者从养老保险这一社会保障重要指标角度阐述其对农民市民化的确切影响,也未提出过明确的政策改善建议。
可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对“推拉理论”的运用还停留于理论分析层面,对其进行扩充延伸的研究较少,与养老保险结合并构建具体模型的研究还不存在,因此,本课题从农民工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为入口,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分析城乡居保对农村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推力”和“拉力”,先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城乡居保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推拉体系,最终形成针对城乡居保政策而言的推拉模型,为进一步实证分析提供基础模型公式,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更契合农民工市民化需求。
一、理论分析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选择可分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指个人银行储蓄)四个主要部分。根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对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6.7%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虽然在职农民工享有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权利,但由于企业、个人等各种原因参保率难以保证,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选择集中体现为参加户籍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所以本课题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条例为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问卷调查数据,条分缕析,列举城乡居保内在的不同政策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通过对政策因素的分析,首先判断该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机制”还是“阻力机制”,然后归结为“推力”还是“拉力”,最终构建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指标模型。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基金管理和运营、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这十二个方面全面规划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指导思想、任务目标从政治层面对政策进行了先行规划;基金管理和运营、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主要规范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这六个方面作为具体的实施办法与参保人员直接相关,其政策规定直接影响了参保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工市民化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推拉因素。下面就这六个方面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拉指标的分类。
(一)参保范围
“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在大学《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中数据显示仅有24.03%的在职务工人员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各类社会保险都未参加的占六成以上。因此对于享有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是缺乏养老保障的,同时城乡居保也把他们排除在了参保范围外,这就阻碍了他们的市民化意愿,属于城镇推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记为Ub;“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促使农民工就近市民化,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
(二)基金筹集
“个人缴费部分划分为多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现有缴费标准显示,虽然政策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进行了统一,但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城镇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标准都高于农村。因此补贴标准及待遇水平均存在城乡差异,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档次偏多时趋向于农村缴费,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档次偏少时趋向于城镇缴费,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标准偏高时趋向于农村缴费,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城镇推力,记为Ub;当农民工认为缴费标准偏低时趋向于城镇缴费,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农村推力,记为Rb;“集体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访谈结果表明,政府部分鲜少收到集体补助,但“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仍体现了一定的城乡差距,农民工更趋向于到补助标准高的地区,属于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当农民工认为补助标准高时满足于农村现状,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补助标准偏低时渴望城镇更高补助标准,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政府补贴多缴多补”当农民工认为补贴作用大时满足于农村现状,属于阻力机制中的农村拉力,记为Ra;当农民工认为补贴作用小时渴望城镇更高补贴标准,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城镇拉力,记为Ua。
2014年江苏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划分(每人每年) 表1
苏州市 扬州市 宿迁市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缴费标准(元) 补贴(元)
农村 100-600 100 100-600 60 100-600 60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即存在城镇拉力Ua,也存在农村拉力Ra。“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这一条例要求居民缴费存在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农民工而言较难回户籍地完成缴费,使得其更偏向于在城市缴费,无形中促进了市民化,属于农村推力Rb。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33.html